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四战之地

作品:《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赵世家》·赵武灵王·四战之地
    十八年,齐、魏伐我,我决河水灌之,兵去。二十二年,张仪相秦。赵疵与秦战,败,秦杀疵河西,取我蔺、离石。二十三年,韩举与齐、魏战,死于桑丘。二十四年,肃侯卒。秦、楚、燕、齐、魏出锐师各万人来会葬。子武灵王立。
    赵武灵王即位,接过了他老子赵肃侯的君位。在这之前,赵国面临着强邻的侵扰,齐魏与秦,多次击败赵国,损兵失地,狼狈不堪。以赵肃侯之英武雄强,也难抵三国的围困,别说赵国北面的游牧民族,赵国迎击于南,胡地袭扰于北,赵国宛如诸侯眼中的一块肥肉。尤其是魏国与赵相邻,更是恨不得吞并赵国,每次赵国被攻击几乎都是魏国牵头,赵肃侯一死,魏国就联合秦齐楚燕打着会葬的名义,参加赵肃侯的葬礼。出锐师各万人。
    赵雍就在这种强敌环伺的态势下做了赵国的君主。严峻的考验等着这位十四岁的少年国主。从国际上看,赵武灵王即位初期,恰恰是齐秦争强对峙的时期。三晋也有过暂时的利益联合,九年,与韩、魏共击秦,秦败我,斩首八万级。齐败我观泽。十年,秦取我中都及西阳。十三年,秦拔我蔺,虏将军赵庄。赵国形势堪忧。
    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赵武灵王对赵国的形势心中非常明了,王出九门,为野台,以望齐、中山之境。
    赵武灵王十七年,登野台而望,望到了什么?齐与中山。赵武灵王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一是忧虑西秦,秦国最初不与赵相邻,但是秦国与魏国的争斗中,获得了魏国的河西之地,这样赵国一下子就暴露在秦国面前,虽然赵国与韩国同时面临着秦国的侵犯,完全可以联合抗秦,但是韩国国力更弱,又无险隘可守,秦攻韩,韩多半割地求和,这让赵国难以独立应付秦国。赵韩接壤的上党常常成为秦国进攻赵国的通途。
    一是忧虑东齐,赵齐相毗邻,齐国拉拢中山,形成对赵国的合围,中山扰于前,齐国继其后,令赵国不得安宁,防范中山,就是防范齐国,尽管赵国可以远交燕国,扰乱齐国的后方,但是燕国的力量不足以对齐国形成打击,而齐与中山的联合总是让赵国吃不消,水陆两路都面临着齐与中山的攻击。赵国最大最深的危机就是齐与中山。
    一是忧虑北胡,尤其是林胡、娄烦,处于赵国的西北边境,地形犬牙交错,而且游牧民族善于骑射,作战灵活机动,每当齐国与中山有战事,胡人骑兵便肆掠西北,赵人多车战,来往交通不便,对胡兵击而不溃,胡兵往往就是游戏战,根本对胡地形不成有效打击,只能频繁受到胡兵的干扰,精疲力竭还无所收获。
    要想突破秦齐中山的压迫,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态势,彻底打击胡地游牧民族,继而兼并中山成为赵武灵王的第一战略。收胡地,据中山,没有了后顾之忧,西向可击秦,东向可制齐,亦可以挺进中原,争衡天下。于是乎赵武灵王做出了最伟大的一项国策——胡服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