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落后根源,帮扶村民

作品:《乡医齐天

    齐天拜访了许多村民。
    一方面是追踪病情,进行家访,查看病痛恢复情况。
    另一方面,也是在做调查,深入了解村民们的生活状态,印证一些自己脑海里的想法。
    走访了许多家,齐天越来越确定自己的想法。
    村民的需求方面,因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乡亲们都存不下钱,这才逐步开始以物换物,用这种比较原始的方式进行商品交流。
    这也是智慧的一种体现,绕开了使用钱来结算,让乡亲们生活更便利。
    今年这家缺粮食,但是地里种的瓜大丰收,而另一户人家今年小麦收成好,于是,两户人家一商量,两麻袋瓜换一袋粮食,大家各取所需,都满足了生活需求。
    “这是一种病!”齐天自言自语。
    乡亲们看似自给自足,以物换物很方便,但是这样下去,村民更加没有存钱的习惯,甚至觉得钱是没用的东西,就算没有钱,大家也都能活得很好。
    存钱,其实是能激发大家上进心的一个过程,不存钱,人很容易失去奋斗的动力,进而滋生懒惰。
    这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让村民在贫穷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这是病,得治!”齐天叹了一口气,“姑且就称之为懒病吧。”
    地里种的小麦和瓜,没有办法长久保存,只有换成钱才能长久保存,但村民们觉得自己不需要钱,便懒得去集市上卖。
    商品流通受到限制,钱的流通也受到限制,这其实才是王村贫穷落后的根源。
    从病因分析,贫穷跟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而导致畸形生活环境的原因就是没有钱。没有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寻找替代方式,的多且过。
    因此,齐天给他们治病,也只能治疗身体上的病,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根本的事情,也改变不了这里落后的本质。
    换成一般的乡医,巴不得村民各种贫穷和急病,到他那里看病呢,但齐天不喜欢这样。
    他是穷人出身,对贫穷有深切的体会,知道老百姓要想过上好日子,必须手里有钱。
    看得起病,吃得起粮,住得起房。
    甚至能每年出一趟远门,看看风景也好,开阔一些眼界也好。
    他希望村民都能过上这样的生活,而不是安与贫穷,不思进取。
    作为一个医生,治病救人是本分,他不仅仅想治身体上的病,也想治乡亲们的穷病。
    从根源上,帮助王村的人。
    他觉得这一切都可以克服,改变村民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更多的挣钱、花钱、攒钱。
    “基金会虽然不是扶贫机构,但是或许可以给村民提供一些工作的岗位,有了稳定工资,让这部分村民带动其他村民挣钱的积极性。然后,最好在王村成立一个商品集市,引导村民用现金消费,提高钱的流通率。”
    村民们其实不懂什么市场经济,但是他们相信齐天,靠着在王村积攒的好名声,如果他肯挑头去做这件事,肯定会有大量村民支持。
    齐天不敢独断专行,他带着这个想法,继续询问了一些村民的意见。其实大家一方面安于现状,另一方面也渴望能过上好日子。
    齐天感觉更加的有劲了。
    一时间齐天感觉自己变了,眼界不再那么险隘了,变得有那么一点胸怀大志起来了,当前被中医院提前辞退后,这种勇气和自信心真是许久都没有过了,他感觉自己又回来了,那种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又脚踏实地的自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