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围魏救赵
作品:《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至于历史上为什么中国远征军没有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上……原因仅仅只是当中国远征军打完缅甸战役做好出兵太平洋的准备的时候,日本就投降了,战争结束了,而那时甚至还有新兵刚刚空运到印度准备训练。(注:缅甸战役打到1945年3月,日军于1945年8月投降)
不过还别说,史迪威想要把远征军投往太平洋还真遇到困难。
遇到什么困难就不用多说了,自然又是史迪威与蒋校长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过这个麻烦似乎也不能怪蒋校长。
河边正三在撤回阿拉干山脉防御后,左思右想,就是不甘心丢掉缅甸的失败。但是现在……中国军队却在缅甸继续坐大,而且其兵力还在持续增加中。
之所以会知道这些,是因为日军情报人员混进了中国军队位于孙布拉蚌的训练营……这一点对于日军来说还是很容易做到的,有许多缅甸土人只认钱不认人,只要给他们点东西,就可以让他们以劳工的身份进入孙布拉蚌训练营搜集情报。
从他们搜集的情报来看,这个训练营已经扩大到可以同时训练三万人的程度,而其训练周期也是三个月。也就是说,在缅甸的中国美械部队是以平均每个月一万人的速度在增加,按照这样的速度……不出半年中国军队就会压倒性的超过日军,到时日军就算是有阿拉干山脉驻守,只怕也抵挡不住中英联军的攻势。
但是现在又能怎么办呢?!
沉默了一会儿,河边正三就若有所思的说道:“中国人有个计策叫‘围魏救赵’,也许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日本军官对中国历史及战术的研究只怕比中国军官还要多。
不过这似乎也不奇怪,日本对中国垂涎已久,正所谓要打败自己的敌人就得先了解自己的敌人,所以日本军官甚至包括普通士兵都很喜欢了解中国历史……这一点从现代日本人往往对中国历史也很了解尤其是三国可以得到证明。
“围魏救赵?”参谋有些疑惑的问:“大将阁下的意思是……”
“佐藤君!”河边正三对参谋说道:“你是否还记得……中国军队出兵缅甸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记得!”佐藤参谋回答道:“他们是为了打通中缅公路,使中国能得到来自美国及其它国家援助的物资!”
“没错!”河边正三点头道:“那么现在……他们就差最后一步了,也就是第56师团驻守的中缅公路……”
说着河边正三伸出手来在地图上中缅公路的位置敲了敲:“当然,第56师团不愧是我们大日本帝国的部队,直到现在还在坚守,而且还有可能会继续坚守下去!这方面我们暂且撇开不提,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印度方向甚至是打通中缅公路都没有那么迫切了,明白吗?”
看着地图沉默了一会儿,佐藤参谋就点头赞同道:“大将阁下说的对,中国军队占领了仰光,就意味着美援可以从海路运至仰光,接着再通过仰光机场空运至中国,而第56师团被围死在中缅公路里,其溃败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中国军队的确不需要着急!”
河边正三从喉咙里发出一声令人不舒服的怪音,双手交叉并托着下巴,目光狠狠地盯着地图说道:“这些可恶的中国人,这次战败的耻辱我会记住的,迟早有一点要还给他们,但不是现在。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削弱中国军队的实力,使他们无力与英国部队夹攻我军在阿拉干山脉的防线。”
“可是……怎么样才能削弹中国军队的实力呢?”
“就像刚才说的!”河边正三回答:“中国军队留在缅甸已经大部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换句话说,也就是失去了战略目的,没有很大的必要继续留下十余万的部队在缅甸。如果……我们能在中国方面再催他们一下……”
“哦!”闻言佐藤参谋就明白了:“大将阁下的意思,是与冈村大将那边联系,让他们在中国国内发起一次大规模的作战?”
“是的!”河边正三点了点头:“我知道要打下中国不现实,但至少要让中国人着急,这么一来……中国人就会把缅甸能打仗的部队调回国去了!”
“冈村大将能同意吗?”佐藤参谋问:“这样做的话,可是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而且还会把能打的中国美械部队引回国内!”
“他会同意的!”河边正三笑了笑:“他一直不相信支那人会有这样的战斗力,而且他也知道一点,中国军队在缅甸可以得到充足的补给,战斗力肯定会更强,而回国后因为补给和指挥问题,战斗力会受到影响。这么一来,那个家伙就会占点便宜,打败那所谓的中国美械部队,也就间接的打败了我们!”
“嗯!”闻言佐藤参谋不由点了点头。
日军部队里的竞争其实是很激烈的,他们不但要防着与自己同级的军官,还要防着属下上位……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所以这对日军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更何况……军队里的竞争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打仗,只要能打胜仗,那么就不需要做什么动作也能在竞争中胜出,但如果打了败仗……就像现在的河边正三一样,就得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了。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冈村宁次那里,冈村宁次也的确是像河边正三想像的那样,希望能见识一下这支闻名已久的“中国美械部队”的战斗力,恰好冈村宁次也正好在筹划着一次针对浙江和江西两地的大规模进攻,其目的是摧毁位于这两地的机场,打通这两省的铁路,并劫掠物资以战养战。(注:此战史称浙赣会战,中国方面在这次会战中共投入三十万人,付出了七万余人的伤亡)。
于是冈村宁次就很干脆的同意了河边正三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