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获得荣誉

作品:《援疆

    “小同志我身体好得很,你可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啊!那天晚上我喝醉了酒,在路边睡着了,若不是遇见了你,我能不能活着就很难说了。我的儿子、媳妇已经去世了,若我再有个三长两短,剩下老婆子和小孙子他们根本没法活下去啊!所以你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啊!”维吾尔族老大爷手里攥着胡国庆给的二十块钱,毫无预兆地噗通一下就跪了下去。
    这可把胡国庆和众人吓坏了,大家伙连忙上前,七手八脚的把老人家给拉了起来。
    陈部长握着维吾尔族老大爷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老大爷现在是新社会、新时代了,翻身农奴都把歌唱了,早就不兴下跪这一套了。您这么大一把年纪下跪,这不是折煞我们吗?以后可千万别这么做了。我们是人民的部队,我们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
    胡国庆到现在才总算明白过来,这老大爷竟然带着全家找到部队上来感谢他了,这里有这么多人,他能找到他,可想而知也要经历一些磨难。
    他不过是做了应该做得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这老大爷就把他当做救命恩人来报答,这也充分体现了维吾尔族群众淳朴、爱憎分明的一面。
    这么一想,让胡国庆心里暖暖的。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的想法。
    胡国庆冲着维吾尔族老大爷行了一个军礼,一脸正色地说道:“老大爷不用感谢我,我是党员,是人民子弟兵,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您若是真是要感谢,就感谢党、感谢国家吧!若是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
    胡国庆说这番话的时候,不由得又想起来自己没有参军前的生活。他们一家何尝不是这样穷困潦倒,疾病缠身。
    若不是遇见了李军,又参了军,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照顾,现在的生活怕是还不如维吾尔老大爷一家吧!所以这番话,他是由衷而发。
    维吾尔族老大爷听了胡国庆这番话不由得老泪纵痕,他从驴车上拿起自己带来的一坛马奶子酒,塞到了他的手中,哽咽着说道:“小同志我们家里穷,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只有这马奶子酒是我亲手酿的,味道特别香甜,送给你表示感谢!”
    胡国庆捧着这一坛子酒,一脸为难地看着李军,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的好。
    陆和宏见状连忙对身边的干事低语了一番,那名干事匆匆忙忙离去了。
    陆和宏上前两步,抓着维吾尔族老大爷的手说道:“大爷这马奶子酒是您的一番心意,那我们就收下来了,真是太感谢您了。”
    这时,那名离去的干事又匆忙地赶了回来,身后还跟着几位战士。这些战士分别拎着米面等一些生活必需品。
    陆和宏指着这些生活必需品说道:“老大爷这有一些粮食,我让他们给你装到车上,你带回去改善一下生活。以后我们每个月都会派人给你们送粮食的,您可要保重身体,把家里人照顾好呀!死者已矣,我们不能让活着的人继续痛苦。”
    维吾尔族老大爷一听,连忙摆着手说道:“不行,不行,我不能再要你们东西了,我这马奶子酒不值钱……”
    可是这些战士不听他的阻拦,纷纷把粮油搬上了他的驴车,不一会功夫就把他的驴车堆放的满满当当的。
    等粮食装完了,李军从口袋里掏出了五十块钱,放在老大爷手中说道:“大爷这有点钱,不多,你拿着,带着小孙子去乌鲁木齐大医院看看病。孩子这么聪明懂事,病情可不能耽误。”
    李军的话音刚落,那边陈部长和另外一位首长,也凑了两百块钱塞到了老大爷手中。
    维吾尔族老大爷拿着这些多年,嘴唇哆嗦的都说不出来话了,只能一个劲地表示感谢:“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子弟兵。”
    维吾尔族老大娘不停地抹着眼泪,一度哭到哽咽。
    临行前,已经三四年不愿意讲话的小巴郎子突然看着胡国庆说了一句生硬的“谢谢”,这下让在场之人都感到震惊不已。
    维吾尔族老夫妻更是搂着小孙子失声痛哭了起来。
    胡国庆亲自牵着毛驴车,把人给送了出去。
    目送他们离开以后,陈部长看着陆和宏和李军说道:“像胡国庆这样的好同志不可多得,值得我们所有人向他学习啊!”
    陆和宏和李军都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送走了兵团司令部的首长们,陆和宏和李军把所有负责人召集在一处,一是开会商量这批来援疆的战友的去向问题。因为他们接到兵团司令部的通知,他们这一批援疆的部队,全部分在北疆,南疆那边交由其他军分区的援疆部队。
    第二个会议内容是,把胡国庆做了好事不留名的这种先进事迹,写成报道,号召所有人像他学习。
    虽然胡国庆做得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能把小事坚持下去,最终才能一点一滴汇集成大事,就像雨水最终能汇集成河流一样。若是全军上下的所有将士,都能像胡国庆一样,每天坚持从一件小事做起,那还有什么困难是打不倒的呢?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瞒着胡国庆进行的,等他知道的时候,已经铺天盖地都是宣传报道了,为此胡国庆还忐忑了好几天,翻来覆去都睡不着,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点小事,不配享受这么大的荣誉。
    最后还是在李军的不断开导之下,他才适应了这样的荣誉,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会议讨论的结果,最终在李军的坚持下,他带着一部分去往北疆环境最艰苦的地方进行战斗和工作。
    那里有大片的土地,经过改良以后可以开发出来几十万亩良田,政府也有意在此处建立一个新兴的城市,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状态。
    只是条件非常艰苦,暂时连个住得地方都没有,战士们去了以后只能就地挖地窝子(一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早起特有的比较简陋的居住方式。在盐碱地面往下挖约两三米深的坑,呈长方形状,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起约半米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椽子,再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吃住都在里面,冬暖夏凉,但通风环境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