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油田之战(八)
作品:《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日军在仁安羌油田的努力不但白费,而且其第14战车联队和215步兵联队还死伤惨重。
为了交通方便同时也是为了节省时间快速突围,工兵团只能简单的将这些日军尸体及坦克残骸推到公路旁了事,这使到沿路到处都是日军尸体和被击毁冒着火的坦克。
这一幕看在原本一直跟着英军的记者们眼里不由纷纷惊叹:
“天哪,原来日本人竟然这么不堪一击!”
“是中国人太厉害了还是日本人太弱了?”
“我不确定,能确定的就是英国的军队太弱了!”
……
这话说的的确是,近万名英军被这些日军给围困在仁安羌无法动弹,而中国方面不过派来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就打得日军落花流水并以极小的代价成功突围。
原本这一仗也不算什么,世界上以少胜多以弱打强有战例多了去了。而且认真分析起来,工兵团还是在装备明显优于日军的情况下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会取得这样的战果也就是情理中的事。
但问题就是记者并不了解这些,他们中许多人对军事一无所知,他们只是简单的知道日军打败了英军,而中国人只凭着区区一个团就打败了日军,而且这个团还是工兵团……这要是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上来那还了得?!
这么一对比,英军那原本高大威武的形像立时就在记者的心里轰然崩溃,中国军队的形像就随之高大了起来。
更为重要的还是,这些记者是来自世界各地,有澳大利亚的,美国的,英国的……他们原本是相信英军的战斗力希望跟着英军能抢些新闻的,没想到却是一路跟着英国逃跑,逃跑还不要紧,连逃都逃不清楚还让日军给包围了!
这一下工兵团带着他们突围,那对他们来说可是名副其实的救命哪,于是很快工兵团的战绩就在世界各地传开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而英军甚至是整个英国的形像都在这一仗中受了一定程度的打击。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眼前的中英联军车队在工兵团的保护下顺利的穿过了仁安羌油田。
在穿过日军防线后就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开在前头的坦克迎面就碰到了二十几辆还在往油田方向运输补给的日军汽车,为首的日军还不耐烦的冲着挡在面前的坦克大叫:“嘿,让开一些让我们先过!”
他显然以为这些坦克是日军的,虽然是美式坦克,但那也应该是日军从英国人手里缴来的,于是根本就没防备之心。不过话说回来了,就算有防备之心……汽车在公路上碰到了坦克,那还跑得了吗?!
工兵团的战士哪里还会跟他们客气,稍稍调整了下炮口然后“轰”的一声就把日军汽车给炸上了天。接着就就下山的猛虎似的追着那些四散逃命的日军辎重兵一阵乱打,打死打伤几十名日军并缴获了七辆装载物资的汽车。
之所以只缴获七辆,是因为战士们看到汽车上的是弹药就不要了,直接推到路边销毁,毕竟日军的子弹和炮弹工兵团都用不着。
看到是粮食就舍不得丢,尤其是这其中还缴获了整整一车的药物……这对中国军队来说可是奇缺物品,而且还是从日军手里缴来的尤属不容易。
这倒不是说日军的药物有多好,而是要从日军手里缴到东西难度很大,这可以说是一种荣誉。
这也不怪那些日军辎重兵糊涂,要知道日军第33师团一路下来都是长驱直入的追着英军跑,哪里有过这种被敌人突围防线打到后方的情况,再加上通讯又不是很到位……这时代的通讯主要靠电台,而电台这玩意要是没开机就啥都收不到,于是在行驶中的辎重车队就一头撞上了突围而来的中英联军。
车队往南行驶了半小时后,就在张旺生的指引下沿着岔路往东行驶。这时因为大家都知道车队还没有真正的脱离危险,所以都很安静,就连一直都抱着消极态度的英军这时也十分配合,一路上主动担任起警戒及疏导交通的任务。
这并不奇怪,部份英军及斯科特之前之所以不配合,完全是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能够突围注定要做日本人的俘虏,在这样的前提下才因为不希望激怒日本人而采取消极的态度。
但是现在,就算那些不懂军事的记者都知道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他们已经算是突围成功了。
能带着尊严回到自己的国家和亲人、战友身边,谁又会愿意做日本人的俘虏呢?!
于是自然而然的就主动配合中国军人承担起一些任务。
这使得行军十分顺利,虽然这支部队有着汽车、坦克、装甲车等八百多辆,在公路上排的队是一眼看不到头,并且是在黑夜中无灯行军,但还是有惊无险的一路前行。
这其实有一部份原因是日军33师团进攻太顺利速度太快……因为进攻太顺利推进速度太快,所以33师团一路上来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兵力去防守后方的要地。要知道他们可是一路仰光打到这里的,前后数百上千公里,要是一路上的要地都派兵驻守的话,那整个33师团只怕都不够用。
反之,如果日军要是在某个桥梁或是某段比较险要的公路上有兵驻守的话,他们只需要将其炸毁,就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缓这支大车队的前进速度了。
若说炸毁桥梁或是公路就能挡住中英联军,那倒不致于。
因为英军也有他们自己的工兵和设施,他们随时可以架起浮桥或是修建公路。
不过只怕这也够呛,因为这很有可能会使中英联军被后头赶上来的日军给追上。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到了天色蒙蒙亮的时候,工兵团就带着车队赶到了与斯利姆将军说好的接应地点……普岭。
在这里,英国军队头一回十分准时也有点样子的在那里布置好防御工事做好了接应工作……毕竟这是接应自己的部队,他们可不敢有些许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