在演出和交流中学习提高

作品:《李致文存:我与川剧(第四卷)

    在演出和交流中学习提高
    省委、省政府发出“振兴川剧”的号召刚好两年多时间。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体川剧工作者的努力,振兴川剧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李致致开幕词
    振兴川剧要求出戏、出人、赢得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两年多来,全省创作和整理加工了二百多个新剧目。绝大多数剧目内容健康,具有一定的思想和艺术水平,其中《巴山秀才》在全国获优秀剧本奖。在老艺人精心指导下,大批中青年演员正在健康成长。成都市中年演员晓艇获得了《中国戏剧》评选主办的梅花奖,川剧事业后继有人。曾经出现过的剧场门庭冷落的现象有较明显的改变。组织大学生看川剧和普及川剧的基本知识,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在,川剧观众已不限于“胡子老头尖尖脚”,开始包括“年轻小伙花花裙”了,《芙蓉花仙》上演了近千场,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与此同时,抢救老艺人表演艺术的工作也有进展。为他们的拿手戏录音、录像,整理出版了一些他们的艺术生活和舞台经验的书籍。过去是薄弱环节的川剧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也有加强,成立了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并举行了川剧基础理论学术讨论会。川剧团的体制改革工作,各地都在进行探索和实践,有的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在去年会演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振兴川剧”赴京汇报演出团,到北京向中央领导和首都观众汇报演出。共演出二十六场,历时一个月,有同志称为过了一个川剧艺术节。加上成都市川剧院赴京演出和《芙蓉花仙》在京演出,一年多时间内川剧已三上北京。川剧在京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同志、中宣部、文化部、戏剧界、文学界和首都观众热情的支持和肯定。各方面都称赞省委、省政府提出“振兴川剧”的口号,并认为振兴川剧使川剧在北京恢复了50年代的声誉。文化部表彰了“出人、出戏、走正路”的自贡市川剧团。朱穆之同志去年11月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的报告中说,应该特别提出的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去年发出了“振兴川剧”的号召,采取了许多具体的切实的措施,出了一批好戏。最近,文化部给近几年连续创作演出了《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等几出好戏的自贡市川剧团颁发了奖状和奖金。不少剧种非常关心振兴川剧的情况,这些对我们都是极大的鼓励。此外,振兴川剧在国外也有影响。泰国报纸发表过评论,将在明年举行的西柏林艺术节的主持人曾两次来川看戏,邀请川剧参加他们的艺术节。
    正如省委常委会讨论川剧时所指出的:振兴川剧取得的这些成绩,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与我们振兴川剧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我们要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抢救、继承、改革、发展”八字方针和启龙同志提出的“振兴川剧,务求实效,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干它五到十年。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指示的精神,我们举行了“振兴川剧”第二届会演。这次会演,凡有川剧团的市、地、州都认真做了准备,有不少地、市举行了艺术节或调演,向省里推荐了大戏四十一个、小戏三十九个。我们在看戏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各地贯彻了省委提出的“要提倡现代戏,并先从小戏、喜剧入手”的精神,热情歌颂了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的巨大变化和建设“四化”的先进人物,乡土题材的剧目显著增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表演、音乐、舞美各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本着质量第一、择优选调的原则,经过省川剧领导小组和会演办公室反复研究,选出了一十六台戏共二十七个剧目,分两轮参加这次会演。参加会演的人数达一千二百余人。其中,现代戏十六个,占百分之五十九多。我们多次强调,会演不是目的,而是振兴川剧、繁荣创作、造就人才、推动理论研究、活跃评论工作的手段和措施。我们期望演出团队和观摩人员要把精力放在演出、学习、观摩、交流、提高上面,并像去年的调演那样,通过会演继续开创振兴川剧事业的新局面。
    “振兴川剧”第二届会演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我们川剧工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有无限深厚的感情。正是新中国的成立,挽救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临绝境的川剧艺术,并使川剧艺术得到巨大的发展,许多在旧社会备受压迫和凌辱的川剧艺人得到新生,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党中央和我们的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许多领导同志,对川剧关怀备至。邓小平同志、贺龙同志在主持西南局工作时对川剧的重视,至今成为佳话,广为流传。经过“十年动乱”,省委、省政府又发出了“振兴川剧”的号召,使我们看到光辉的前程。我们全体川剧工作者对党和国家的关怀爱护,刻骨铭心,永世难忘。这次会演,是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的汇报、献礼,请省委、省政府和全川人民检阅我们的成绩,指出我们的不足,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的期望,一定要把川剧振兴起来,为实现党十二大制定的总目标、总任务,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1984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