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不屈民族2
作品:《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不屈向上的民族
《大秦本纪》(二)
一、隐忍求存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看,秦多指陕西地域,秦腔的高亢,爽烈是秦人骨子里透露出来的。热血,倔强,不低头,哪怕微薄的希望他们也愿意用生命去搏取。这种散发着的雄烈气息早就充溢在秦先人的血液里。
回到遥远的历史长河,秦人的痛苦他们自己知道,附庸于周,与西戎为邻。文化上经受着大周及中原诸侯的无视,在他们的眼里,秦无非是蛮夷戎狄之流,一个野蛮的民族。秦人从他们的先祖看,受着殷商文化的熏陶,他们的英雄为殷商洒下热血,只是为了证明他们值得尊敬。商亡身殒,他们无悔。他们唯一能被周人认可的便是御马。
秦之先人,夹缝里生存,一面是西戎,一面是大周,他们的血液融合了戎与周的文化。然而非戎非周。西戎给他们威胁,几乎到了灭族的地步,他们秉着倔强的心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大周的白眼里看到的是他们的野蛮。
方圆不过数十里,一边是西戎的肆意侵扰,一面是中原大周的不屑一顾,自强不息是他们不二的选择,伏低做小,通婚西戎以苟存,始终不免西戎的侵夺抢掠,纳贡于周,以乞大国之附庸。大国之傲可以忍,西戎之犯浴血而战。秦人世代的孜孜不倦,逆境而生,铸就成他们的铁骨。他们先人能御马,能大繁育,他们的龙之骏马在战场上无往不利,祖先就是靠这个吃饭的,也是靠这个显贵殷商的,现在是大周的天下,他们的坚韧和不屈为大周保卫着西部边疆,为西垂大夫。哪怕一点小的看重,秦人也铭记不忘,于是西戎仇恨,秦人奋击,他们用热血阻挡了西戎东进的步伐,没有秦人的勇武英雄,中原想必早已沦陷。
秦人就像一条潜伏的龙,慢慢的壮大,在我们已知的历史潮流中,留下了波澜壮阔的一页。
二、战功始国
话说大周文王孜孜不倦,修德振兵,诸侯归心,武王继之遗愿,牧野之战倾覆商纣,天下归周。其后成康,周公辅郑,刑措四十年而不用,国泰民安。成康以降,大周天子德政日衰,亦无贤德重臣辅佐,诸侯之心渐离,加之对外征伐,民不安宁,成康以后,周之威望积弱。至于厉王,更是与民争利,杜民之口,人人道路以目,诸侯或不尊周,或有叛之者。西戎部族乘机而反,抢掠无厌,秦人深受其苦,秦人所居犬丘大骆尽归西戎,乃至灭族。其时周朝积弱,内不安宁,无暇西顾,西戎势力强壮,秦人无所措,地域褊狭,势力微弱,不足以抗衡西戎。
宣王之时,渐次中兴,诸侯复又宗周,民心渐安。于是以秦人仲为大夫,抗击西戎。秦人力薄势弱,秦仲战亡。仲有五子,皆雄迈勇烈之士,请周兵七千以伐戎,破戎夺回犬丘之地,宣王命为西垂大夫。
秦世父不甘先人仲被杀之辱,让位襄公,日与西戎纠缠,欲报乃祖之仇。“戎人杀我大夫仲,我不杀戎王不归故乡”。后被戎人所虏。秦人渐强,西戎不得已归世父。之后或战或和,纷纷扰扰,秦人在保家卫秦的磨砺中逐渐壮大,屏障西周。
至于周幽王,逞私欲而怠诸侯,不爱江山爱美人,烽火戏诸侯以博褒姒一笑,于是天下叛。西戎大举伐周,杀幽王骊山。平王即位,迫于戎人强大,东迁洛阳,于是大周文武创业之地岐,拱手给予西戎。幽王之乱,秦人襄公领兵救周,战戎存周有功,于是周平王封秦为诸侯,自此秦人正式加入了以中原文化为主的大周圈,秦人开始与中原诸侯相往来。一支未来统一天下的势力成长起来,无数的秦人不屈向上,在夹缝中生存,在逆境中崛起,傲视天下,舍我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