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回 两路偏师蹂躏辽东 四支主力围攻平壤(4)

作品:《大国尊严系列之半岛风云演义

    平壤城是个四面环水的城池,浿水从城东和城南流过,普通水则从城西北流到城西,注入浿水,全城只有北边靠东的一段有陆上通道。平壤城里的地势北高南低,全城从北到南分隔为北城、内城、中城和外城。内城是王室成员的居所,相当于长安的宫城,中城是国家级的官署、衙门办公的地方,相当于长安的皇城,外城才是居民区。北城位于内城的北边,东西狭长,相当于内苑,也就是内城的后花园。受地形的限制,平壤城的形状很不规则,中城并非含于外城之内,外城基本上处于中城的南面。
    因为有两条河环护,平壤城外围大部分区段都没有挖护城河,只在北城墙东段的内外挖有两条护城河。平壤城的城墙是依照地形而建的,把几个小山包串联起来,形成既有平地又有山的平山城。城墙主要用石头砌成,部分区段为石砌夹夯土,还有的区段在石头里横插圆木,以增加强度。平壤城号称“负山阻水,控制西北,俯瞰长江,远临旷野”,地形不利于进攻。全城的东边紧邻浿水,中城的西边紧邻普通水,从城墙到水边不过一百多米,兵力很难展开。北城以北、外城以南及以西,地形比较开阔,相对来说适合进攻。
    任雅相用战船把苏定方军和萧嗣业军运到平壤城南面,苏定方军进攻南城的西段,萧嗣业军进攻南城的东段,任雅相军进攻外城西面,程名振军进攻北城,四路大军同时进攻,昼夜不停。
    平壤城的城墙是用石头砌筑的,非常坚固,用冲车和炮车都无法击毁,用水淹的办法也无法把城墙泡塌,平壤城所处的位置地下水位很浅,又没办法往城里挖地道,大唐军队只能用云梯强行攻城。
    四路唐朝大军总共打造了一百架云梯,一声令下,一队队爬城士兵抬着云梯冲向城墙,一队队弓箭手冲到城墙附近,向城上射箭,掩护爬城士兵。每一架云梯配备五十名爬城士兵和三百名弓箭手。弓箭手们排成八排,每排二十五人,第一排手持大盾构成防护墙,中间六排以两排为一组,轮流向云梯附近的城头放箭,一组人取箭、搭箭,一组人开弓,一组人瞄准、放箭,保持不间断的火力压制,最后一排负责救护和替补,前面有人伤亡时,各排依次往前递补,最后一排的人把伤兵运下去。爬城手们十个人在云梯下面,有的稳定云梯,有的往城上爬,另外四十个手持盾牌蹲在稍远的地方,云梯下的人伤亡一个,立刻补充上去一个。爬城手腰挎短刀,手持长矛,如同蚂蚁上树一般,排着队缘梯而上,先用长矛捅刺、拨打守城的高句丽士兵,攀住垛口之后再改用短刀拼杀。
    守城的高句丽士兵也不示弱,他们在城头上排满弓箭手,同样分为三组,轮流向城下放箭,与大唐军队的弓箭手对射。在云梯附近,则安排两组人马,一组负责往下扔滚木、礌石,另一组为长枪手,一旦爬城的唐军士兵接近城头,就用长枪往下捅。
    进攻的一方破城立功心切,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攻势如潮水一般,一波紧接一波。守城的一方为了保家卫国,豁出性命,顽强抵抗,一次又一次把大唐军队的进攻击退。双方都杀红了眼,从辰正杀到巳末,又从未初杀到酉正,足足杀了四个时辰。
    战斗空前激烈、惨烈,一天下来,四路大唐军队总共伤亡近千人,高句丽守军也伤亡了五百多人。这种强行攻坚的战斗,防守方所占的优势显而易见,进攻方伤亡远大于防守方是正常情况。防守方还占有一个优势,他们的伤兵可以及时抢运下去救治,而进攻方则做不到,不光伤员不能及时运到后面,还常常为了抢救伤员而造成新的伤亡。
    不过大唐军队也不是一点优势都不占,他们占着地形开阔的优势。相邻两架云梯之间的间隔大约为五丈,负责掩护的弓箭手一队紧挨一队,等于排满了六排弓箭手,而高句丽军队的弓箭手受到垛口的限制不能排太多人,排多了也没用,排在后面的人离垛口太远,根本看不见唐军的弓箭手。唐军弓箭手压制高句丽弓箭手绰绰有余,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打击扔滚木、礌石的高句丽士兵。在密集箭雨的攻击下,扔滚木、礌石的高句丽士兵损失惨重,死亡率极高,常常是同时身中二箭甚至数箭而亡。
    这样的打法伤亡太大了,苏定方承受不起,他与任雅相、萧嗣业和程名振协商,决定改变战术,根据地形状况,打造楼车或者堆迭土山,高过城墙,居高临下,用弓箭杀伤守城的高句丽士兵,掩护爬城士兵登城。
    楼车和土山各有优缺点,楼车的优点是容易制造,耗时耗力比较少,缺点是上面装载的弓箭手比较少,能够提供的火力比较弱。土山的堆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不过一旦堆成,上面能站很多弓箭手,一点都不比城墙上站得少。
    城北地势比较高,程名振采取了以土山为主,以楼车为辅的办法,在进攻正面的中部堆迭土山,先在土山两侧架起数架楼车,与高句丽弓箭手纠缠,掩护堆山的士兵把土运到城下。城南和城西的地势比较低,苏定方、任雅相和萧嗣业选择了单独使用楼车。一时间,平壤城外的喊杀声寂静下来,代之以丁丁的伐木声。
    人多好办事,两百架楼车很快就造好了,平壤城的城墙有两丈高,楼车高达三丈,足足比城墙高出一丈。攻城行动重新启动,每架云梯除了原来的三百弓箭手负责保护外,另外配备两架楼车保护,每架楼车配备十名弓箭手。楼车的使用,明显提高了大唐军队的攻击能力,守军的伤亡明显增加。这样打了一天,双方都伤亡了七八百人,伤亡比基本上是一比一。
    高句丽军队并不甘心失去高度优势,他们想出应对的办法,也造了一些楼车,趁夜晚架在城头上。由于城头上地形狭窄,不能架设太高的楼车,他们打造的楼车只有两丈高。不过这就够了,加上城墙的高度,总高有四丈,比大唐军队的楼车高出一丈,守军重新取得了高度优势。
    转过天来,大唐军队发现守军也架起了楼车,不得不暂停进攻,打造更高的楼车,以夺回高度优势。
    高句丽军队的楼车架在城墙上,总高度有四丈高,要想取得高度优势,就得打造五丈高的楼车。为了避免高度优势再一次被高句丽军队夺过去,大唐军队干脆把楼车造得更高。他们伐来四丈高的木头,跟原来的楼车接起来,把楼车的高度加高到六丈多。高句丽军队要想占据高度优势,得在城墙上架起至少五丈高的架子。问题是城墙上地方狭窄,楼车的宽度受限,如果高度太高,容易被风吹倒。
    大唐军队把新打造的楼车架起来之后,高句丽军队傻了眼,放弃了跟大唐军队争夺高度优势的企图。高句丽军队虽然没能再次夺回高度优势,但他们忍受着巨大的伤亡顽强抵抗。信诚是防守平壤城的前线指挥官,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城墙上转,抚恤伤亡、鼓舞士气,根据大唐军队的进攻情况调整兵力部署和战术,衣不解甲,废寝忘食。在信诚的指挥和督促下,高句丽军队顶住了大唐军队一次又一次的猛攻,大唐军队连攻数日,仍然无法攻上城头。
    每天都伤亡七八百人,双方都有点受不了。苏定方跟任雅相、萧嗣业和程名振再次商议,决定改变思路,放弃速胜的打算,改为缓图。具体办法是,不再强行攻城,爬城部队改为佯攻,吸引高句丽军队上城防守,利用楼车的高度优势,逐渐消耗守军的兵力。
    平壤城守军发现大唐军队的攻击力度大为减弱,以为是他们的顽强抵抗挫伤了大唐军队的锐气,不禁感到欢欣鼓舞,士气大振,同时也大大地松了口气。要是大唐军队一直那么不计伤亡地猛攻,他们能不能守上一个月很难说。照现在这种进攻力度,他们有信心守上三四个月甚至半年。
    还有一个现象令平壤城守军感到高兴,大唐军队的进攻力度下降后,他们的伤亡也大大下降,每天伤亡四百人左右,几乎比以前降低了一半。不过他们不知道,大唐军队的伤亡下降得更多,每天为两百人左右,如果能够一直这么耗下去,平壤城守军总有一天会被拖垮。
    契苾何力带领军队向大行城挺进,走着走着,他忽然心生一计,决定先去取安地城。安地城比大行城小,只有一万驻军,不过契苾何力临时决定先取安地城,并不仅仅是因为安地城容易取。在泊灼城休整期间,他跟白不离经常聊天,没少听白不离介绍刘明打仗的经过。同样作为元帅,刘明从来没有亲自到第一线跟敌人真刀真枪地拼命,可他的部队取得的战绩却非常显著,这引起了契苾何力的思考。慢慢地,契苾何力觉得自己的脑袋有点开窍,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打仗并非只靠勇力,计谋更重要。他尝试着向刘明学习,许诺白不离当大行城城主是第一次尝试,这一回他又想出一计,当初刘明向盖牟城城主许诺,只要他投降,就让他当新城城主,结果不战而取盖牟城,他何不比着葫芦画瓢,把这个办法在安地城城主身上用一下呢,反正泊灼城城主的位子也空着。
    想好之后,契苾何力对白不离说:“我先带兵去大行城,你带着本部人马去安地城。跟安地城城主说,只要他投降,并且带着他的部下一起攻克大行城,我就任命他为泊灼城城主。”
    能够独下一城,并且增加攻打大行城的兵力,白不离当然乐意,带领自己的人马转道前往安地城。
    欲知白不离能否不战而取安地城,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