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AMLCD

作品:《重生之北国科技

    美国xbm
    pc事业部项目讨论会。
    今天的议题是笔记本电脑。
    pc机的发展,已经超过了10年。在过去的10年里,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1982年,公司公开了pc机的“开放标准”,这个开放式标准,大大促进了pc机的产业化发展速度。
    但在pc标准逐步统治个人计算机标准的时候,兼容机厂商也在蓬勃发展。
    在便携机市场上,康柏率先推出了lte系列笔记本,开了pc便携机的先河。笔记本电脑一词,就是来自康柏lte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由于价格更高,利润率也更高。这个市场,xbm是绝对不敢丢掉的。
    xbm推出自己的高端笔记本,就成了必然的选项。
    这次的会议,只是例行调研,看一下有哪些技术,可以用到未来的产品上。能使xbm的产品,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进行有效区分。
    “我推荐使用10寸的amlcd。”
    市场部人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tft-lcd,还没有叫响自己的名字,它被归类于activematrix(主动阵列)lcd。tft是实现方法,am则是实现目的。
    “在笔记本市场上,我们已经是后来者了。不使用这种高速显示器,不足以与其他兼容机,做出有效区分。那帮分析家一定会说我们是在抄袭康柏的创意。这绝对不可以接受!”
    经过几年的发展,pc机市场在逐步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了同质化的问题。各厂家,使用相同的cpu,内存,硬盘。用户选择xbm的理由已经越来越少了。
    昂贵的tft-lcd,就成了xbm唯一的选择。
    “我也同意。产品的性能,绝对不可以向价格妥协。”
    公司的品牌形象最重要,笔记本要么不做,要做,只能做最好的。
    ————————
    “amlcd面板的供应有问题吗?”
    会议进程很快就来到了重要零部件的讨论上。
    任何一种新鲜事物,刚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都会出现价格高,数量少的问题。
    在1991年的时候,一块10寸tft-lcd面板的价格,超过2500美元。就是现在,面板的价格也一直在两千美元左右徘徊。
    这个年代的液晶面板价格,是后世人们无法想象的。2007年的时候,15寸面板的价格,连一百美元都不到了。
    当然了,初期的lcd价格虽高,降得也快。面板的价格,按照原来的历史,1994年中的时候(大量新产能被释放)降到了1200美元,1995年初降到了830美元。
    “这个地方有风险。市面上的几家供应商,产量都不是很大。”
    “dti那边怎么样?”
    dti属于xbm的合资公司。
    “他们的良品率一直不高。到现在,良品率也没有到15%。”
    在半导体界,7成算是良品率的及格线。低于这个数字,就要亏钱了。液晶也许特殊,但15%,实在是太低了啊!
    另外,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dti的产量,根本就满不足不了项目的需求。
    “你跟进一下吧。让他们尽量提高产量,另外,让他们把价格降一降。他们的报价实在是太离谱了。”
    如果amlcd不降价,笔记本的价格,差不多一半被显示器给吃进去了。
    “很难啊,既要他们提高产量,又要他们降价。”
    “你尽力吧。”
    老大也没有什么办法。良品率是tft-lcd行业的老大难问题。
    大家只是希望,这种昂贵的显示器,随着产量和产率的提高,价格可以同步下降。现在有些专家,预测10寸amlcd的价格,在93年的时候,可以降到1200美元左右。
    希望如此吧,否则,谁给谁打工,还不一定呢。
    “备选供应商有吗?”
    按照xbm的公司采购政策,关键零部件,都应该有备份。
    “我们跟nec和夏普,都联系过了,技术要求已经发给他们了。在等他们的报价。”
    tft这种东西,全世界只有几家生产,而且这几家生产厂商的产品尺寸还不同。一代线的建设,各家都是各显神通。产品的出厂规格,也就有了区别。
    “他们的产量如何?”
    “也面临同样问题,良品率不高,产量不大。”
    “好,你积极跟进吧。”
    大项目经理也没有什么办法。以tft-lcd厂家的产能计算,市面上这几家全加起来,也满足不了xbm一家的需要。
    ————————
    “不过还有个情况,又有一家供应商找上门了。”
    “还有供应商?”
    “对!”
    “是韩国人还是台湾人?”
    “不是,这是我们美国的供应商。可锐,他们以前是做led的。”
    “我们美国也有amlcd供应商了吗?”
    大项目经理听到消息,立刻来了精神。
    “是!而且他们的产品非常便宜!10.4寸面板,给我们的报价只有1600美元!”
    dti的报价始终在2000美元以上。nec两家,估计也不会便宜。
    “that'sgr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