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而今才道当时错

作品:《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

    有人说,容若和惠儿之间相爱却又错过,
    是姻缘之错;
    容若和卢氏之间,琴瑟和鸣,却只有三载光阴,
    是命运之错;
    容若和沈宛之间,相爱却不能相守,
    是世俗之错。
    其实,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哪来那么多错。
    无论遇到什么,改变,离开,或者接受。
    容若的一生,也许肉身注定是流星,寿命太短,
    然而他的灵魂,却是一颗恒星,永远闪烁。
    一
    恍恍惚惚中,又似乎有些真切,容若看见惠儿笑吟吟地荡着秋千,他在一边含笑看了一会儿,上前想去推惠儿一把,然而当容若伸出手,惠儿却突然不见了。
    容若急得大叫:“惠儿!惠儿!你在哪里?”
    容若正在写字,卢氏静静走来,手里端着一碗参汤,在容若身边站了一阵儿,含笑着柔声提醒道:“夫君,不早了,身体要紧,早点儿歇息吧!”
    容若头也不抬,说道:“好了,就快了,只有两行字了。”
    卢氏叹息一声。
    容若转头,伸手想要抱抱卢氏,安慰她几句,却见卢氏的身形如同烟雾一般,慢慢消散了。
    容若哭喊:“娘子!娘子!你不要丢下我!”
    容若眼泪未干,沈宛款款走来,劝道:“夫君休要伤心,虽然我们的身体不能长相守,但我们的心灵可以长相知。”
    容若收住眼泪,转悲为喜,伸手去拉沈宛,却是一场空。
    容若叫:“宛儿,不要离开我!不要离开我!”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
    容若躺在床上,眼前不时出现种种幻觉,他曾经最爱的人、念念不忘的人,似乎都来到了他面前。他不住地跟不同的人说话,嘴里不停地发出呓语。
    几位太医交头接耳讨论良方,他们已有些束手无策。容若的好友顾贞观、姜宸英等人在一旁无计可施,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安慰容若:“别担心,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明珠在一旁眼泪都快急出来了。这次他本来应该扈从康熙出塞,因为容若的病情,康熙帝格外开恩,特准明珠不必随行。看着容若痛苦不堪,嘴里呓语不断,明珠急得恨不能自己亲自代容若受苦。
    而容若的母亲爱新觉罗氏,除了闭目念佛,再也做不了什么。
    就在八天前,容若还邀请了几个好朋友,包括梁佩兰、顾贞观、姜宸英、吴雯等人,和平常一样,一起去渌水亭饮酒畅谈。
    那是如此美好的夜晚,朋友们一个个谈笑风生,古今中外,各种话题轮番被提起,大家谈兴极浓,一个个都抢着说话。
    是时温暖宜人,凉风习习,庭院里的夜合花开了,和风送来阵阵清香。容若提议大家各作一首《夜合花》诗,大家诗兴大发,纷纷提笔作诗。
    容若稍稍沉吟,很快提笔一挥而就:
    夜合花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花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对此能销忿,旋移迎小楹。
    众人欣赏了几回,又吟诵了几回,纷纷叫好。
    很快,姜宸英也写完了:
    夜合花
    窗前故摇曳,况复晓风吹。得地为交让,生庭即采芝。
    分阴上阶薄,交翠拂帘迟。良会欢今日,无烦蠲忿为。
    容若连连叫好。
    诗人们继续饮酒、品诗,午夜时分方才散去。
    不料第二日,容若许是饮酒过量,又受了风寒,早上醒了,却无力起来。
    容若有些心慌,想起以前患过寒疾,严重到无法起身,莫非这次又是旧病复发?
    下人们赶紧向明珠通报容若的病情,明珠心急,立刻喊来太医,同时替容若向康熙告假。
    太医们起初仍用旧法,以为给容若发发汗,慢慢也就好了。没想到一直发不出汗,连续五天了,容若还是无法站立。
    明珠起初几日还照常上朝,康熙见了明珠,照常总会关心过问容若的病情。第六日,康熙按照原定计划出塞,见容若病情依旧不见好转,特批明珠不必随行,临行前,康熙还口谕让最好的御医为容若去看病。
    康熙当然想不到,容若的病情会严重到足以致命。否则,也许他会推迟行期陪伴容若也未可知。他们之间君臣一场,关系已逐渐非同一般。
    就这样,连续七天,容若一直高烧,且无法发汗。
    且说容若不时产生各种幻觉,亦不时喟叹自己此生做错了许多事情,言语间,不时后悔嗟叹。
    容若究竟觉得自己有哪些错呢?
    二
    对于惠儿,容若是多情之错。
    容若有词,“而今真个悔多情”。
    无法把握自己和别人命运的时候,多情有什么用呢?徒增烦恼而已。
    容若当时深陷情网,一往情深,却眼睁睁任由惠儿离去,自己痛苦不已,最终大病一场。
    对于卢氏,容若是疏忽之错。
    容若词云,“当时只道是寻常”。
    和卢氏耳鬓厮磨、赌书泼茶,本以为会有数不尽的春花秋月,却不料人生如此苦短。早知道卢氏居然会因为生孩子而大难临头,哪怕不要她怀孕,只要她陪着自己就行了,也不会让卢氏如此早早夭亡啊!
    对于沈宛,是命运之错,是自己心念之错。
    谁让沈宛是汉家女,不为律令所容啊?其实自己早知道沈宛是汉家女,早知道两人相好,终是无言的结局,又何必因为欣赏她的才名而去结识她呢?
    这世间种种情爱,总是错误居多。
    想那陆游和他的表妹唐婉,本是青春做伴、情投意合,不也是因为陆母对唐婉不满,棒打鸳鸯,陆游和表妹不得不分离,两人一再嗟叹错错错、难难难吗?看看他们的词,哪个字不是和着血与泪?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是啊!人类对于自己的命运与肉身,多么无知与无奈啊!
    近年来,不时听闻精英人物猝死的消息。
    不少人资产过亿,而他本人正当三四十岁的盛年,却突然非正常死亡。
    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3—2011年,公开报道中能够找到的72位亿万富翁非正常死亡,15名死于他杀、17名死于自杀、7名死于意外、14名被执行死刑、19名积劳成疾早逝。而近两年,因病或劳累过度猝死的案例更为多见。
    回过头来看容若。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
    容若渐渐安静,却依然没有发出汗来。太医们心知不妙,果然,不一会儿,容若头一沉,试试鼻息,已是溘然长逝。
    人们惊呆了,无法相信容若真的已经离开。
    待太医摇头叹息,偌大的明珠府里哭声一片。
    对于容若的死因,坊间议论纷纷。
    有人说容若是因为惹恼康熙,康熙嫉妒其才,赐其死亡,不少野史以及文艺作品采信了这种说法;有人说容若是因为染上天花,不治而亡;也有人说容若就是患了寒疾,旧病复发,“七日不汗病故”。
    对于第一种说法,可能是不够有根据的。容若生病后,康熙是非常关心的。徐乾学写道:
    容若既得疾,上使中官侍卫及御医,日数辈络绎至第诊治。于是,上将出关避暑,命以疾增减报,日再三,疾亟,亲处方药赐之,未及进而殁。上为之震悼,中使赐奠,恤典有加焉。
    当然,这也只是徐乾学的一人之言。真相只有一个。只不过,有的事,已经永远无法知道真相了。
    而我个人,在经历2014年6月确诊癌症而后动手术,再千方百计康复之后,无意中学到了许多东西。此时,我猜测,容若极有可能死于癌症。只不过,当时还没有“癌症”这个词语。你看,纳兰长期忧愁、郁郁寡欢,他如此愁的程度,很明显已经达到了抑郁症的标准。人长期抑郁,气血瘀滞,更容易形成癌症。后来容若一直高烧不退,也是癌症发作的症状。所以我禁不住做这样的猜测。
    文学作品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心声的流露。容若如此多次地写到“愁”“病”,他这种内心忧郁恰恰是身体健康已经严重受损的心理表现。人的身心是一体的,我本人在癌症确诊前也写过很多伤心伤情的诗,什么“请在一堆碎片中寻我”;写这本书初稿还没有发病的时候,会动不动就流泪、哭泣,这一切,都不是偶然,也不是巧合。
    不管容若的真正死因是什么,他在这世间只活了不到31周岁,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古代经典《左传》曾经提出为人处世的三大标准,即“立德、立功、立言”,并称“此之谓不朽”。后来唐代的一位学者对这“三立”做了精辟的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容若因时运所限,在立功这一块,他短暂的仕途生涯一直是康熙的御前侍卫,这个岗位限制了他的个人发展,也许没来得及有什么政绩,算不上可圈可点;然而在立德、立言方面,却足以流芳千古。
    虽然命运错待容若,然而这位“大清第一才子”,却用自己的才华,建设了一个灿烂的诗词王国,他的作品获得了恒久的艺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