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赵简子与孔子(2)

作品:《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赵世家》·简襄功烈·赵简子与孔子(2)
    赵简子在晋国搞改革,推行法治,赵简子的法家思想促进了后来赵国的建立与兴盛。赵简子是不是一个纯粹的法家人物呢,如秦之商鞅呢?客观的说不尽然,事实上也正是赵简子推行的法治酝酿了商鞅这个大改革家在秦国的政治革命,对商鞅来说,赵简子是他改革路上的老师,蛮好玩的是赵简子名鞅,商鞅也名鞅。
    赵简子的目标是瓜分晋,独立建赵国。他曾经访问过一个郑国的大贤,即子产的弟弟太叔。子产是春秋末期郑国有名的为政官员,属于正卿,掌握郑国大权。子产执政二十多年,深受国民爱戴,在国际上子产也有崇高的名望,孔子就赞叹过子产“古之遗爱”,子产临终前推荐了太叔行政,并谆谆告诫为政一定要宽猛相济,尤其指出治国宽难猛易,宽譬如水,柔弱,民狎而玩之,故多死;而猛如火烈,民敬畏之,故鲜死。子产更认为宽政须得圣明之主才能行的。
    太叔为政后,不忍猛而宽,结果国内纷乱,不得已严肃刑罚,国得以宁。可见的子产深有治国心得,是一个有智慧的政治家。那么孔子对待子产的态度上基本是推崇的,甚至对后来太叔纠错继而推行子产的治国方略也持赞赏的态度。
    赵简子与太叔有过谋面,并向太叔问礼。“子太叔见赵简子,赵简子问礼”,太叔的回答可谓汪洋恣肆,礼之大无所不包,甚至礼是“天之经地之义”说得赵简子头晕目眩,只能唯唯,愿意“终身守此言也”。也就是说赵简子跟太叔的这次会面,表达了赵简子的尊礼的态度,事实上赵简子也真的是在履行对礼的理解,至少在他死后,要求自己的葬礼必须以卿大夫的规格进行,并没有僭越礼制。甚至在太叔死后,赵简子也为其吊丧,悲伤哭泣。
    但是必须承认的一点,赵简子的身份不过是晋国的卿大夫,他向太叔问礼似乎有一种政治上制造舆论,邀取国际名声的潜在意味。因为晋国末期四卿执政,晋国公室卑弱,已经彻底沦为四卿的傀儡,国内国际上的事务,都是四卿掌控,后来经过晋阳一战,智氏被肃清,晋国的大权完全由韩魏赵瓜分,直到后世三家分晋。那么这样来看,赵简子问太叔礼倒显得矫情。孔子赞叹子产为政有道,那也是因为子产太叔都是郑国公族,而赵简子是作为臣子的身份向太叔问礼,如果只是见到那从表面上就认为赵简子是维护礼制的,恐怕说不过去,有些一厢情愿的意思了。
    赵简子代表晋国参与国际事务,组织诸侯勤王,天下谁不知赵简子的威名。正如太史公《赵世家》所说:赵名晋卿,实专晋权,奉邑侔于诸侯。赵简子勤王,问太叔礼,只是赵简子谋取威望的手段。赵简子开创了中国政治文化上外儒内法的第一人,也正是因为赵简子,使得孔子终其一生都没有到晋国去,孔夫子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大概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