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绯闻
作品:《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卫康叔世家》·千古公案·孔夫子的绯闻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
(卫)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之声璆然。孔子曰:‘吾乡(原来)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悦),孔子矢之曰‘予所不(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史记》
世人皆知,若提及孔子,必须要提到《论语》这部书。论语是一部语录体,都是断章,没有事件的背景,因何人因何事何地,不算很清楚。这让后人对孔子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真实的孔子越来越遥远。我们需要一个真实的,作为“人”的孔子,而不是无限的去迷信,去崇拜,甚至不允许质疑,只要你信就行了,搞的跟宗教差不多。不把孔子作为一个“人”对待,就难以深入探讨孔子的内在,就是不近人情。孔子被奉为大圣人,怎么会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呢?一切不允许从人情或者人性出发去讨论的东西,都是暴力,精神的暴力,文化的暴力,都是专制的,都会走向强权。
很不幸,孔子几千年来就是这样被对待的,或者被“利用”,作为专制的文化工具。历史的看,凡是变革的时期,都是反对孔子的,凡是在历史记载中影响历史转折的,都没有孔子的身影。但是,当需要人或者百姓听话的时候,乖乖的别闹事的时候,孔子出现了。这是真正的孔子吗?管他呢,你听话就好了,就算不是真正的孔子,孔子也不会从坟墓里跳出来申辩,就算他跳出来了,恐怕也没有申辩的机会,连他自己也会被“孔子”打倒,老老实实的在下面待着就好。
孔子是圣人,一旦被尊为“圣”,就成了绝对的正确,需要孔子的时候就抬得高高,至高无上。孔子的话就是权威,哪怕是“微言”,也有着无穷的大义,绝对正确。
因此,在儒教的眼里,孔子没有瑕疵,没有白璧微瑕,只有白璧。
因此,“子见南子”,这一陡然的事件被质疑存在,就好像质疑少正卯的存在一样。
但是,子见南子,实实在在的被记录在《论语》《史记》中,想删也删不掉。既然删不掉,可以质疑这件事是不真实的。
孔子提倡“非礼勿视”,那么孔子去见一个名声不好的女人合不合礼?
质疑事件的不存在没有办法服人,怎么办呢,那就把它合理化,朱熹夫子就是这样做的。
朱熹“盖古者仕于其国,有见其小君之礼。”还算比较老实,加一个“盖”字。
加“盖”字也不行,有人说朱熹你要给孔子洗白,不能乱来啊。
毛奇龄:古并无仕于其国见其小君之礼,遍考诸《礼》文及汉晋唐诸儒言礼者亦并无此说,惊怪甚久。及观《大全》载朱氏《或问》,竟自言是于《礼》无所见,则明白杜撰矣。
有人又说了,南子这样的坏女人一般人不能见,但是孔子可以:
真德秀:居乱国见恶人,惟圣人可,盖圣人道大德宏,可以转乱而为治,化恶而为善。
圣人有特权,坏人可以交接,圣人做的事也不会是坏事,就算看起来不好,也一定有好的道理。——这不是抬杠吗?
朱熹:圣人道大德全,无可不可,其见恶人固谓在我有可见之礼,则彼之不善,我何与焉?然此岂子路所能测哉?故重言以誓之,欲姑信此而深思以得之也。
朱夫子又说,圣人自然有圣人的道理,你个鲁莽的子路懂个屁啊,你老师对天发誓是为了启发你,叫你好好思考,你这是启而不发。
无数的考证都是为了这件事,一定要给孔子找一个说法,一个合理的,正确的说法,管他是不是孔子的本意,至少在儒家那里一定要有个交代。还是胡适先生的话有道理“先信而后考”
这样的态度去考证就等于先认定一个人有错,然后再去搜罗符合他有错的证据,真是好玩。
更有人直接说,何必去考证啊,这件事就是假的,这是故意来侮辱圣人的,你们去考证就是上了当,“此皆当时所传陋说,以无子为诡道求仕。不经之谈,敢于侮圣矣。”直接不承认这件事就得了,考证来考证去,不嫌麻烦吗,这就是“不经之谈”,我们别信就完了。
看起来子路没错,孔子没错,南子没错,当初编辑《论语》的人有错,你们特么编辑论语说“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又“子见南子”,这不是胡闹吗?
“我先要拯救我自己”
林语堂舞台剧引起的风波。
剧中孔子率子路等众门生拜见南子。南子风情万种,辩才无碍,谈古论今之外,还提议要男女同学,创办一个“六艺研究社”,让孔子演讲三代的诗书礼乐,由她躬亲照料茶点一切。
她更开导孔子:“饮食男女,就是人生的真义,就是生命之河的活源。得着这河源滚滚不绝的灌溉,然后人生能畅茂向荣。”语惊四座之后,又率歌妓抚琴咏诗,解衣起舞,使孔子及子路俱心猿意马,魂不守舍。
孔子受了启蒙,感慨“行年五十六,到今日才明白艺术与认识人生”。
南子约他改日兜风,但孔子已意识到难以抗拒的灭顶危险:“如果我不是相信周公,我就要相信南子的。”于是不得不痛苦地做出逃生的决定:“离开卫,非离开不可。”
子路恋恋不舍:夫子不行道救天下百姓了吗?
孔子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我先要救我自己。
————孔子成为了一个人,不再是神坛上的圣人。
这下不得了,曲阜孔族的人不干了,状告到教育部,轰动一时。也有人写小说,写到南子根本不是一个女子,而是一个糟老头。
大陆版的电视剧:南子见孔子,意欲图谋不轨,孔子守身如玉,自然刀枪不入,于是南子悻悻然下了逐客令。孔子出得宫门,仰天长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现代人的《发现论语》
南子是一个虚荣、愚蠢、淫乱而又自以为是,以致狂妄地插手政治、玩弄阴谋、攫取权力、把持朝政的人。她的虚荣、她的愚蠢、她的淫乱、她的狂妄、她的野心乃致她在插手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某种程度上的成功,使得整个世界都为有她这么一个人而感到耻辱”。尽管如此,子路对子见南子的愤怒却依然不脱“……政治上的幼稚性”。
因为,对于一个深刻、伟大而又成熟的思想家与政治家来说,只要那些正在掌握权力的有权势的人们能够给予他哪怕仅仅是表面上或礼貌上的尊重并为他提供与之打交道的机会,那么无论这些有权势的人们的名声怎么坏,无论他们的所作所为怎样恶劣,他都将乐意把那些有权势的人看作是一个好人,一个正人君子,一个朋友和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并彬彬有礼地去与之打交道,对他倾吐心声,把他变成自己政治见解、政治思想与政治抱负的一个听众,仿佛自己对于他的极坏的名声与恶劣的行为一无所知……因此对于一个坚信自己的政治信念与政治理想是正确的和正义的人来说,与有权有势者的任何交流和对话都将会被视为对他的政治事业是有益和必要的。
这不啻于在说孔子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匍匐在强权下的一条“狗”。这么罗里罗嗦的长篇表达就是一句话:只要能用他孔子,管他是个什么人,做过什么事。只要给我一根“骨头”,我就可以去实践自己的抱负了。
王蒙为该书作序,特别表彰作者能“以现代意识”对《论语》“作出新的发挥和论述,给人以别开生面和焕然一新之感”,并教导我们:“做学问应该是做活的学问、与时俱进的学问。前人的经典虽然已经定型,却仍然留下了与时俱进的广大空间,就看我辈怎么学习,怎么领会,怎么思考了。”
王蒙先生的话简而言之,你愿意怎么解读都可以,只要能自圆其说,随便。“就看我辈怎么学习,怎么领会,怎么思考了。”
这样讲,孔子那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未必是骂卫灵公呢,倒有点自伤的意味。南子聪明又美丽,有政治智慧,这样的女子谁又能不着迷呢。孔子一定动了心,才感慨好德之难,好色之易,毕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