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灭绝的植物

作品:《归一

    吴中元点了点头,王院长的判断和师父当年的诊断大同小异,只不过更加详细,但即便是这样,也很难理清头绪,因为线索还是不够。
    “你为什么问这些?”王院长问道。
    吴中元看了王院长一眼,没有接话,倒不是他有心隐瞒,而是不知道从何说起。
    见吴中元迟疑,王院长又说道,“上次做检查,发现你肺脏有疾病愈后留下的显影。”
    吴中元还是没有接话,王院长这话他也不用接。
    由于有司机在,二人也不方便讨论太多,没过多久,汽车开到了一处大院里,这是一栋比较陈旧的大楼,门口挂着很多牌子,有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还有一些别的科研部门。
    大楼不止外面陈旧,里面的设施也很老旧,七层楼,竟然没有电梯,走廊里很阴暗,有些房间还是木门。
    见吴中元四顾皱眉,王院长随口说道,“搞科研的不太在乎办公环境,他们在乎的是科研设备,这里的设备在国内算是比较先进的。”
    一个城市,最受欢迎的两个人不是县里的一二把手,而是公安局长和医院院长,为什么受欢迎大家心知肚明,王院长一来,研究所的负责人立刻亲自接待,安排专人对送检样本进行检验,然后陪着王院长自办公室里喝茶等待。
    吴中元坐在角落里,摆弄着林清明送给自己的手机。
    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王院长开始看表,研究所的负责人识趣的拿起电话,打给检验人员,催促他们快一点。
    又等了很久,还不见检验报告送来,负责人亲自去催了。
    负责人的办公室和检验科室在同一层楼,但负责人去了十几分钟也没回来,最后王院长坐不住了,起身想去查看究竟,就在此时,负责人回来了,手里拿着几张检验报告。
    虽然还没看到报告,吴中元却知道检验结果肯定出人意料,因为那负责人一脸的疑惑。
    负责人坐下之后,将报告递给了王院长,“王院长,送检的样本儿哪里来的?”
    “有什么问题吗?”王院长随口反问。
    “有问题,”负责人正色点头,“这块样本是由麻纤维抽纱织造的,通过对麻纤维的分析比对,我们发现样本所用的麻料材质不属于现代常见的五种棉麻植物。”
    王院长正在看检验报告,听到这里,抬头看向负责人。
    负责人又说道,“不过类似的材质我们之前遇到过,是考古研究所送来的检验样本,这是一种名为粟麻的植物,和亚麻出现在同一时期,可能是因为气候的原因,这种植物早在几千年前就消失了,现在可见的样本,都是考古发现的陪葬品残留物。”
    王院长并没有表现出惊讶,很平静的点了点头。
    王院长的平静令负责人有些意外,又说道,“这种织物不应该保存到现在,因为陪葬品一旦出土,很快就会氧化腐朽,不可能这么完整。”
    “有没有进行过……”
    王院长话没说完,负责人就打断了他的话头儿,“有,之所以耽误这么长时间,就是在做碳十四。”
    “结果呢?”王院长问道。
    负责人的表情十分怪异,欲言又止,踌躇良久,方才说了,“不超过二十年。”
    “确定?”王院长问道。
    “确定,”负责人点头,“在主材质之外,织物里还掺杂有少量的木本植物纤维,初步鉴定应该是白檀,两种材质的碳十四检验结果相差两百多年。”
    王院长不很明白,“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
    “两种植物生长时间的长短不同,测年针对的不是织物,而是材质本身。”负责人解释。
    “好,麻烦你了周所长。”王院长站了起来。
    “王院长,送检样本哪儿来的?”负责人跟在后面追问。
    “我也不太清楚,一个朋友委托我的。”王院长出门,并没有下楼,而是往检验室走去。
    取回那块补丁,三人下楼。
    “王院长,送检样本能不能留下一部分?”负责人商议,确切的说是讨要。
    “我回去征求一下朋友的意见。”王院长没答应。
    走到楼下,王院长又问道,“你确定这种麻类植物已经灭绝了?”
    “不止粟麻已经绝种,连织物本身所用的织造技法我之前也没见到过。”负责人说道。
    王院长道了谢,二人上车,回返。
    回返途中二人都没有说话,王院长一直在闭着眼,吴中元一直在皱着眉。
    回到医院,王院长将那份报告递给吴中元,“我有点事情要处理,小杨陪你去学校拿行李,我晚些时候再找你。”
    “好。”吴中元将那份报告又还给了王院长。
    王院长接过报告,冲吴中元笑了笑,开门下车。
    住校生也没多少东西,轿车一趟就拉了。
    也不知道是医院房间多,还是王院长亲自交代的缘故,负责后勤的高科长给他安排了一个员工宿舍,一室一厅,空调,冰箱,单独的厕所,还有做饭的厨具,什么都有。
    安顿下来之后,吴中元没去找王院长,如果王院长处理完自己的事情,会主动来找他的。
    也可能王院长根本没什么急事要处理,只是跟他一样,想单独静一静,整理一下复杂零碎的线索。
    忙了大半天,也有些累了,刚准备躺下休息,外面传来了敲门声,打开门,发现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手里拎着一袋米和一桶油。
    不等他说话,来人就自报家门,‘小兄弟你好,我叫黄海林,是医院后勤科的,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尽管开口。’
    说完,放下东西,转头就走。
    吴中元一时之间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等到回过神,拿着东西追下去,早不见人了。
    刚关上门,又敲门,一开门,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我叫蒋彦文,负责食堂,这是你的饭卡,已经充好钱了,这两条烟你留着抽。”
    “你这是干什么呀,再说我也不会抽烟哪。”吴中元急忙拒绝。
    一通推让,来人撇下东西,转身跑了。
    有了前车之鉴,再有人敲门,吴中元就不敢随便开了,这都是冲着王院长来的,他是王院长亲自安排的,又是王院长的司机亲自接来的,不知情的还以为二人什么关系呢。
    傍晚的时候又来俩拎着东西的妇女,敲门,吴中元没敢开,走的时候在嘀嘀咕咕,吴中元耳朵灵,听到二人在窃窃私语‘王院长好像不是这样的人哪。’‘错不了,肯定是,听说送到省里做亲子鉴定的样本都不敢留在那儿,检验报告也不给别人看,要不是他的,他能这么谨慎?’
    听二人乱嚼舌根,吴中元好生气愤,强忍着没追下去骂,怪不得这么多人来套近乎,原来是把他当成了王院长的私生子。
    思前想后,感觉不能留在这里,王院长为了替他保密,很多细节没让外人知道,他们胡乱猜测也在情理之中。
    但转念一想,走了也不成了,搞的心虚一样,身正不怕影子斜,还是得留在这里。
    晚上八点多,保安队长来了,送制服给吴中元,见吴中元不愿穿这身儿,也不勉强,给了他个‘调度’的臂章,带着他去熟悉工作环境。
    这处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医疗设备先进齐全,来就医的人很多,大部分都是开车来的,吴中元的工作就是指挥这些车辆,让它们停放在相应的车位上,还有就是确保急诊救护车的车位空闲以及驶入路线的畅通,工作时间是每天早八点到晚八点,至于工资,保安队长没说,因为他不知道,这个得后勤的高科长来定。
    在保安队长带着吴中元熟悉情况的时候,王院长自远处走了过来,保安队长过去跟王院长打个了招呼,识趣的走掉了。
    “怎么样?”王院长踱了过来。
    “挺好的,谢谢王院长。”吴中元真诚道谢。
    “出去走走吧。”王院长往医院门口走去。
    吴中元跟了上去。
    “中元,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王院长问道。
    吴中元知道王院长指的是自己的身世来历,却不知道如何回答。
    王院长又说道,“各种检验和化验的结果我都没瞒你,我相信你自己心里应该已经有了判断。”
    吴中元仍然没有开口。
    王院长走到图书馆门前的台阶上坐了下来,“说说你的想法。”
    “您是怎么想的呢?”吴中元问道。
    王院长笑了笑,“你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没告诉我?”
    “您指的是?”吴中元问道。
    王院长说道,“我下午跟几个搞科研的老同学通了电话,请教了他们一些物理学方面的问题,你的情况已经有了合理的解释,只不过这个合理的解释目前来看还有些地方不太合理。”
    见吴中元仍然没有开口的意思,王院长又继续说道,“你很可能走错路了,而且有人跟你一起走错了路。”
    在王院长说出物理学三个字的时候,吴中元就已经猜到他的判断是什么,“跟我一起来的那个人已经死了。”
    对于这样的回答,王院长貌似并不感觉意外,点头过后出言说道,“虫洞的存在已经被爱因斯坦和霍金等著名的物理学家自理论方面予以了充分论证,不过迄今为止还没有真实的事例,至少是没有公开的记载。”
    “您怀疑我不属于这里?”吴中元问道。
    王院长点了点头,“胡适先生曾经说过,搞研究的人应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目前来看除了虫洞导致的时间扭曲,没有其他理由能够解释你血液的异常以及身上的古代纹身,”王院长说着,自兜里拿出了那片补丁,“还有这个,这可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予以认定的铁证。”
    “如果我不属于这里,那我属于哪里?”吴中元一片茫然,他知道爱因斯坦和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却从未想过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王院长看着手里的那块补丁,“这种粟麻绝种的具体年代很难确定,不过夏商时期的墓葬挖掘中已经没有这种材质的陪葬衣物了。”
    “您的意思是?”吴中元追问。
    “你原本生活的年代应该是夏朝之前的远古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