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朝堂论政
作品:《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姜小白来也》—朝堂论政
管仲入朝
鲍叔极力推荐管仲,要得非常之功,须得非常之人,须得非常之待遇,惊得桓公瞠目结舌,世间竟有如是奇人,于是答应鲍叔以国家最高规格礼节迎接管仲入朝。
尽管有鲍叔的热情荐举,如果不是桓公宽宏量大,悉心吸纳忠言,且放低身段亲自恭迎,恐怕管仲又是姜太公第二,蹉跎至老不能遇明君。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有如此胸怀,管仲有如此掀天揭地之能,齐国纵横天下,称霸诸侯。
怪不得孔子赞叹: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于是桓公安排选定吉日,亲自郊迎管仲,同车入朝,一时间这事传遍整个都城,人人传说管仲奇闻轶事,各种议论纷飞,都争相目睹君臣同车的盛举。
“观者如堵,无不骇然”。
借用史家的几句来说:
争贺君侯得相臣,
谁知即是槛中人。
只因此日捐私忿,
四海欣然号霸君。
管仲随从桓公入朝,一路见城市繁华,观者如墙,众多百姓夹道欢呼,指指点点,觉得万般荣耀,不禁心中感慨鲍叔能遇桓公,真是明君良臣,现在又荐举自己,不由得心中对鲍叔万分感激,得此知己,实乃我管仲之幸。
入得朝堂,管仲慌忙叩拜谢罪,口称罪臣。
桓公也大度,既然已经郊迎鲍叔所言大贤,自是不会再记前嫌,于是赐管仲坐。
管仲再三谦让不敢当,表示不死已是万幸,这等待遇真是惭愧惶恐。
桓公也是谦虚的主儿,昔日从鲍叔得闻先生大才,今日相见正要请教,务必请坐,我才敢问。
桓公非常客气,丝毫没有一国之君的居高临下,没有威势逼人,很和善的要请教管仲管夷吾。
朝堂论政
客气话都说完了,桓公直奔主题。
先生您自然知道,我们齐国在诸侯中也算一个大国,远的太公那阵咱不说,就说前朝我爷爷齐僖公的时候,也是小霸诸侯,开国辟疆,号称千乘之国,威服诸侯,后来襄公老子继往开来,又是一番新气象,无奈我老子政令无常,导致国内政变,使得国家从此衰落,让诸侯看不起。
这些你都明白,我心里想到这些,实有不甘。
一心想光耀祖宗的事业,壮大国家,现在即位不久,人心不定,国势待张。
我现在昼思夜想,要内修国政,制定国家的发展策略,先生认为应该怎么做?
齐桓公从齐僖公说起,直到襄公时候国家内乱,现在自己希望重振国威,一点也没有隐瞒对老子襄公的遗憾,非常真诚,目前的局面就是这样了,咱们齐国当初也是响当当,无论周天子还是各国诸侯,哪个不是高看咱一眼,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乱子,等着看笑话呢,我很郁闷,先生帮我。
说的话很老实,很实际,一点君主架子也没有。
管仲也不含糊,桓公这样对我,我也开门见山,丝毫不掩饰。
主公要想民心归附,关键在让百姓听从您的教导,“善于使民”,要想得到民心拥戴,要把握四维。
四维是什么呢?礼义廉耻。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天下百姓没有道德底线,没有规矩约束,没有荣辱之感,自然一派乱局,所以当务之急,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教育制度,来逐步引导百姓,让百姓对这一朝君主怀有信心,才会产生爱戴的情感。
桓公一听,非常有道理,自己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不如管仲这么一说来的舒服,自己多少对家目前的形势有认识,但是总起来说模模糊糊不能形成完整的意见,管仲这么一讲,更是豁然,说到我心里去了,心里佩服。
先生说的是,那么怎么做到“使民”呢?
怎么才能让百姓甘心情愿的服从国家管理呢?
具体怎么做啊,先生多说一点。
管仲见桓公听得认真,也知道遇到了明君,心中对桓公也是敬佩有加,心下宽慰。
主公要“使民”,很简单,“使民之道,在于爱民”。
您想是不是,您有爱民之心,百姓才会亲近您,才会听从您的管理。
“能爱民,方能处民”。
您有爱民的心,爱民的行为,百姓自然心悦诚服,愿意接受您的安排,政令才能贯彻下去,如果百姓反感,心生怨恨,就算威胁恐吓,到头来忍不了也会出来反对您。
所以,“民之道,必先爱民,之后有以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