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齐天神医能治穷病
作品:《乡医齐天》 很快的王村脱离贫困的消息,经过乡镇下来的文件,得到了证实。
“王村正式拜托贫困县的帽子,摘掉帽子之后,每年不再扶持,全靠自己奋力发展,并且有资格参与评选,卫生和文明这样的村子。”
齐天心中算了一笔帐,脱离了贫困帽子划算,各项东西都可以申请了,实际上贫困的那些补贴,本质上没有多少钱,最终能落到手里面的,也没有几个钱,还不如努力摘下这个帽子,一旦这个帽子摘下的话,那么一切就都好说了。
“这样的话,就再好不过了,算是我上任一来,对王村的村民们,干的第一件实事吧。”
王村正式进入非贫困村的消息,一时间激起千层浪,五十二村的人,瞬间都知道了,而后直接就被轰动了,虽然他们亲眼见识过,王村的各项东西,搞得确实不错,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王村这么快脱离了贫困,真的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瞅瞅人家王村,发展的就是不错,这才过多久呀,简直就跟换了一个村子似的,再看看我们村子呀,哎呀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呀,我们怎么不是王村的人呢?”
“主要还是人家齐村子厉害,看一看这才上任多久呀,经济飞速的发展,现在的王村,可不是以前的样子了,那家伙进去之后,跟进城没有啥区别了,你就说嘛要啥没有,现在里面什么都能够整出来。”
“人比人气死人,村子比村子,也气死村子呀,哈哈哈,不知道我们需要多少年,才能够追得上王村,唉,实在是羡慕呀。”
五十村的村民,听到了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那就是羡慕,可以说十分的羡慕了,王村的发展,现在已经走到了各村的前列了,可以说正因为王村的经济起来,才刺激其他村落的神经。
“以前王村跟我们一样,但是现在人家发展的好,将我们远远的甩在后面,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为什么王村能摘下贫困帽子,我们就不能呢?都是爹生的妈养的,凭啥我们做不到那个地步呢?”
“我们差在哪里呢?基础都是一样的,原来大家都是穷,现在人家富裕了,我们依旧是贫穷,这样的话,真的是够困难的了。”
“我们也要拜托贫困,我们也要像王村一样。”
很快的这些声音,就代表了五十二村,村民们的心声,他们都自发的从家中走出来,涌到了自己村的办公室,当看到村干部仍旧是浑浑噩噩,在那里抽烟喝茶看报纸,碌碌无为的时候,他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许多村民冲进自家的村长办公室,直接就将他们手中的烟盒、茶杯全部砸碎了。
“你看看人家王村在干嘛,再看看你们在干嘛,你们羞愧不羞愧,差距这么大,不想着奋力弥补,而是自甘堕落,你们好意思对得起身上的衣服吗?”
“干什么呢?干什么的?不办事的话,都请全部出去。”村干部们恼怒的摆起了架子。
“我让你摆仇架子,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要你们何用?”
“我代表村民们,给你们一个大嘴巴子。”
而后五十二村,都开始发生这样的情况,现场一片混乱,许多村的办公室,爆发了不和谐的一面。
“我抽你个大嘴巴子,不想着赚钱,一个钱的想着收钱,都滚蛋给我吧。”
“谁让你们管理呀,越管越贫困,都给我滚蛋。”
而后在村民们的强烈要求下,事情越来越大了,诉求一直反应到乡镇领导耳中,他们立即制止了此类事件,将所有的村干部们,除了王村的,全部召集到一起,狠狠的批评了一顿,而后强调作风纪律,对于对百姓动手的,全部当场开除清退了,其中不乏包括一些村子。
“不就是一个村子吗?老子不干了,管的倒是挺管呀,老子没有捞到什么,全因为管的严厉,被解决掉了,这还有什么意思?谁爱干谁干,我是不稀罕这差事了。”
“哼,那些新村长你看着吧,说不定还不如我们呢,你们就瞧好吧,到时候弄出乱子了,可别找我们了,再找我们也不会再干这破差事了。”
“清出去!”乡镇领导大怒,直接派人将这些人,都叉了出去。
“由我们指定副村长暂时代理,等下一次的选举,这些人被永久的除名,终生不能够再选村长了。”
地球离开谁都能够照常运转,何况是那些蛀虫,清理出去的话也好,不再危害这些村落的环境了。
“哎呀,是不是有些太过了我们?话不应该说这么绝的,一点回旋的余地也没有呀。”
“怕什么?说不定到时候还急着找我们呢。”
这些话语越来越少,可以说慢慢的轻微了,渐渐的没有人敢再这样发声了,杀鸡给猴看,很快这些猴村长们,全部都老实下来了,认真听从领导们的安排,抓紧时间学习王村的先进经验。
“向王村进行学习,学习他们积极勤劳能干的精神,学习他们的实际行动,只有如此才能够彻底摆脱贫困。”
很快的乡镇领导带头,带着五十二村落的百姓,开始朝着王村进发了,齐天给予了适当的安排,组织他们学习自己村的模式,当然了齐天很清楚,那可不是很容易轻松,就能够学会的,不能轻易学会的话,那么这些功夫实际是徒劳的。
“不过他们也难呀,不能够轻易找到,我这样的资金扶持,实际上即使他们模仿,也不会成功的,背后需要金钱和人脉的强大支持。”
最终才能够成事,当然了也并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组织参观学习王村的勤劳肯干精神,齐天觉得还是可以的,毕竟王村的人,全部都敢打敢想,并且也敢干,如此的话,真是再好不过了。
“齐天神医,能治穷病,功在千秋,立在当代。”
王村的百姓们,很快将这句话,广为流传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