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秀才之军

作品:《猛卒

    甘州大胜的消息不仅鼓舞着朝中百官,同时在民间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连几天,各大酒楼、大街小巷都在谈论着河西的话题。
    此时,科举已经结束,数十名中榜进士披红夸街,享尽荣耀,而落榜考生大多黯然回乡,但也有不少士子因种种原因留恋长安,不肯离去。
    这种现象年年都有,一直要到夏天来临,士子们囊中铜钱花光,他们才会悄然离去。
    这些天甘州军大胜的消息也同样激励着这些落榜士子。
    平康坊内有一座洛神酒楼,它同时又被称为昌龄酒楼,这是王昌龄生前最喜欢的一家酒楼,在一楼二楼的墙壁上都题满了王昌龄的诗,好几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便是在这里诞生。
    最著名的《出塞》便题写在二楼正面墙上,是王昌龄从安西返回长安,和好友聚会时心中感慨而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时,酒楼里坐满了落马的士子们,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西北战局。
    “朝廷恐怕不会答应继续北上,收复河西走廊。”
    一名士子叹息道:“我父亲在礼部做员外郎,他曾经给我说过,朝廷财力极为拮据,根本就无力筹集足够的军俸,江淮的盐税和其他税赋也不敢轻易进京,最多一两年一次,还要出动大军护卫,我父亲说,打下河西走廊或许可行,但朝廷却没有财力守住它,更无力应对接下来的变局,朝廷上下目前只能保持现状。”
    另一名士子摇了摇头,“这就是典型的苟且偷生,只盼望游牧民族不要来进攻,只求眼前平安,却不敢出动出击。”
    “说句公道话,也真不能怪朝廷,主要是河北中原的藩镇割据,朝廷根本就无力两线应对,你说朝廷在西北和异族作战,而河北中原的藩镇趁机裂土建国怎么办?大唐就分崩离析了,按照我的想法,藩镇一日不靖,大唐就休想收复安西。”
    这名士子的声音很大,整个酒楼都听见了,众人一起陷入沉默之中,一名僧人叹口气道:“孟兄说的是实在话,我去年秋天去幽州访友,一路上都被严加盘查,他们就根本不认唐朝官府的通行文牒,给我的感觉,河北那边完全就是一个独立的藩国了,而不是什么藩镇。”
    这群士子便是孟郊和他的好友了,除了孟郊外还有四人,杜氏兄弟,一个叫杜宪祥,一个叫杜嗣业,杜嗣业便是杜甫的孙子,还有一名士子叫做王邕,也是一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最后还有个年轻的僧人,他便是大名鼎鼎的怀素,他算是颜真卿的关门弟子,深得颜真卿的喜爱。
    这时孟郊想起一事,从怀中取出一张素笺,递给众人笑道:“大家看看这首诗如何?”
    王邕接过素笺,念了两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好!写得好。”
    他顿时叫绝,怀素连忙抢过来,赞道:“这书法不错,孟兄,这是何人所写?”
    孟郊笑道:“这就是郭宋写给他妻子的诗,我师父便是郭宋妻子的外祖父,住在薛家,在外孙女书房的墙上发现了这首诗,便抄录下来,前几天他回洛阳了,便把这首诗送给我。”
    听说是郭宋写的诗,士子纷纷涌上来拜读,孟郊生怕纸被撕坏,便喊道:“不如写下来,大家一起欣赏!”
    士子纷纷叫好,有人把掌柜找来,掌柜听说是郭宋的诗,便有点动心了,对众人道:“要么就写在西墙上,正好空着。”
    孟郊把素笺递给怀素,“钱和尚,你的书法最好,你来写!”
    怀素也不推辞,接过素笺欣然道:“那我就献丑了!”
    他来到西墙,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提笔在墙上写道: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一鼓作气写完,书法写得龙飞凤舞,酣畅淋漓,众人轰然叫好。
    孟郊喃喃念了两遍,‘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一股热血涌上了他的头顶,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高声道:“各位,与其一年年在这里熬到白头,不如投笔从戎,去河西从军,实现我们胸中的抱负。”
    众人胸中的热血也被这首诗点燃了,杜嗣业跳上桌子,挥臂喊道:“孟兄说得对,军队中一样能施展我们的才华,与其在这里蹉跎人生,不如出塞去,站在玉门关上领略征讨安西的悲壮!”
    众人纷纷响应,孟郊趁热打铁,取来一张大纸写下了《出塞录》三个大字,在上面第一个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杜嗣业是第二个签名,王邕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士子们一个接一个签下了名字,怀素犹豫一下,但他也想去河西看一看,也签下了‘僧怀素’三个字。
    一口气签下了四十余个名字,孟郊道:“我去找些盘缠资助,后天一早,我们在这里集中,出发前往甘州!”
    .........
    洛神酒楼上发生的事情很快便传开了,士子的报国之心得到了普遍的赞誉,更多士子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出塞录》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前后一百三十余人愿意出塞为国效力。
    得知士子们盘缠不足,东市商人纷纷解囊相助,仅聚宝阁东主张雷便拿出一千两银子,资助士子们西行。
    上午时分,洛神酒楼前早已被上万百姓围得水泄不通,在一阵阵鼓掌声和欢呼声中,一百多名士子们挥毫写下了各自的豪言壮语,表达了他们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决心,张雷给众人献上眉寿好酒,众人将酒一饮而尽,佩上宝剑,跨上了马匹或者毛驴。
    在上万百姓的欢送下,离开了长安,前往河西走廊从军。
    虽然民间收复河西走廊的热情高涨,但朝廷却保持着沉默,反对河西走廊用兵是朝廷的政治正确,即使心中赞成士子们的行为,但也没有官员敢在这个问题上公开表态。
    御书房内,李适提笔写下了‘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两句诗,这是他的心腹宦官霍仙鸣抄给他的,朝廷官员不会把发生在洛神酒楼中的事情告诉他,但李适却能从心腹宦官那里知道这些事情。
    李适望着这两句话,长长叹了口气,如果他是普通读书人,他也一定投笔从戎,去西域为国效力,可惜他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
    这时,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李泌相国求见!”
    “宣他进来吧!”
    片刻,李泌匆匆走了进来,他一眼看见桌子的横幅,不由一怔,圣上怎么也知道这件事了?
    “李相国,朕憋屈得很啊!”李适情绪低落道。
    李泌微微笑道:“陛下能克制自己的情绪,才是大唐之福,微臣是来告诉陛下一个好消息,蜀中的钱粮已经在押解进京的路上了,共计两千五百余万贯税钱,粮食三百万石,由判官韦皋率三千军队护卫进京,另外江淮的部分钱粮也会在下个月押解进京,陈少游已经正式发来牒文。”
    李适顿时大喜,这可是雪中送炭啊!
    “看来让崔宽出任剑南节度使没有错,他还是心向朝廷,这下可解了朝廷燃眉之急了。”
    “陛下说得一点没错,一个好的节度使不仅能治理地方,守御疆土,还要对朝廷忠心耿耿,及时替朝廷排忧解难,从这点上看,崔宽是比较合格的,但陇右节度使朱泚却差强人意,尤其他包庇前甘州都督王连恩,欺瞒先帝,应该承担责任,政事堂建议陛下免去代州都督王连恩之职,同时请求陛下也免去朱泚的陇右节度使一职,任命真正的贤能者出任陇右节度使。”
    李适心里明白,这其实是独孤家族和元氏家族背后较量的结果,很显然是独孤家族胜出,但作为天子,他是希望这两家保持平衡。
    免去王连恩的都督之职没有问题,郭宋需要给甘州军将士一个交代,他立下大功,这点人情要给,关键是陇右节度使的任命。
    李适负手走了几步问道:“朕记得独孤大将军推荐马璘接任陇右节度使,对吧!”
    “正是!”
    李适沉思片刻道:“王连恩免职朕已经批复,不用再重复请示,朱泚可以免去陇右节度使之职,不过马璘需要坐镇中原,保住漕运线路安全,朕考虑由兵部尚书张镒接任陇右节度使之职。”
    免去朱泚的陇右节度使之职已是共识,但李适也不想让独孤家族全面得势,需要挫一挫它的势头,给元家一点交代,朱泚可以另外任命。
    【注:杜嗣业年纪稍微写大了一点,这个时候他应该还很年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