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古书诚不欺我!

作品:《抗战之最强武道宗师

    今晚,攀枝花城内最大的一家客栈龙门客栈以及相邻的两客栈等都被明远包了。
    他请攀枝花煤矿公司的上下所有人吃晚饭,以感谢所有人为公司、为国家做的贡献,同时悼念在这次矿洞事故出事的所有人。
    在这次事故中死亡的人不止张老师这样缺氧而死的,还有被岩石砸死的,甚至有一氧化碳中毒而死的……
    另外两家客栈等地坐的全是一线工人。
    龙门客栈一层坐的是工作表现最突出的一些工人,二层是普通技工,三层是主要管理人和高级技工、技术顾问和工程师等高技术人员。
    三楼最大的包间里,
    韩博士等人看着一桌盛餐,却无心情多吃。
    明远沉声道:“他们的家人,我已经吩咐上官婉儿给予他们相当于二十年工资的抚恤了,诸位放心,我不会亏待他们的。”
    众人默然点点头。
    他随即,打开一瓶某台酒,从左到右往地上轻轻倒下,说:“这场宴席总有人会中途离开……晚饭该吃还是要吃的。 ”
    “唉……”韩博士叹口气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不过,现在我不太想说,而且以后可能也不想说。总之,你也能猜到,肯定是小鬼子搞的鬼。”
    “那好,”明远没有追问:“这笔账,我就算在小鬼子头上了。我至少会拿一个少将和一名宗师级小鬼子的人头祭奠他们。”
    接着,二人也没多说,开始吃饭,不过他们都是只吃素菜,旁边的其他人也不好意思吃荤菜。
    所以,最终一桌子素菜被吃的一干二净,又加了十几盘,然后荤菜退回去了……
    吃完晚饭后,明远就叫韩博士跟他一起到他房间里。
    明远看着一脸风霜的韩博士,十分歉意地说:“这一个多月,辛苦您了,韩博士……隔三差五就让您东奔西跑。”
    “谈不上多辛苦,”韩博士平静道:“甚至说,这是一段我最喜欢,最幸福的时光。仅仅一个多月,就勘探到四处大中型煤矿,三座大中型铁矿,两处大中型油田……”
    他越说越激动:“真是超乎我想象啊!我就说,我国不是贫油国,也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当然,这里面离不开小远你的贡献啊。我真没想到,你历史和记忆那么好,读的书那么多!你说哪里可能有矿,果不其然,哪里就有矿!”
    明远微笑道:“这算什么,主要还是你,不辞辛苦,把大半个华夏都跑了个遍,西北荒漠,西南原始山脉森林……哪里没有留下你的足迹!”
    事实上,华北、华中、华南、华东的自然资源更多,但是这些地方大都/部分被小鬼子占领,不能开发,或开发风险太大……
    明远作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现代人,当然知道我国各地大概都有哪些矿产资源了,但是他也不能明说啊,只能换种方式提醒,怎么提醒呢?
    这就是读书多的好处了,尤其是读历史书。
    他在脑海里和无限背包中的“图书馆”翻书,尤其是查找西北、西南等地的古代和近代的县志,根据县志等书上记载,当地本土商人中经营什么最多,明远就能猜到当地哪种矿产、原材料最多。
    比如,某地卖炭翁、铁匠等最多,那么当地山里绝对有煤矿和铁矿等。
    因为无论当前,还是以前古代,在我国的西北、西南等地交通都非常不便,一般,当地商人不会辛辛苦苦从外地搬运矿石等原材料的。
    还有,古代、近代我国商业产能一般比较底下。除了顶端几家大商家能做到产品销售遍及全国多地,如晋商、徽商、浙商。
    其他小商人、小商铺都是在当地自给自足,也在当地自产自销。
    当然了,晋商、徽商、浙商等大商家,包括皇家,也会下乡收购各种产品。
    所以,综合分析,只要某地某种职业最多,那么作为相关职业的核心原材料就会越多。
    因此,明远翻了无数本县志等书,一一对应,找到某地有哪种/哪几种矿产的根据。
    尤其是找天然气和石油油田,明远格外上心。
    他在自己的知识宝库——无线背包专属图书馆区域中,翻遍各朝各代的正史、野史、杂史等史书。
    得亏他购买的、被人赠送的,甚至于强取豪夺的各种古书籍很多,其中还得说,系统也提供了一些数据统计分析的帮助。
    不然,明远就是再强的记忆力也记不完以及读不完那些堆成小山的书籍啊!
    比如,他不断翻书页的手指都染黄了!
    想想小鬼子以及欧美专家在我国东北、华北等地找不到石油油田,竟然说我国是贫油国,真是太可笑了。
    孩子,不要迷信技术,科技永无止步,现在搞不定也许只是技术不行。
    没事多读几本史书吧,里面常常会有惊喜。
    不信,问一下度娘,有多少名人是从古书中找到灵感,然后一鸣惊人的!
    比如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奶奶,就是通过翻阅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截疟的记载,深受启发……
    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使用石油。据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汉书·地理志》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
    高奴县即在今天的陕西红安、延长一带,洧水可燃就是说发现有石油,当地人把它用作燃料和润滑剂。
    我国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其名著《梦溪笔谈》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石油”的名称。他把历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称统一命名为石油;
    并对石油作了极为详细的论述:“鹿延境内有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
    这里鹿延也是高奴县。
    石油一词,首用于此,沿用至今。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对石油进行加工使用,炼制出称之为“猛火油”的石油产品。
    这期间,人们已能用沥青制作控制火药燃烧速度的原料,并能用石油制作炭黑。明代,我国已能从石油中提炼灯油。
    由于较早发现了石油,我国古代的石油开采技术也很发达,特别是通过钻凿油井和气井来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技术,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
    据宋史记载,公元1041年,我国创造了人力顿钻,可由竹筒管钻出小井眼,还发明了一整套相应的钻井和打捞工具。
    这在世界石油开发史上是一大进步。到11世纪末,我国已在陕北的红安等地钻了第一批采油井,比1859年米国正式大规模开采石油要早七八百年!
    明代以后,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逐渐流传到国外。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在其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中,把长期流传下来的石油化学知识作了全面总结,对石油的开采工艺作了系统的叙述。
    这本出版于1637年的书,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一部涉及石油化学工艺的百科全书。此后该书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到日本、欧洲等地!
    瞧瞧,瞧瞧!这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明明查查历史就知道了,那些小鬼子和欧美专家就迷信技术,结果因为目前相关技术达不到,愣是走在大庆等地上,就是发现不了地下的油田。
    你说气不气人?
    真是贼鸡儿……爽!
    活该你们找不到油田!不然还不便宜了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