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回 刘之孝围堰淹玄菟 薛仁贵挥师进扶余(1)
作品:《大国尊严系列之半岛风云演义》 李世勣带着将近九万人来到玄菟城下,包围玄菟城的总兵力接近十二万人。原以为在如此重兵的包围下,玄菟城城主会乖乖地投降,没想到在“平安粮”事件中表现最软弱的玄菟城城主,这一回表现得非常硬气。他连李世勣给的三天期限都没利用,直接就告诉李世勣派去送信的人,他拒绝投降。
玄菟城城主的傲慢着实把李世勣气了一下,李世勣大光其火,命令部队全线发起进攻,不分汉籍士兵和高句丽籍士兵,不分主攻和辅攻,不分东西南北,全部压上去,四面围攻玄菟城。
先锋团和劲卒师的任务仍然是在城西顺风往城里放火鸢。为了狠狠地教训一下玄菟城的城主,李世勣命令尽可能多地制作火鸢,只要守军不降,就昼夜不停地放,宁可把玄菟城烧成一片瓦砾堆。
对于攻克玄菟城,李世勣有充足的信心,而且他相信用不了几天,玄菟城城主就会像盖牟城城主一样主动请降,然而事实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进攻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他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情况。玄菟城守军抵抗之顽强出乎李世勣的意料,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玄菟城守军发明了对付火鸢的办法。
被迫缴纳“平安粮”后,玄菟城城主感到非常憋屈,一口窝囊气始终咽不下去。他不怕大唐军队攻城,却害怕火鸢,放火鸢不损失兵力,大唐军队可以一直放,白天晚上,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实在难以抵挡。玄菟城城主知道,大唐军队这一次只敲诈粮食,尝到甜头以后,肯定会变本加厉,要这要那,甚至要玄菟城。要想不再被敲诈,就得想出克制火鸢的办法,城主觉得自己一个人的智力不够用,发动城里的所有人一起想办法。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话在高句丽同样适用,办法真给想了出来。
对付火鸢的办法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尽量不让火鸢飞进城里,另一个方面是火鸢落到城里后尽量不要引起火灾。如何才能不让火鸢飞进城里呢?玄菟城城主采取的办法是以火攻火,在城墙上排列很多弓箭手,向火鸢发射火箭。火鸢的风筝是用布做成的,遇到火很快就会烧光,火球就会落下,即使落进城里,也是落在城墙附近,位置相对集中,可以事先部署人力灭火。用这种办法当然无法保证把所有的火鸢都拦截住,玄菟城城主又采取了第二个办法,在所有茅草房的房顶上盖上一层土,并用水浇湿,房檐处无法用土覆盖的茅草至少用水浇湿,露天堆放的柴草全部用土或其它不可燃烧的物品盖严。
这两个办法非常有效,在第一天的进攻中,先锋团和劲卒师向玄菟城施放了三十多个火鸢,大部分都被拦截,落入城里的十来个火鸢,连一场大火都没能引起来,可以说是全军覆没,没给玄菟城造成任何损失。
大唐军队的失败就是高句丽军队的胜利,玄菟城守军听到这一消息后,士气大增,决心跟大唐军队对抗到底。
李世勣感到非常郁闷,下令暂停进攻,召集众将研究对策。这个情况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个新情况,一时之间谁都想不出有效的办法,讨论了半天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李世勣定下赏格,谁能想出好的对策,令火鸢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就把攻克玄菟城的第一功记在谁头上。
回到营地,刘之孝请来几位施放火鸢经验丰富的士兵,跟他们一起探讨应对方法。刘之孝说:“各位兄弟,你们最早施放火鸢的人,经验丰富,你们帮着想一想,如何才能对会高句丽人的火箭。李大总管说了,谁想出好办法,让火鸢发挥出以前那样的威力,攻克玄菟城的第一功就记在谁头上,要官有官,要赏有赏。”
一位老兵说:“长官,这件事我们几个已经合计过,要想避免被高句丽军队的火箭射中火鸢,除非把火鸢放高,让高句丽人的火箭够不着。可是这样一来,火鸢很可能会飘过玄菟城,落不进城里。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把火鸢浸湿,就算中了箭一时半会儿也着不起来。第三种办法就是多个火鸢同时在一个地方放,让高句丽人来不及全部射中。”
刘之孝闻言很高兴,赞赏道:“你们很厉害呀,一下子就想出三个办法,我觉得后两个办法都可以用。”
一位年轻士兵说:“长官,有一件事小人一直没想明白,有十个火鸢飞进了城里,怎么就一把火都没点起来呢?”
刘之孝何等聪明,闻听此言,马上就反应过来:“怎么,你的意思是,高句丽人还采取了其它防火措施?”
年轻士兵推测:“说不定他们把铺房顶的草都浇湿了。”
“有这种可能。”刘之孝沉吟道:“其实他们只需在房顶上盖上一层土,就很难点得着了。”
“有是能进城看一眼就好了。”老兵说。
“对,有人进过城。”刘之孝想起进城送信的那个士兵,对众人说:“大家先请回吧,我去问一下,如果需要我再叫大家来。”
刘之孝来到李世勣的大营,找到进玄菟城送信的那个士兵,问:“你在城里有没有发现跟平时不一样了地方,比方说,城里的房子,房顶有没有变化?”
“房顶……”士兵想了一会儿,突然说:“好像是有变化,房顶上铺的不是草,是土。当时我就觉得挺奇怪的,高句丽的房顶不都是铺草的吗,怎么玄菟城里的房子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呢。不过我没往心里。长官,有什么不对的吗?”
刘之孝明白了,玄菟城城主之所以态度如此强硬,是因为他想出了应对火鸢的办法,看来火鸢很难再起到以前那样的作用。为了不影响士气,刘之孝没跟士兵说实话,只是说:“没什么,我就是随便问问。”
回到自己的营地,刘之孝把城里的房顶上都铺着土这一情况告诉施放火鸢的士兵们,让他们想应对的办法,他自己则另谋他法。除了火鸢之外,还有没有其它不需付出巨大伤亡的攻城办法呢?刘之孝很快就想出了水淹的办法,水攻是攻城的传统办法之一,想出这个办法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实施。
水对城墙的破坏力有两种,一种是冲击力,利用强大的水流把城墙冲垮,另一种是浸泡力,让城墙长时间浸泡在水里,时间一长,夯土城墙就会被泡塌。水攻之法很受地形的限制,利用冲击力破坏城墙,要求水位明显高过城池所在的地面,而且城池所在的地方还不能太宽阔,否则再大的水也会因为分散而降低冲击力。利用浸泡力破坏城墙,要求城池处于洼地中,四周地形高,水才能留住。
贵端水从玄菟城东南角流过,水倒是有,但玄菟城的地势高,而且平,就算在贵端水下游筑坝断流,也无法让水位明显高过玄菟城,所以冲击力无法利用。那么浸泡力能否利用呢?带着这个问题,刘之孝绕着玄菟城转了一圈,考察地形。他发现,简单地截断贵端水,不是不能水淹玄菟城,但要想把水位抬高到那么高,需要很长时间,因为玄菟城所在的地方地势平坦,水位每抬高一寸,都需要大量的水。现在已经是秋天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结冰,一旦水面结冰,浸泡城墙的效果就会明显变差。这是为什么呢?风吹水面会有波浪,在波浪的冲涮下,夯土城墙被泡透的部分会剥离下来,露出里面的干燥部分,继续被水浸泡,城墙的墙基会慢慢被掏空。如果水面结冰,就不会有波浪,城墙被泡透的部分不容易剥落,内部的干燥部分不会跟水直接接触,变湿的速度会慢很多。
时不我待,刘之孝想出一个办法,在地势较低的东、西、南三个方向,筑一道围堰,把水约束在围堰以内,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水位抬高的速度。
深思熟虑之后,刘之孝向李世勣献上水淹玄菟城之策:“大总管,据末将调查,玄菟城里的房顶都盖上了一层泥土,说明玄菟城采取了多种对付火鸢的办法,我们很难破解对方的办法。末将认为,火攻不行就改水攻,在贵端水下游筑坝截流,在玄菟城周围筑一道围堰以约束水流,用不了很长时间,就能把玄菟城泡在水里,把城墙泡塌。”
李世勣大喜:“好,这是个好办法,咱们有十二万人,干这点事用不了多长时间,我马上传令各部,分别筑坝、堆堰。”
刘之孝又说:“大总管,玄菟城能对付火鸢,辽东城恐怕也能对付,末将建议对辽东城也采取水淹的办法。天气这就冷下来了,不再耽误,是不是命令辽东城外的军队马上动手做这件事情?”
“应该。”李世勣说:“辽东城东、北两面环水,更便于用水淹的办法,我马上派人传令过去,让他们也筑坝、堆堰。”
“大总管,辽东城的情况不一样。”刘之孝说:“大梁水从东往西,在辽东城的东南方折而向北,东西向的河段水位比辽东城的地面高,如果我们在往北拐弯的地方筑一道坝,把水位再抬高两三丈,另外正对辽东城扒一个口子,则一但决口,河水就会直冲辽东城,把城墙冲垮。这样做的工作量要远远小于堆围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