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悲喜楚怀(上)
作品:《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楚世家》·悲喜楚怀王(上)
威王卒,子怀王熊槐立。魏闻楚丧,伐楚,取我陉山。
怀王元年,张仪始相秦惠王。四年,秦惠王初称王。
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於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陈轸適为秦使齐,齐王曰:“为之柰何?”陈轸曰:“王勿忧,请令罢之。”即往见昭阳军中,曰:“原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珪。”陈轸曰:“其有贵於此者乎?”昭阳曰:“令尹。”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臣请得譬之。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遍,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後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於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於楚:此为蛇为足之说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昭阳曰:“善。”引兵而去。
燕、韩君初称王。秦使张仪与楚、齐、魏相会,盟齧桑。
十一年,苏秦约从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齐独後。十二年,齐湣王伐败赵、魏军,秦亦伐败韩,与齐争长。
上面这一大段来自太史公的《楚世家》。
楚怀王即位。张仪相秦。楚怀王意欲攻齐,昭阳谏止。苏秦合纵抗秦。楚怀王为纵约长。六国兵败。六国内讧。
这是太史公大段描述的最关键点,可以说基本表现了战国时期天下的大局,而张仪相秦是造成楚国迅速衰退的原因。
楚威王时,中原各国齐楚两强,魏国在与齐国的交锋中大败,失去了战国初期的霸主气象,中原唯齐与楚,而就在魏国与齐国争锋,齐楚徐州会战的期间,西面虎视中原的秦国任用商鞅变法,迅速崛起,秦国自秦穆公始就有涉足中原的想法,无奈有强大的晋国横亘,只能向西向西,“遂霸西戎”,但是秦人东进的心从来没有忘却。
三国分晋,魏国赫然称雄,对西面的秦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魏国无山河之险,只能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频繁的发动对韩对赵的战争,东面的齐国也担忧魏国的势力,围魏救赵,围魏救韩,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魏国现了原形。没有了魏国的压迫,西秦乐见中原之乱,魏国势力的衰弱,最高兴的莫过于西秦。魏国挑起齐楚的决战,造成了齐楚之间无以弥补的裂痕。魏国在西秦崛起乃至后来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可以说功莫大焉。
楚怀王即位,天下三雄,齐秦与楚,魏国也曾经趁威望之丧攻伐楚国,但是魏国早就成了强弩之末,难成气候,楚怀王临政对于魏国来伐没有主动应对,国内局势一稳,开始了对魏国的反击,摧枯拉朽。胜利之余,楚怀王野心膨胀,要伐齐。西面的秦国巴不得中原之间互相拼杀损耗国力,自己渔翁得利。
楚怀王最值得赞许的便是领导了六国合纵抗秦,太史公的记载是苏秦的功劳,事实上多方资料显示促成这次六国合纵的不是苏秦,而是公孙衍。无论如何,楚怀王挟六国之势西进伐秦,足以说明楚国在中原各国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实力。这是楚怀王唯一值得夸耀的一笔,但是这个荣耀看起来楚怀王担当不起,从后续的发展看,楚怀王在政治上是幼稚的,能作为六国领袖完全是站在先人威王奠定的基础上。
事实上六国合纵伐秦以失败告终,各国离心,难以形成压迫秦国的合力。六国兵皆引而归,齐独後。十二年,齐湣王伐败赵、魏军,秦亦伐败韩,与齐争长。齐国远离秦国,处于东疆,表面上参与六国伐秦,其实并没有真心出力,六国兵败后,齐国反而向三晋下手,意欲称霸中原。秦国乐见,也趁机分一杯羹,齐国伐赵魏,秦国伐韩,六国合纵彻底失败。
此时天下齐、楚、秦三超,齐楚联盟。强悍遏制了西秦东进的野心。楚怀王也因此声名大噪,俨然成为魏惠王之后的又一位霸主,这算是楚怀王的高光时刻,照理说,楚怀王借此形势,联络中原各国,兵锋西向很大程度上会挫败秦人东进的野心,甚至会改变未来的历史发展轨迹。但是楚怀王后来的一系列做法显示出他政治上的极其幼稚,不仅让他个人蒙羞受辱,连带楚国也陷入迅速衰退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