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流放罪妃后的发家生活 第170节

作品:《穿成流放罪妃后的发家生活

    岛屿上养了些私兵,他平日里都是易了容貌来操练这些私兵。
    至于明面上的头领,自然还是霍江。
    他没法在这些私兵面前露面,因为不能预料所有人是否忠诚,自然不能让他们见到自己的真面目,所以仅是以另外的容貌跟身份来操练这些私兵。
    不然传到京城去,会连累裴家闻家还有玉娘,恐怕连京城里头玉娘的娘家人都会受到牵连。
    见四哥沉思着什么,许沁玉也就不多问,让四哥先回屋洗漱,她过去饭庄那边端了些吃食过来。
    这会儿刚晌午,许沁玉吃完朝食没多久,自然还不饿,她知道四哥肯定没吃,不过也陪着四哥吃了些,都是饭庄那边现成的饭食。
    裴危玄也有些饿,他连夜骑马快马加鞭赶回来,夜里也未曾歇息。
    许沁玉用饭食时嘴巴也没停过,一直跟四哥说着家里的事儿,还有最近发生的事情,连着她参加厨艺比试,还有跟醉仙楼之恩的恩怨,孔松康买凶杀她的事情,都跟四哥说了说。
    裴危玄都是静静听着,只是听见玉娘说起孔松康买凶杀她那件事情后,他微微顿了顿。
    这件事情,他已经知晓,那些匪盗也是他让霍江找了人去剿匪的。
    当初看到霍江给他的飞鸽传书,那一刻,他脸色都是煞白,霍叶在旁边都有些愣住,连连喊了好几声殿下,他才抬眸。
    即便知晓玉娘不会有事,霍江他们会护着玉娘,但那一刻,他还是后怕起来,他担心任何玉娘身上出任何一点意外。
    所以除了霍江跟莲花他们那些侍卫,他又让霍江连夜派了些暗卫到饭庄这边,去保护饭庄,保护玉娘,不管玉娘去何处,暗地里都要跟上。
    只是此刻,他只要想起,心中还会颤悸。
    许沁玉没注意到四哥异常,她絮絮叨叨跟四哥说着家常。
    吃过饭食后,裴危玄本想就在宅子里头洗漱,但许沁玉让他过去温泉那边,泡泡温泉,能够缓身上的疲劳,他这才过去。
    半个多时辰后就回了,玉娘已经躺在她房屋的榻上午睡起来。
    她穿了件湖色梅兰镶金线的宽边小袄,下身是件玉色刺绣长裙,一头发丝只是用跟绸子简单的束在身后,不施脂粉却肤如凝脂,脸颊雪白,正闭眼躺在他房间的榻上小憩,手上还捏着个画本子,大概是这段时间太累,连着画本子都未放下,人已经已经睡下。
    裴危玄站在门口,定定看了玉娘几眼,这才过去榻上,把她拥入怀中。
    许沁玉选了个舒服的姿势,窝在裴危玄怀中沉沉睡去。
    两人这一睡就是一个多时辰,醒来时已经到了暮食的时候。
    许沁玉这一脚睡得舒服极了,睁开眼就感受到一个硬邦邦的胸膛,还有熟悉的一种檀香味,她就知是四哥的怀抱。
    她渐渐已经习惯这种亲密的接触。
    她埋头在四哥怀中,慵慵懒懒,也不想起来,抬头见四哥也睁开了眼眸。
    她喊了声四哥,凑过去亲了亲四哥的唇。
    不大会儿,许沁玉呼吸有些不顺畅,才跟四哥分开。
    裴危玄坐起来,靠在榻上,让玉娘也靠在她怀中,两人都难得如此悠闲,只是裴危玄心中还记挂着其他事情。
    他想到自己最近观天象看到的一些东西,沉思下,还是决定告诉玉娘,“玉娘,正好有些事情,我想同你交代下,最近观天象,我瞧着天有异象,再过不久,恐怕会有天灾发生。”
    玉娘面上一凌,忍不住坐起身子,“四哥,哪里会有天灾?”
    她还记得穿来第一年,北方那边发生雪灾,连着西南这边天都冷了不少,雪灾冻死不少人,还有很多北边的人开始逃荒,又是死伤无数,甚至逃到了西南这边,发生了腹泻病传染病。
    “应当是中州那边。”
    许沁玉知道这个地方跟她所身处的历史朝代都不用,但大概地理位置也对应的上。
    大盛朝一共有十六个州,中州也算大州,州城都有几座。
    许沁玉担忧道:“四哥,能观出是什么天灾吗?能不能防范?”
    “恐是旱灾。”
    裴危玄的声音也低沉了些,他虽然观天象能观出一些什么,但天灾这样的事情,以他一己之力,还有岛屿上那些人,根本没有任何法子可以帮到中州,即便有土豆红薯这些农作物,远水救不了近火,这些农作物他让岛上的居民种了两年,也不过刚刚够一个州城的种子罢了,想要去救济中州,还不够全部中州人一天的口粮。
    想要救中州百姓,只有朝廷。
    只是现在是伏太后跟新帝把持朝政,就伏太后的性子,当初北方的雪灾,她就没管过,只怕这次的天灾,她依旧放任不管。
    不过裴危玄还是打算为中州的百姓做些什么,他没法救中州百姓,只能把消息传递给太守。
    许沁玉听闻,心里很是担忧,她也不知道能为中州做些什么,只小声问裴危玄,四哥,“我这几年也赚了些银钱,要不到时候给中州那边买些粮食送过去?”
    之前许记酒楼赚的银钱都投到饭庄来了,不过饭庄开业半年多点的时间,她现在手头上也有个二十万两的银票。
    她现在也不怎么缺钱,中州那边真要发生旱灾,她也愿意捐些出去,留给饭庄这边的开销采买跟伙计们的工钱就成,毕竟中州离西南还是挺远,中州真要有天灾发生,暂时也影响不到西南这边。
    既然是旱灾,到时候肯定会影响收成,只要能够挺过旱灾那几个月,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活下去。
    但那边农作物,都是一年一收成,至少要等到来年春上把农作物给种植上,旱灾一般都发生在夏天,所以至少得半年多时间,熬过这半年多,就能活下来。
    “不用。”裴危玄拒绝了,“你这些银子留着傍身,即便真捐了,恐怕也到不了中州百姓手中。”
    朝廷现在上下烂成这幅模样,朝廷救灾的银子都不一定能到中州,更加不同说其他地方捐过去的,何况现在讨论这事儿还有些早。
    许沁玉也知现在谈论这事儿的确还早,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裴危玄又告诉玉娘,“应该还有半年的时间,若下次马六再来,你让他给家中带个口信,莫要用书信来往,让岳父岳母那边悄悄囤些粮食。”
    许沁玉点头,她记得马六哥跟她说过,年后还会送一批犯人过来边城,到时候会给她带家里的书信。
    次日,裴危玄就去见了太守一面,同他说了自己会观天象,知道中州那边再过几个月会有天灾发生,希望太守帮着给朝廷上封折子,就说从一个云游四海的道士口中得知,中州那边过些日子恐会有天灾发生,希望朝廷可以提前预防下。
    想要预防,也就是趁着现在粮食价格正常,多囤些粮,到时候就能救济灾民。
    太守听闻,果然也是担忧,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他给朝廷写了封折子,让人快马加鞭送去京城。
    等这封折子快马加鞭送到京城,进到伏太后的书桌前,伏太后冷笑一声,“这饶州城的太守真是好糊涂,连这种江湖术士的话语都相信,真要有如此高人,为何不来宫里做国师,跑去云游四海吃苦受难。”
    伏太后自然没信这种折子,就给扔在了一边。
    已经过去四年,她始终没找到先帝写的那封立太子的招数,不过都过去四年,这两年她已经不像之前那么焦躁不安,想着或许只是自己弄错了,并没有那封诏书,不然为何她翻遍整个皇宫都没有找到。
    她也渐渐没把闻氏跟四皇子那一脉放在心中。
    竖王如今也就是跟着个小商队跑商,就是德昌侯府那个二姑娘还算有点本事,开个酒楼赚银钱养活一家子,她也不差那点银钱,自然也不在乎,何况还是最低贱的商人罢了。
    只不过最近她也有不少烦心事,御史一直痛骂她跟汉东王,她又不能让新帝在朝堂上直接把御史给杀了。
    好在她最近新得了两个男宠,也算有所藉慰。
    ……
    德昌侯府里头。
    许沁慧也焦头乱额,她依稀还记得今年会有些异象,好像中州那边有了天灾,太后对中州不管不顾,中州百姓死伤无数,天下开始乱了起来,不少地方开始起义,渐渐有气候的只剩下竖王那一脉。
    之后又过几年,竖王领着起义的义军们渐渐多了起来,连着收复不少州城。
    第十年的时候,直逼京城,还拿出先帝写下立大皇子为太子诏书来。
    所以竖王这也算名正言顺的讨伐昏君跟妖太后,顺利继承大统。
    就只剩下五六年时间,许沁慧叹了口气。
    即便她再愁苦,眼下还得先顾着中州的事情。
    她自然不是顾着中州那些百姓,那些百姓的死活跟她又没什么关系,而是中州出事后,京城物价也涨了许多,所以她先让许父去囤了不少粮食,不过都放在娘的陪嫁庄子上,并没有运来府中,也没有惊扰到其他人。
    ……
    饶州城。
    裴危玄对京城还有朝廷并不报希望,在饶州城待了半月后,朝廷也没派人回太守的信,他就回了岛上。
    许沁玉也专心忙着饭庄的事情。
    又过了一个月,马六送犯人发配西南,又给许沁玉带了崔氏的回信。
    等许沁玉拿到爹娘的回信,摸着里面厚厚一摞,她就知道,肯定是娘把她之前给的那二万两的银票又给她寄了回来。
    许沁玉拆开一看,果不其然,薛氏说自己留二千两银票,说她赚钱也不容易,让她自个存着,自己吃好穿好,家里不缺银钱,财也莫要漏给其他人知晓,絮絮叨叨说了不少。
    想到中州会发生的天灾,许沁玉担心家里那些银钱不够用,所以打算再把这银钱送回去。
    她这次没写书信,只重新用信封把这一万八千两的银票装了回去,又让马六给家里交代,让家里囤点粮食。
    说辞还是太守给京城里头递折子那样,说是遇见一位云游四海的高僧,观天象得知几个月后中州将有异象,会有天灾发生,所以才让家里人囤点粮食。
    许沁玉又让马六把此事保密,到时候找个其他借口,让家中亲朋好友囤点粮食。
    她跟马六也认识四年多,自然知晓马六为人。
    马六一听,立刻跟许沁玉保证,此话绝不会对外乱说。
    等马六带着一封只装有银钱的书信回到京城,把信封交给薛氏,又把许小娘子交代他的话说给了薛氏听。
    听完马六口信,薛氏果然没在拒绝,只是担心,担心中州百姓,也担心玉娘,这些银票她准备留下多买点粮食,等到中州真发生天灾,也能把多余粮食捐过去。
    薛氏也听了玉娘的话,囤了不少粮食,不过她没把粮食放在德昌侯府,而是放在了兄弟薛良家中。
    薛良现在从一个小小的茶摊开成了二层楼的小食肆,专门做烧烤,一年能赚个三万多两银子,对他来说,已经很是满足。
    他还在城外买了处庄子,买了些田地。
    从妹妹口中知晓此事,薛良立刻就信了,她帮着妹妹还有自己囤了不少粮食放在庄子上,这事儿也没跟家里孩子们说,只有他跟妻子石氏知道。
    石氏也有点担心玉娘,问他,“中州要真有天灾,西南不会有事吧?”
    薛良道:“应当是不会,中州距离西南三千多里地,真要有些影响,也该是中州百姓坚持不下去,逃荒过去西南,不过中州距离京城近,逃荒也是先往京城这边跑,玉娘倒不用太担心她,咱们自己把粮存好,把妹妹家买的粮也帮着存好。”
    中州距离京城比较近,距离西南还是挺远。
    石氏点头,最后还忍不住叹息声,“玉娘都发配西南四年多,也不知以后能不能有机会见上一面,要不是玉娘,咱家哪能有现在这种日子过。”
    薛良也不吭声,他也记挂着外甥女。
    ……
    饶州城。
    日子转眼又过去一个月多月,饭庄里,年前盖的园子已经弄好,也陆陆续续开始接待客人。
    这边的园子叫做桃林园,因为这边每个院子都栽种着不少桃树。
    多了个园子,就多了二十来个院子,自然又多了不少的客人。
    饭庄一直陆陆续续招人,眼下也终于差不多够人了。
    许沁玉在饶州城还是跟以往一样,每日做做菜,跟着家人一起去泡泡温泉,宁姐儿在城里的铺子也已经租好,修葺装修好开了业,宁姐儿也不用每日都去城里的铺子上,她请了个掌柜帮着照看铺子,平日大多数时间也是待在宅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