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三载悠悠魂梦杳

作品:《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

    总要在生离死别的时刻,
    才真正懂得命运无常,
    才真正明白生命脆弱而短暂。
    据说死亡是生命的孪生兄弟,
    它和生命相互存亡,
    它就在你身边,虎视眈眈。
    一
    死去活来地痛了整整三天,卢氏已经快要奄奄一息了,而孩子还没有生出来。这时候是康熙十六年(1677年)的春天,四月将尽,桃花已落,菜花正黄。
    明珠府里一片忙乱。容若守候在产房外,表面上看起来也还镇定,心里却是翻江倒海,痛断肝肠。
    皇宫里的御医已经守了三天三夜,明珠已经派人去另请北京城里最好的接生婆。
    容若的母亲爱新觉罗氏嘴里不停地念佛,请求菩萨保佑。
    最有经验的接生婆终于来了。
    在人们焦急等待的时候,终于传来婴儿的一声啼哭。让人奇怪的是,那哭声并不响亮。
    那时候女人生孩子是不让男人靠近的,当容若不顾一切地闯进产房的时候,他发现卢氏已经处于昏迷状态。
    容若心如刀绞,一声声呼唤着自己的妻子,好不容易卢氏终于醒了过来,容若提到嗓子眼儿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可是卢氏自从难产之后,总是病恹恹的,始终没有恢复健康。生下孩子一个月之后,噩耗传来,卢氏撒手人寰,而可怜的孩子也随后一命归天。
    容若觉得天都塌了下来。
    在世人眼里,纳兰容若是多么幸福啊!他轻易就拥有别人奋斗一辈子都无法望其项背的东西,锦衣玉食,功名富贵,似乎应有尽有。可是,他只想要自己心爱的人健康,好好活着,这么简单的愿望,为什么却不可得?
    卢氏这一走,似乎从此带走了容若所有的欢乐。他觉得自己的心都死了,每天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死是活。甚至,每次回到家里,呆立在房间里,动不动就会产生幻觉,似乎看到卢氏笑吟吟地端着茶杯向他走过来,而当他伸手想去接的时候,却发现,那只是一场空。
    容若走着,仿佛卢氏就在身边,衣袂飘飘,跟着他走;容若坐着,仿佛看到那卢氏用手支着香腮,望着他微笑;容若躺着,总觉得卢氏香甜的呼吸还在耳旁轻响。
    容若堂堂男儿,在人前,纵然有泪不轻弹,然而在人后,他一次次泣不成声,泪如雨下,把衣服都哭湿了一大片,无人的夜里,更是泪湿枕畔。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可能说不见就再也不见了呢?
    从宫里回来,他有时候呆呆站立,总希望卢氏突然出现;有时候困倦至极,模糊睡去,梦里醒来,习惯性地伸手要去拥抱卢氏,枕畔却空无一人,这才清醒过来,记起卢氏已经离开,然后再也无法成眠。
    这段时间,唯有写词,才能带给容若片刻安慰。他写了大量催人泪下的悼亡词,选几首放在这里。
    青衫湿?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斜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都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鹧鸪天
    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湿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西风幂画桥。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忽傍犀奁见翠翘。”
    翠翘,相信大家还记得容若把翠翘送给卢氏时的情景。
    可惜物是人非。容若睹物思人,真是愁肠寸断。
    二
    容若把卢氏的灵柩停放在双林禅院里,他一有空就过去探望已经故去的妻子。
    满族人有一个风俗,即人死后必须停灵,而且停灵时间都有规定,天子最长,为三年,亲王一年,民间则根据家庭经济状况,从三天到七七四十九天自行决定。而容若甚至破坏规矩,有意把卢氏停灵的时间延长了。
    容若在禅院里常常潜心抄写经文,希望用自己的虔敬之心让妻子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同时也安慰自己凄惶的心。
    抄写经文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文化活动,人们尤其喜欢抄《金刚经》。
    《金刚经》是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以金刚比喻智慧之锐利、顽强、坚固,能断一切烦恼。此经采用对话体形式,说一切世间事物空幻不实,实相者即是非相;主张认识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放弃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追求,以般若智慧契证空性,破除一切名相,从而达到不执着于任何一物而体认诸法实相的境地。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被称为一经之精髓。
    史载康熙皇帝一生共抄过两次《金刚经》,一次是他15岁习字时抄写,一次是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其祖母孝庄太后身染重病,为了给孝庄太后祈福,表达自己的一片孝心,他又精心抄写了一遍。康熙亲笔手书的《金刚经》被誉为书法艺术与传世经卷完美结合的珍品,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容若也用心为爱妻抄《金刚经》祈福。可以想象,凭“清初学人第一”的美誉,古人又极重书法,容若的书法自然不在康熙之下——尽管康熙是皇帝。可惜容若所抄之《金刚经》,似乎已经失传。
    抄经之余,容若有时候会和禅院师父拉拉家常,论论生死;也有时候,他一个人在禅院里对着一棵树、一扇窗枯坐,脑海里一幕一幕想念着卢氏的音容。他总相信他的一言、一行、一念,卢氏的在天之灵都能够听到、看到、感觉到。
    由于思念亡妻心切,一天夜里,容若梦见妻子穿着素色衣服,化着淡妆,拉着他的手,哽咽着说了好多话,但这些话容若无法记起,然而临别的时候,卢氏嘴里念出一句诗:“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话音刚落,人就不见了。容若大叫一声:“娘子!”猛然醒了过来。
    醒来之后,容若觉得特别奇怪,因为卢氏平常并不写诗,怎会在梦里向他托付诗句呢?(我们今天已经知道,梦是人类的潜意识活动,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这句诗当然不可能是卢氏所托,而是容若自己思念妻子心切,梦于是帮助容若达成愿望,他的潜意识代替卢氏创作了这样一句诗。)
    醒来之后,容若泪落如珠,挥笔记下这个梦,写了一首《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自那番摧折,无衫不泪;几年恩爱,有梦何妨。最苦啼鹃,频催别鹄,赢得更阑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堪伤。欲结绸缪,翻惊漂泊,两处鸳鸯各自凉。真无奈,把声声檐雨,谱入愁乡。
    康熙十七年(1678年)7月,在停灵一年零两个月后,容若将卢氏葬于皂荚村,从此自号“楞伽山人”。取这个号的意思是缘于李贺、白居易的诗。李贺《赠陈商》诗:“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白居易《见元九悼亡诗因此为寄》:“夜泪暗销明月幌,春肠遥断牡丹亭。人间此病治无药,唯有楞伽四卷经。”
    容若有事没事就会骑马到卢氏坟前烧钱化纸,也带些瓜果美酒摆在坟前,撒进土里。
    那马似乎通人性,在一边低头默默等待,不嘶不鸣,而容若会喃喃低语,诉说自己的思念。
    晨光中,夕阳里,或者月光下,一山、一水、几树,一人、一马、一坟,道不尽相思血泪、惆怅凄凉。
    然而,逝者已矣,容若的生命还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