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千岩烽火连沧海

作品:《唐残

    而在成都城内,再次迎来天明的时候,也是东川军重新开始攻打内城之际。
    因为之前天子亲上城头的交涉,也只是让杨师立暂缓了两天一夜的功夫;而作为内城和外郭之间派出使者,宣慰和犒劳前来兴师问罪的东川兵马,并且商榷善后事宜的缓冲。
    然而在多次强烈要求和奔走往来之下,敕封的头衔从国公、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一直层层加码道太尉、太师、东川郡王、中书令;三川都节度使。。。。
    然而在扰动不安的东川军中,始终没有见到作为此次兴师问罪首要目标田令孜的人头,甚至连主要的帮凶他兄长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的人头也没有;终究还是耗尽了杨师立的最后一点耐心。
    于是被绑在早已经架设好的石砲上,给投射回来又在墙头上撞得一片稀烂的敕封使者独孤贞及,成为东川军怒火之下的第一个牺牲品。
    而在城中连日暴掠下来的东川士卒,也带着心满意足的情绪,而举着从城中民家拆夺而来的物料,所制成各色挡板、云梯等物件大举攻向了内城的墙头。
    而这时年轻的大唐天子,也总算是在“田大父误我”的囔囔自语中。姑且恢复和振作过来,而亲自站在墙头的玄黄苫盖之下。权做鼓舞剩余的行驾护军和团结子弟、成都突将及其眷属,勉力奋战而挡住东川叛军的滔天凶焰。
    于是一连死伤累累而数日不得上城的东川军,再度采取了另一种战法。许许多多来自外郭城中大小一百二十坊的老幼妇孺,被成群结队的压到了子城的东恒等四门之前。又在鞭笞和棍击之下开始大声哭喊着城头守军中的家人亲族子弟。
    一时之间,本地出身的团结子弟士气大溃,而甚至出现了成群结队想要连夜越城潜逃的事件;结果为家眷尽在内城的突将和外来的护驾军士给拦截住,砍了数十颗人头才平复下去。
    然而在两日之后,再度突破下限的东川军又有了新的战法。更多的城中百姓被刀枪威逼着驱赶于城下,而一边抱袋堆土与墙根,一边挥动工具向内凿击和挖掘起墙基。
    而一亦这些前驱死伤的差不多了,东川军掩进其后寻机而攻杀上墙头去。于是战斗再度变得惨烈而白热化起来;无论是左神武大将军,行在左右护军使周宝,还是左金吾大将军、殿前诸门防禁使刘巨容,都不得不亲率子弟奋战于门楼之上。
    而当攻防战的第五天,子城的西门楼在烈火中轰然倒塌之后,大唐天子的行在也再度派出了新的使者;而开始愈加卑言款声的商榷起是否将行在上下,移幸往梓潼的事宜了。
    于是,杨师立开始自得意满脱下满是风尘的黑光甲衣,穿上了位置极品的公卿和宰相才专有的深紫色团枝交领大袍,配上代表贵不可言的金龟带。
    又在过人高的大铜镜前,浮想联翩着自己点起全服披挂的牙兵,在武装到牙齿的仪仗簇拥下,行向那正在对着自己缓缓打开城门出迎宰臣们的一番光景。
    这时候数骑飞奔而至的信使,却是给他带来了一个晴天霹雳一般的噩耗;却是西川讨击使高仁厚已经借道普州北上,而攻入梓州境内包围了东川节度使的理所梓潼城。
    一时间有些进退失据的杨师立,不得不又多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统一麾下在去留之间的争执不已,又散尽军中资财大肆犒赏了一番有些人心浮动的士卒,
    这才达成一致,不再搞什么花头的进城仪式,而火速拿下这行在和成都子城以为根本之地,再督促天子发诏宣布高仁厚为逆臣,然后分兵救援和夺回梓州的故镇。
    然而就像是上天弄人,或又是他兴兵以来的气数和运道都已经被用尽了;杨师立留在城外的东川游骑,再度惊慌失措的逃归来报。
    在成都以西的著名大泽兼名胜的摩珂池畔,发现了漫山遍野而来皮帽兽衣的羌兵。
    ——我是分割线——
    然后,等到重新下得车来的时候,红药儿的小脸上依旧残留着羞红颜色,水汪汪的眸子里都要荡漾出来了。不过,原本的披风大裘下的衫裙,也变成了常见冬日男装的棉衣大裤和连头皮毛罩子。
    虽然看起来就像是个皮肤白净的少年人了,但是穿上了宽大道足以遮住手脚的毛边大衣,却又有些类似布偶装一般毛茸茸的可爱意味;看着这种可爱男孩子式的中性美,让周淮安居然又有些蠢蠢欲动起来了。
    接下来的内环护卫工作,由社调部的专门保卫人员负责接手,而与常人外形差别过于明显的亲卫们,而被集中到附近的几个场所里去待机和候命。至于出行的车驾,则还是在另外一批亲卫的护送下,原封不动寻路的回到城里去。
    而在这一刻的红药儿,也难得露出不多见的小儿女态来,步履轻快的穿梭在城下坊的街市之间,好奇心十足而饶有趣味的打量和翻开着各种沿街贩售的东西,那些绝大多数都是极为廉价或是简陋至极的货物。
    也让周淮安不由的反省起来,自己是不是无意间让她压抑的太厉害了,感觉形容上都有些细微的清减和消瘦了。再回想起来,她自年幼时被曹夫人收养开始,人生的大部分时光就是在四处转战义军当中,充满了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因此固然是让她见过了时间许多悲惨的事情,而对劳苦大众充满了怜悯和爱惜之心。但是在曹夫人的竭力保护和教导之下,也等于是在笼中鸟一般的流转生涯当中,度过了自己的童真年华。
    在衣食无忧之余,基本上也与正常人家的生活无缘,自然也对这些安定下来街市面貌与风情,充满了好奇与新鲜感也就是在不足为奇了。想到这里,周淮安的眼神又变得温柔了几分。
    随着穿着在摊位和铺位之间所弥散的香气,很快她的手中就分别端吃上了两串当地特色的小食——环膏,类似滚煎甜甜圈式的玩意,只不过是內加了葱白和碎芹的甜酱和咸鲜口味。
    此外,又有没有任何佐味也能焦香顺口的酥小鱼,小块猪皮、蒲罗和芋片一起烘烤的炙三味,爽滑不腻的羊尾冻子,粘黄米和枣泥、桃仁碎做的蒸果子;蟹黄和鱼肉包在江米里炊熟的水仙团;甚至还有带有明显北地风格的甜酪粥和黄浆水。
    不过最对周淮安胃口的,还是用葱白、软骨、皮冻,油渣和杂面,在炭烧土炉内干贴成烂肉大饼。居然只要十五文大钱就可以买上两个;虽然露天下烟熏火燎的卫生状况,以后是标准未免有些令人堪忧,
    但是也间接证明了另外一个事实。就是在如今太平军治下,尤其是荆州境内相对低廉的生活谄本,和比较充足的食材、碳薪来源;毕竟,现在还是万物凋寂的冬天,取暖的需要巨占据了民生索菲的很大一部分。
    而在多数时候,周淮安并不用怎么说话,只要笑眯眯的牵着小手紧跟在身后,任由她一路随兴所至的买买买、吃吃吃,偶然顺势做出一些尝试、评价和品鉴好了。
    周怀甚至还有空闲顺手收集到三份,质地和内容不一的对折小抄;也就是一种简陋至极的双面文字刊物。用的是最便宜一戳就破的麻边纸,印上许多豆腐块一般的蝇头小字,因为印刷的低劣还需要靠的很近才能看清。
    这东西最早源自太平军宣传队的手段之一,但自从开始在市井民间流行之后,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的迅速增殖和泛滥开来;因此这三份小抄都不是官方发布的正式文抄;而是民间作坊里私自鼓捣出来的玩意。
    刊载的内容也随性的很,从市井街坊中的传言,到家长里短的琐事八卦,乃至似是而非的历书、讳谏,甚至是从正规文抄上转过来的二手消息,及其牵强附会的一些捕风捉影。
    隐然很有些后世不管事实,直管销量的八卦小报几分雏形了;而且在其中一份劣质小抄上,周淮安甚至感觉到了社调部在其中插手和干预舆情导向的痕迹。
    但这一份纸质粗糙印刷模糊的小抄(报)背后,却是代表着如今水力机械在各地普及后,产能已经上规模化的造纸业所能够提供的廉价纸张来源;以及同样成本低廉的(焦)油墨和在民间扩散开来的简易制版技术。
    因此,在这么一份只值五个钱的对折四版小抄当中,就涉及到了太平军领先于这个时代的十几样成果。也算是完成最原始的“五小”工业奠基之后,所衍生出来的一个副产品和科技树分支吧。
    周淮安如此思量着,对着易装成行游的商贩、脚夫、路人,或是坐店食客、酒徒之属,混在左近人群中交替跟随和分段接力监控局面的保卫人员,使了一个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