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大儒做媒
作品:《宋仕妖娆》 朱文修并不知道,在他房顶上的黑暗里,有一段粗大黑炭隐匿着,待他回房休息后,这段黑炭便从黑暗中起身,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朱府。
李凤梧本是心血来潮,让李巨鹿去打探朱衙内对文家小妹的态度,不料竟挖出这么大的阴谋,心里波涛汹涌,暗暗后怕。
如果自己没得到这个消息,朱文修到时候真成了文家小妹的义父,根本不需要带真人去临安,只要找一位丹青妙手画下小妹画像,送到赵惇府上,他这未来国丈爷就没跑了。
李凤梧当然知道,赵昚会在赵构死后禅位于赵惇,还有二十几年的时间。
可以说,赵构、赵昚、赵惇、赵扩这四位皇帝,是整个史上都可以拿出来说一下的典例,赵构当皇帝当腻了,跑去当了太上皇,赵昚经营了乾淳之治的盛世后,发现北归无望,趁着赵构死了,说要给他守灵三年,也跑去当太上皇了,所以孝宗之名名副其实。而赵惇也是禅位给赵扩——当然他是被逼的。
但赵惇却是个神经病皇帝,和赵昚截然不同,完全是个忤逆子,当上皇帝之后对赵昚没有丝毫孝心,大概是南宋最为有名的不孝皇帝。
这不得不说是赵昚的悲剧。
宋孝宗赵昚虽然只是宋高宗赵构的养子,但他继位成为九五至尊的皇帝后,始终把太上皇当成亲生父亲孝顺,把吴太后当成亲生母亲供养,小事同父母商量,大事听父亲决断,有时哪怕是太上皇的一些无理要求,他也想方设法给予满足,为此甚至不惜得罪满朝文武。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孝顺的皇帝,却将江山禅位给了极不孝顺的赵惇。
这其中既有赵昚的失察,亦有赵惇的假面表演。
赵惇在当太子前后,勤奋好学谦恭有礼,甚有孝心,常以父亲之喜怒形于己色,甚至还写诗称颂赵昚的功绩,但当他登上皇位后,便很快原形毕露,经常几个月不去重华宫看望孝宗,加上骄横蛮悍的皇后李凤娘从中搬弄是非,这便有了赵惇半真半假摔坏赵昚赐玉杯的事情,甚至在立储上唱起了对台戏。
儿子不孝,儿媳无德,赵昚最终抑郁而终。
李凤梧知道这段历史,也知道最被赵昚看重的是大皇子赵愭,也就是庄文太子,不过庄文太子在1167年病死,据说是误用药导致病情加剧,这当中说没有猫腻很难让人相信。
太子患病,当然是太医负责,都是些大国手,怎么可能出现误用药物的低级失误。
夺嫡的惨剧,在哪个朝代都有。
然而这都是些庙堂高远的事情,李凤梧目前担心的如何保住文家小妹,这件事变得有些棘手,李凤梧不敢确信,如果朱文修提出收小妹为义女,文启来能不能扛住压力,如果朱文修抛出那个计划说与文启来听,文启来又能否抵抗住成为皇亲国戚的诱惑?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文家小妹纵然不愿意也无可奈何。
所以自己要想让朱文修的阴谋破产,节点在于:李府找到媒人说媒,且文启来答应。
建康城的媒婆子李凤梧是不奢望了,老师陆游还在镇江,说起来他应该会和陈俊之相处愉快,毕竟都是主战派。
周必大刚走,这偌大的建康府,竟然找不到一个有分量愿意为自己说媒的人。
李凤梧觉得当下很忧郁,这直接会导致裆下也很忧郁啊,话说回来,那夜将《木兰词.初心》给文家小妹后,反响貌似不错,李巨鹿和燕小乙接头之后,倒是收到了小妹的回信。
小妹的回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深意,李清照的一首深闺词而已,从中看不出她对自己的心意,然后又打趣了一番自己的书法,堪称“大家”。
四月姗姗来迟。
这一日满城沸腾,只因当今朝堂三大相公,军界第一大佬,枢密使、魏国公张浚抵达建康,一般百姓并不知道张浚抵达建康的深意,只以为是视师淮上的例行公事,真正的意图,在偌大的建康城里,只有三人知晓。
建康知府朱文修、丁忧的太常卿柳相正以及李凤梧。
张浚暂时入主坐落在建康府治中的制置使治,早有邸报传达建康,是以这一日建康满城文武尽出城十里迎接这位枢密使,情景之壮观,大概可用“倾城迎相公”来形容。
枢密使、魏国公到达建康,这自然是一桩盛世,第一日建康文武官员设宴,第二日建康士族富贾设宴,第三日知府朱文修设宴……颇有夜夜入宴忘归处的节奏。
张浚可是朝中一等大员,若能得到他的赏识向官家举荐一番,哪怕是举子生员也有可能入仕,因此这几日的府学中便显得很是冷清。
有关系背景的举子们早已回府,准备随家族长辈登门拜访张相公,没有关系背景的举子们无心向学,四处打探哪里有关系可以亲近。
因此当曹崇走进御书堂一楼的一间讲室,发现竟然只有两个生员,一个在苦读《孝经》,一个在挥毫泼墨练字,还是略感欣慰的笑了。
苦读孝经的是杨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苦练书法的是李凤梧,看得曹崇有直直摇头,这孩子的书法进步也太慢了……曹崇便笑了笑,打趣道:“李小官人,你大可随你父亲一起去拜会张枢相,以那篇《复兵论》的水平足以让他刮目相看,没准待他视师完回临安后向天家举荐,岂非省了你十年功。”
李凤梧头也不抬,“没心情搭理他,我现在愁着呐!”
曹崇讶然,还有人对张枢相爱答不理的,忽然有种找到知己的感觉,恐怕苦读孝经的杨迈亦是如此吧,爽朗的笑了,“那可是当朝枢密使,一等大员魏国公啊!”
杨迈适时出声,“曹先生不也没去,我没记错的话,第一次曹先生只是出城迎接意思了一下,晚上的宴席可没有参加。”
曹崇是东厅教授、宣奉郎,官从七品,确实有资格参加第一夜的晚宴。
“我辈读书人,不求功名于朝廷,做好学问便是。”曹崇在建康府学呆了一辈子,这和他秉直高傲的性格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否则他只需稍稍低头弯腰,给那位同事几年后来宣麻拜相的周必大去信一封,又怎么会在史书上留不下青名。
话锋一转,曹崇问道:“李小官人,你是在愁伐柯之事?”
《伐柯》是《诗经》中的一首诗,为西周时期的山歌,描述了诗人见到一位中意的女子,就央告媒人去说项,终于姻缘得定把女子娶了过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