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唐僧之恨 何以解脱
作品:《西游大妖王》 却说那法明和尚,自正是观音所化,所托抚养唐僧之人亦是其自己,却是看得那叫一个紧!生怕唐僧出了一丝差错。
而长大后的唐僧也正如石岳所了解一般,性格懦弱,同时却又认死理,亦或可说是那至情至性之人,只不过那对象却是观音所化的法明和尚。
此今日之大恩,岂不就是来日之大恨?恨欲为魔,屠尽满天神佛!
而石岳因为担心影响孙悟空的正常出世,却也只能任其发展,然后从旁谋划。唐僧是可怜,可自己花果山却亦有那被屠的百万儿郎!更有同胞兄弟被那如来镇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尚未得脱!自己同样被逼到自爆妖体,方保下那万余儿郎。
此仇此恨,唐僧又怎能及得之万一?一切都以孙悟空的脱困为重心!
却是亦有那亲疏远近之说,他石岳是自私,可也自私得堂堂正正!唐僧对佛门观音重要,同样对他石岳也重要,正是解救孙悟空脱困之有缘人!
所以纵使他想出手,却也只能忍着,只准备观音最后显圣时再给其来下狠的,来个观音显圣黑莲降,石岳再来一棍,打得便就是你面皮!顺便称下其斤两到底如何。况且到时我石岳把你亲生父亲救下,亦不欠得你什么,反而是对你有大恩。
而此时长大的唐僧,却亦是那丰神俊朗中又不缺乏刘洪的英气,和其母亲的俊美,却也端为一人类美男子。
至于刘洪和殷温娇两人,因为知道或许命不久矣,十八年中却也是更加恩爱,刘洪亦不曾纳妾一人,只是珍惜每一日光阴,既盼那孩儿得人所救,又望能从此不相见。
却说唐僧年满十八岁,观音所化法明和尚便立刻给其削发为僧,并取法名玄奘。而唐僧感念其抚养教导之恩,自也没什么说的,遂摩顶受戒,坚心修道。
忽一日,唐僧外出,见几名和尚在松陰之下讲经参禅,谈说奥妙,遂便也挤了进去,结果几句话便将其中一酒肉和尚所难倒。
谁想那和尚立刻便向其大骂道:“你这业畜,姓名也不知,父母也不识,还在此捣甚么鬼!”
唐僧立刻便被骂得悲从心来,想起自己亦果真那不知父母之人,遂忍不住泪流满面,返回法明和尚身边,跪倒哀告道:“人生于天地之间,禀陰阳而资五行,尽由父生母养,岂有为人在世,而无父母者乎?求师傅告之,玄奘之父母究竟在何处?”
法明和尚深深看他一眼,道:“你真个要寻父母?”
唐僧立刻点头称是,并激动到不能自已,未想自己竟真有那父母。
而法明和尚却是取出一纸血书,汗衫一件,递给唐僧看。
唐僧遂激动万分的将其接到手中,结果尚未看完,便又忍不住泪流满面,直哭倒在地,半天方才颤抖着爬起,然后眸光坚定,咬牙切齿道:“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若不能报,何以为人?十八年来,不识生身父母,至今日方知有母亲。此身若非师父捞救抚养,安有今日?容弟子去寻见母亲,然后头顶香盆,重建殿宇,报答师父之深恩!”
随后唐僧很快便至江州找到了母亲殷温娇,一番叙话确认自待不提,而殷温娇也是忍不住激动万分,终见了自己的孩儿,似乎也没有什么异样。
但当唐僧取出那封血书时,瞬间便让其忍不住心中一颤,因为那血书并非是她所书写。心中惊颤之下,自是明白,或许自己夫妻大限已到,终躲不过这一劫,而此孩儿想亦未必真是自己那孩儿,早已被人换了灵魂,来谋害自己夫妻性命的。
心中大急之下,遂便安排唐僧去一千多里外的京城丞相府报案,好让父亲统兵前来捉拿贼人刘洪,而其自己则立刻找到刘洪,准备与其一起趁机逃命,亡命天涯。
哪想刘洪却稳坐如山,只说既被神仙算计,便又能逃往何处?不若就此共赴黄泉!殷温娇遂忍不住痛哭,刘洪却硬是没有掉下眼泪。
不几日,丞相殷开山果然领大兵而来,包围江州城,刘洪也是全不抵抗,只待束手就擒,无数军兵遂冲进府衙将刘洪及结拜兄弟李彪众人捉拿,绑赴江边。
而殷温娇见此情景却亦是绝了那再生的念头,遂便准备自缢,没想却赶巧被唐僧救下,忍不住急呼道:“儿与外公,统兵至此,与父报仇。今日贼已擒捉,母亲何故反要寻死?母亲若死,孩儿岂能存乎?”
殷温娇却是看都不看儿子一眼,心道:是啊!贼人刘洪已经被擒捉,我何故还要寻死?尝闻妇人从一而终!惟有一死以报丈夫耳!你又怎会懂得?
然而张口说出的却是:“吾闻妇人从一而终。痛夫已被贼人所杀,岂可以颜从贼?止因遗腹在身,只得忍耻偷生。今幸儿已长大,又见老父提兵报仇,为女儿者,有何面目相见!惟有一死以报丈夫耳!”
唐僧却是自始至终都不知道,其母亲后来终究还是从容自尽了,亦可说是被其自己逼死的。
却说丞相殷开山,在将刘洪李彪二人捉拿后,直接便先处理了李彪,将其身体用钉子钉在木驴上,然后推去市曹,活剐了千刀,后又枭首示众。
之后则把刘洪绑赴到洪江,也正是十八年前刘洪活活打死陈光蕊处。
唐僧则跟母亲殷温娇,以及外公殷开山,三人亲到江边,望空祭奠陈光蕊,并要亲手将那贼人刘洪剖腹剜心,以祭奠死去的父亲!
却未发现母亲殷温娇那哀默眸子中的死寂,只是痴痴望着当初刘洪活活打死陈光蕊处。然而此时在那里的人却是与她同床共枕了十八年的真正夫君,正要被行刑。
而此时的刘洪却是怡然不惧,只是仰天大笑,恨欲狂!
接着正大笑间,眼前蓦然便出现一身影,朦朦胧胧亦看不清模样,忽就张口说道:“我可救你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