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自己的优秀文化

作品:《李致文存:我与川剧(第四卷)

    珍惜自己的优秀文化
    刚到会场,就看见陈列在外的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政协主席秦玉琴的题词。作为省文联和省剧协,理应积极响应和支持。
    座谈会要讨论《易胆大》。这是魏明伦的八个大戏的第一个。我与全国剧协和省剧协接触二十多年,讨论戏和演出,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1983年秋,振兴川剧第一次晋京演出。全国剧协主席曹禺主持欢迎会,听我们汇报工作,赞扬振兴川剧是“空谷足音”。为在京演出的三场戏,分别开了三个座谈会,对我们很有启发。我至今记得,在讨论《绣襦记》的现实意义时,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宗江说,应该告诉结婚时要“几转几响”的某些青年,他们的祖奶奶、高祖奶奶李亚仙对爱情的态度,比他们要高尚得多。黄宗江称他在北京过了一个“川剧艺术节”,我俩至今还保持联系。我也参加过省剧协主办的讨论《芙蓉花仙》的座谈会。当时,意见颇为分歧,讨论对改好这个戏起了积极的作用。《易胆大》的剧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称精品。这次演出,主要演员突出,所有演员阵容整齐。进京前,胡继先厅长征求我的意见,我说喜剧成分差一点,入戏慢了一些,高腔的音乐伴奏可少一些。外行谈戏,只供参考。
    回过头再说振兴川剧。1982年,省委、省政府发出“振兴川剧”的号召,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五年后,发了第二个文件,叫《坚持不懈地振兴川剧》。振兴川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前进中有曲折有困难,所以要坚持不懈。
    第二个文件,对振兴川剧有个估计:成绩显著,前途光明;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听了陈智林刚才的发言,我感到省川剧院符合第一句话,即成绩显著,前途光明。他们这个团队,带头人好,大家有敬业精神。能坚持演出,敢于走进北大、清华、南开等最高学府,赢得众多大学生观众。1983年振兴川剧第一次会演时,我们曾与高教局配合,组织了五百名大学生看川剧《巴山秀才》。时任文化部艺委会主任的吴雪称赞这是“有远见的做法”,现在你们做得很好。在上海、北京的商业演出,不但收支平衡,尚略有盈利。成绩这样的显著,是很难得的。
    当然,你们也有困难。陈智林说,希望有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特别提到媒体的态度。目前,一些媒体的记者年轻,自己就不喜欢戏曲。他们的兴趣在港台演员,即使涉及大陆的影星和歌星,也多系报道私生活或绯闻。记者的素质尚待提高。有一次我谈到周扬说“川剧在国内外远远超过一个地方剧种的影响”,记者不知周扬是谁,竟误以为是周企何。只责备他们也不行,最好的办法是请他们看戏,用好戏来吸引他们。只请记者还不够,还要请他们的老总看戏。爱国都可以不分先后,爱川戏更该不分先后。
    联合国在审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已被列入。我们国家也在审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和灯戏已被列入。看一个国家或民族,不能只看它的物质文明,还得看精神文明,有无自己的文化特色。如果只喜欢看美国大片,玩迪士尼,吃麦当劳和肯德基,穿牛仔服,把头发染成黄色,过情人节、愚人节和圣诞节,忘了自己的传统优秀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国家和民族也就没有特色了。我不是说不能吸取国外的对我们有益或有用的东西,鲁迅早就主张“拿来主义”。我上过教会学校,到过十几个国家,也喜欢芭蕾舞和交响乐,并不保守。迪士尼去过三次,兴趣不大。因为弄不清“情人”的定义,不敢苟同情人节——这是题外之话。我只不赞成忘了自己的传统优秀文化。作为四川人,当然不能不振兴川剧。
    目前,大形势较好。书记、省长又题词号召振兴川剧。这是一股东风。我们省文联、省剧协和川剧人,理应唱一出《借东风》,以推动振兴川剧的工作。
    2006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