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三都
作品:《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赵世家》·三都
赵国自三晋时期到独立建国,先后三次定都,分别是晋阳、中牟、邯郸,历经赵简子、赵襄子、赵献侯,赵烈侯、赵武公、赵敬侯。作为一个国家的都城,有着重要的地位,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从战国时期看,都城的选择更多的是从军事角度,或者说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决定的,这个国家安全不仅有防御的一面,还有战略上扩张的考虑。
都城对一个国家而言非常重要,都城的建设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脉络,都城的覆灭则象征着这个国家的衰落,乃至终结。都城的建设无不体现了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独特意义,尤其是军事。古代的军事战争非常依赖于地理位置,讲究易守难攻,而都城首先是全国的军事重镇。
综合来看,晋阳、中牟、邯郸时赵国发生的扩张事件,晋阳时,拿下代国,平定北方使得下一步的南征计划得以稳固实施,然后定都中牟,开始了向南征魏与卫的一系列军事活动,后遭遇挫折,将扩张目标重新指向中山,于是迁都邯郸。这是三次建都时连带出现的重要事件,从中看出赵自三晋时都城的确定的确是围绕着军事扩张来开始的。
赵的第一个都城晋阳,当时的晋阳城,可谓是固若金汤,其时董安于与尹铎作为赵氏的绝对功臣打造了这座赵氏的根据地,三晋时先后两次关乎赵氏危急存亡都是在晋阳完成的保卫战。一次是赵简子与范氏中行氏的冲突,一次是赵襄子与智伯的冲突。没有晋阳赵氏早已不存在。晋阳帮助赵氏完成了建国大业,之后赵氏攻占了代国。赵襄子后,迁都中牟。
赵献侯时,赵国周边态势发生了变化,北有强悍的中山,南有率先变革崛起的魏国,从国家安全考虑,迁都中牟一方面可以防备中山的侵扰,另一方面可以防范魏国的北上,赵国前有魏国后有中山,实力都很强大,迁都中牟的主要还是在于避让中山的侵犯,后来不堪其扰,魏国请求协助赵国攻打中山,依魏国的军事力量也打了三年之久才将中山拿下,中山距离魏国遥远,且间隔赵国,魏国攻打中山不是一项划算的买卖,中山离赵最近,魏国去中山需要借道赵国,现在来看,魏国攻打中山确实是在帮赵国的忙,魏赵一旦翻脸,中山归赵。
中山被魏国降服,赵国没有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但是中牟都城却处于魏国三面包围之中,当时迁都中牟很大的原因是忌惮强悍的中山,其时三晋友好,魏国才会借道赵国攻伐中山,中山既灭,赵国的压力瞬间轻松,可以致力于国内的改革,中山不再作为赵国敌对的存在,新的威胁又将发生,那就是魏国三面对赵国的都城中牟形成高压态势,考虑到这点,赵国再次迁都邯郸。
表面上看赵国的迁都都伴随着国内政治上的动荡,其实不然,赵国的迁都最重要的原因是对外的防范与扩张的战略需要。赵国最终迁都邯郸,北面不再受到少数民族的侵犯,没有后顾之忧,国内改革便利,君心思变,开始筹划向西秦、东齐、南魏的扩张。赵国经过几代君主多年经营,赵敬侯时,已发展成为一个东方强国,准备进取中原,争衡天下。由此看来,赵国的先后治都晋阳、中牟、邯郸,都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致力于未来军事扩张的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