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回 老白衣挥师击叛逆 新总管遣将取城池(1)
作品:《大国尊严系列之半岛风云演义》 内有隐忧,外无救兵,泗沘城危在旦夕,刘仁愿急得寝食难安。有人给刘仁愿出了三条计策,以稳定城里的局势:第一、实行紧急状态法,无论白天晚上,不允许非同一家庭的三个以上的人聚会,太阳一落山就实行宵禁,无特别允许者不准外出。违反紧急状态法的人一律逮捕,视情节的严重程度,或打或罚,如有造反的迹象,可以处以死刑;第二、招募青壮年男人做修补城墙、运输军用物资等力气活儿,按照平时工价的两倍的标准支付薪酬;第三、招募青年妇女,负责烧水做饭、缝补浆洗、照顾伤员等事情,按照平时工价的两倍的标准支付薪酬。后面两个办法,一方面可以解决唐军兵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变相地把这些高句丽人扣为人质,让其他高句丽人不敢轻举妄动。
叛军围着城,城里的老百姓没有生计可做,很多人生活出现困难,如今有挣钱的机会,无论男女,都有很多人前来应征。刘仁愿把前来应征的人全部收下,极大地稳定了城里的局势,至少他自己这样认为,基本上不再有后顾之忧,可以集中精力应付叛军攻城。
好在苏定方听了刘明的建议,在离开百济时,在泗沘城里留下了大量弓箭,大唐士兵凭借城垛的掩护,使用弓箭反击爬城的叛军,叛军伤亡惨重,始终无法攻上城墙。
在进攻泗沘城之前,扶余福信和道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大半个百济都跟着他们造了反,他们以为,只要兵围泗沘城,泗沘城的百济就会里应外合,帮他们进城,泗沘城可唾手而得,没想到攻了好几天,损兵折将,城里却一点动静都没有,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攻城的劲头比刚开始时差了许多。不过他们仗着人多,不肯解围而去,要长期围困,把破城的希望寄托在城内因缺粮而发生内乱上。
叛军的进攻力度大为减弱,很少再组织大规模的进攻,每天只搞几次骚扰行动,或者来一次规模较大的佯攻,目的很明显,就是要让守城的唐军一直保持高度紧张,逐渐消耗他们的体力、耐力和士气。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刘仁愿很懂这一点,待叛军攻势减弱、他缓过气来以后,不时派出精干的小部队袭扰叛军,让叛军不得安生。扶余福信和道琛想控制战场的主动权,迫使大唐军队处处防守、时时防守,而他们的士兵可以高枕无忧、养精蓄锐,刘仁愿的袭扰行动打破了他们的企图,叛军也得时时提防、处处提防。就这样,双方胶着在一起,谁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击败对方。
泗沘城被围之前,刘仁愿就派人前往长安告急,汇报百济的形势,请求朝廷发兵救援。此时,大唐的二十多万大军正在征讨高句丽,李治无兵可派,便任命刘仁轨为检校带方州刺史,接管王文度的军队,顺路带上新罗军队,去解泗沘城之围。刘仁轨何许人也,李治为什么只派他一人前往百济解围?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县(今河南开封尉氏县张市镇)人,是汉章帝的后代。刘仁轨少年之时恭谨好学,然而家里很穷,又正值隋末动乱的年代,没有能力延师读书,就自学史书,在劳动之余,用手指在空中、用木棍在地上写字,复习前一天晚上自学的知识,日积月累,变得学识渊博。
大唐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书皇帝奏事,刘仁轨看到了奏折的草稿,帮任瑰改了几句话,任对刘仁轨的才学大感惊讶,为他补了一个息州参军的职衔,从此刘仁轨步入仁途。
后来,刘仁轨改任陈仓县尉,仍是从九品的小官。陈仓县里有一位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品轶至少是正五品,为人狂放,时常犯法,全县的的官吏没有一个人敢惹他。县尉是负责治安的官,刘仁轨上任后,约见鲁宁,告诉他不得再行犯法。鲁宁哪里会把一个最末流的小官放在眼里,横暴如故,刘仁轨大怒,带着三班衙役把鲁宁抓到县衙,当堂问明罪行,一顿板子,把鲁宁打得皮开肉绽,当场死亡。
折冲府是管兵的,秀才遇见兵,本来就有理说不清,一个小小的从九品官,竟然把一个四五品的折冲府主官当堂打死,这下子可闯了塌天大祸,折冲府一纸诉状往上告,居然惊动了太宗李世民。李世民非常生气,把刘仁轨召到朝堂之上责问:“一个县尉有权力杀一个折冲都尉吗?”
若是放在平时,一个小小的县尉根本就没有资格见皇帝的面,初次面圣,还不得战战兢兢呀。刘仁轨第一次看见皇帝,而且是被皇帝斥责,可他一点都不害怕,受到责问后,不卑不亢地对奏:“鲁宁屡犯国法,被捕之后拒不服罪,还在公堂之上辱骂臣。臣乃是一县之尉,代表朝廷执行国法,辱骂臣就是辱骂国法,臣杖毙鲁宁,是为了维护国法的尊严。”
一番话说得李世民无言以对,不但怒气全消,反而龙心大悦,赞道:“刘爱卿真乃刚正不阿之人,让你当个县尉太委屈你了,朕封你为咸阳县丞。”
从陈仓县尉到咸阳县丞,一下子升了三四级,刘仁轨从此小有名气,那些飞扬跋扈的高官们不敢轻易得罪他,生怕成为他升官的垫脚石。
不过,刘仁轨的仕途并没有因此而顺畅起来,连续多年都没有升官。直到贞观十四年,李世民准备去同州秋狝,就是打猎玩,当时秋收还没有结束,刘仁轨上书谏阻,劝李世民等秋收结束以后再去,以免耽误农时。李世民很高兴,把刘仁轨提升为新安县令。从此,刘仁轨的官运才发达起来,多次升职,一直做到给事中,后来出为青州刺史。
在显庆五年征讨百济的行动中,刘仁轨负责为大军督运粮草,运粮船队遇上了风暴,粮船翻覆,粮草尽失,人员伤亡惨重,由此得罪,被褫夺官职。征伐高句丽时,李治命他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随军效力。
粮船翻覆乃是天灾,并非是刘仁轨能力不济或做事不用心所致,为此丢官实在是有点倒霉。实际上李治了解刘仁轨,知道他是个有能力、办事认真的人,让他从军自效,意思就是给他个立功的机会,好恢复他的官职。这次百济出了事,李治立刻想到了刘仁轨,起复他前去收拾危局。
这一年,刘仁轨刚好六十周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花甲老人。接到圣旨后,刘仁轨大喜,对左右说:“老天爷这是要让我这个老头子富贵起来呀。”刘仁轨先到带方州州衙报到,恭请《唐历》和大唐宗室的庙讳,也就是大唐皇帝他们家祖宗八代的名字,对手下人说:“我将扫平东夷,把大唐的正朔颁行到海外。”
按照圣旨,刘仁轨先去新罗借兵。新罗王金春秋生了病,不能随同前往,就让大将金钦率领新罗军队一万五行人前往,让金钦听从刘仁轨的调遣。刘仁轨指挥着新罗军队杀进百济境内,向熊津城挺进,沿途各城池的百济叛军纷纷出兵阻拦,刘仁轨一路走一路杀,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冲破重重阻拦,胜利抵达熊津城,接管了王文度的军队。
为了阻止刘仁轨与刘仁愿会师,扶余福信亲自带领三万士卒驻扎于熊津江口,并设立了两道木栅,防止大唐军队冲击。
刘仁轨亲赴前沿,察看叛军的木栅和阵形,发现木栅还算坚固,而叛军的阵形则相当松散。看起来,叛军以为大唐军队无法冲破木栅,所以戒备很是松懈。
刘仁轨问手下唐军和新罗军将领:“你们觉得这一仗能不能打赢?”
新罗大将金钦说:“百济军队人数略多于我,又有木栅为凭,这一仗不大好打。”几位唐军将领都赞同金钦的看法。
刘仁轨摆摆手说:“你们只看到了木栅坚固这一表面现象,却没有意识到百济叛军倚仗木栅坚固,戒备十分松懈这一内在实质。只要我军能够击破木栅,百济叛军必将一击即溃。”
一位唐将问:“刘将军,百济叛军的木栅都是用整根圆木扎成的,所用的绳子都牛皮绳,结实异常,刀砍不断,我军如何才能击破木栅呢?”
“用火攻。”刘仁轨说:“牛皮绳固然结实,然而最怕火,一烧就断,那时候木栅就会散作一团。风从海上来,正吹向叛军方向,我军以步兵结阵,逼近木栅,突发火箭,将火栅焚毁,然后集中所有骑兵,冲击叛军战阵,必能将其冲乱。步兵随后跟进,叛军除了溃逃外没有别的选择。”
金钦提醒道:“李将军,火攻固然是击破木栅的好办法,不过即使木栅倾倒,骑兵也难冲击,战马怕火,冲到木栅跟前就不敢前进了。”
“这好办。”刘仁轨早已胸有成竹:“给每匹战马做个眼罩,冲到木栅跟前时,放下眼罩,让战马看不见火,等冲过木栅再把眼罩摘下。”
用火攻计对付木栅,用障眼法克服战马怕火的心理,这确实是好办法,众将大喜,立刻分头前去准备,步兵制作火箭,骑兵缝制眼罩。人多好办事,不上半天,一切准备就绪。
刘仁轨又想出一个让叛军疏于防守的招数,他派人给扶余福信送去一封信,在信中说:王师驱虏,光明正大,约而后战。我军将于明日巳正时分发起进攻,提醒将军小心防守,勿谓言之不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