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改编
作品:《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在张弛和拉姆斯登的主张下,蒙哥马利没过多久就同意了将新一师改编为装甲师。
事实上,蒙哥马利没有其它选择,他虽然对中国远征军有些不服气甚至还拿英国第一装甲师想把中国远征军比下去,但他心里其实很清楚英国第一装甲师虽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装甲师,却并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战绩。
这并不怪第一装甲师,而是英国包括盟军整个使用坦克的战术思想出现严重的错误,这也是德国“闪电战”在一段时间内能横扫欧洲大陆的原因之一……这其实是正确战术对错误战术的一种无情的辗压。
英军第一装甲师就是这种错误战术思想的产物,也就是它名为装甲师,其实却是步兵师……他们把坦克的速度放慢为步兵服务,而不是把步兵的速度加快为坦克提供支援。
于是,想要让这支部队在战场上有所建树,只怕就该是面对意大利军队及他们手里严重落后的m13坦克吧!
其实,意大利军队最大的弱点并不是装备,而是没有自知自明……他们一心想重振当年罗马帝国的辉煌,也就是重建所谓的“新罗马帝国”,于是就带着一帮貌似强大的军队进攻英国的殖民地埃及。
这里说“貌似”,是因为其阵容的确相当抢眼,十余万人再加五百多辆坦克,而当时英军在埃及的驻军包括殖民部队在内才只有5万人。
问题只是,意大利军队几乎可以说是无组织无训练的民兵,他们对付非洲土著还可以,却松散的纪律却称不上是一支军队……这只怕是因为意大利人总喜欢浮夸、浪漫,他们擅长于把任何事都想像得很美好。用中国人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眼高手低。
所以,相比起军营所应该具有的防御功能比如战壕、地雷、铁丝网这些东西,意大利官兵更看重的是“军官俱乐部”,这使他们可以听上一曲美妙的音乐跳上一支华丽的舞蹈,再品尝一下用高级玻璃器皿盛装的冰镇弗拉斯卡蒂白葡萄酒,如果有可能,意大利人甚至想在沙漠上踢一场精彩的足球赛。
这使得意大利军队的防线上竟然有长达几十公里无人驻守的缺口却没人发现……希特勒在听说这件事时,就不由发出一声感叹:“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几十公里的缺口?!”
这个缺口在西迪巴拉村附近,意军的两个据点相距24公里,这段长达24公里的区域无人防守甚至无人巡逻,后来英联邦军队就是从这个缺口突破了意军的防线……事实上,这根本就不能说是“突破”,而应该是行军。
这或许是英军时速只有十几公里的“玛蒂尔达”坦克战史中最成功的“突破”。
张弛现在组建装甲师,当然不能以意大利军为模榜,那只不会是为战场添加几则笑料。
同时也不能学习英军装甲师……因为英军装甲师的组建本身就是错误。
另外,虽然这个装甲师用的是美式装备,但同样也不能学美军装甲师……美军更擅长的是海空作战及两栖登陆战,欧洲战场甚至都不得不将指挥权交到英军手里,原因无他,就是极度缺乏战斗经验和指挥经验。
甚至可以说美军此时的装甲师还相当一部份是在学习英军装甲师错误的战术思想……一个装甲师只有大慨一个中型坦克营,其余的大量的都是轻型坦克斯图亚特,反坦克炮竟然只有38门,这种编制显然不是用来进行坦克集团作战而是用来协同步兵防御的。
(注:直到43年底,美军装甲师才大幅增加中型坦克的比例)
所以,张弛最决定,组织装甲师以德军装甲师为模板。
“你竟然打算以德国装甲师为模板?”蒙哥马利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由惊得目瞪口呆:“要知道那可是敌人的编制!”
“敌人的编制又有什么问题呢?”张弛回答:“实战已经证明德国人的装甲师很适合坦克集团作战,我们改编新一师为装甲师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
“不,我不同意!”蒙哥马利回答:“这可能会影响我军的士气,因为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在战术思想上认输了!”
张弛不由觉得好笑,实战早就证明了这一点,只不过英国人为了面子还在继续死撑罢了。
由此张弛也知道,英军军官其实不是不知道他们的坦克战术出了问题,而是他们不愿意承认“大英帝国”的没落和弱后。
“将军!”拉姆斯登这一回又站在了张弛一边:“如果不按德国装甲师的编制,又按哪个国家的装甲师编制呢?英国?美国?还是苏联?”
闻言蒙哥马利不由愣了,似乎都不适合。反而美式“谢尔曼”坦克与德军的3号坦克速度基本相当,前者时速38公里,后者40公里。
“好吧!”蒙哥马利最后还是妥协了:“我只能放手让你们去尝试,不是吗?”
于是德军装甲师的详细编制很快就摆在了张弛的桌面上。
大慨了看了一遍后,张弛就认为自己的选择没错了……德军毕竟是这时代坦克集团作战的老手,装甲师防空、反坦克、突击等一应俱全,让张弛印像深刻的就是德军装甲师里还设有补充营。
这个补充营简单的说就是补充兵,但又跟补充兵有些不一样。
简单的说,就是后方上来的补充兵先编入补充营,营里有专门的教官对这些补充兵进行训练,有时甚至就连要补充进部队的老兵也要进补充营。
其目的很简单,就是对这些将要补充进部队作战的兵员进行必要的训练,让他们大慨的了解这支部队的历史、作战风格以及他们进入部队后的主要责职等。
其作用就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让补充兵有一个适应和熟悉的阶段,不至于一上来就补充进正规部队进行高烈度作战。
这样做,既有利于补充兵与老兵之间的协同也有利于补充兵的利用……补充兵可以在战场上生存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