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伏诛

作品:《汉末皇戚

    夜晚,月色宜人,不其侯府于府中设宴招待渤海王一脉亲戚。侯府宽大的前堂里,数排案几上坐满了人,伏泉正与连个堂兄弟跪坐在一起。
    伏泉此时因年纪够了正在饮酒,伏德、伏雅两人年幼不能饮酒,自有家里奴仆得了命令一旁监督,他们眼巴巴的看着兄长,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希望知道那散发着香味的酒水味道,样子可爱,惹人欢喜。
    堂上的刘悝坐在客人侧席,身边坐着一中年贵妇,便是曾姑母宋氏,看似皮肤已经开始松弛,但也别有一番风韵。他们之侧便是刘悝亲信韩靖,然后便是一帮伏泉尚未见过的亲戚。
    不得不说,汉朝的诸侯王生育基因强大,刘悝不算侍寝伎女,仅妃妾便有十一人,子女亦有七十余人,幸好侯府够大不然真不知如何安排这些人,一下子涌进这么多人,也难怪来时府中如此嘈闹。
    纵观历朝历代,掌权的皇帝都十分忌惮宗室,特别是近支,一边安抚一边打压。
    西汉文帝时增立诸侯王,景帝时晁错削藩,至武帝时推行推恩令,都在不断打压削弱诸侯王,至东汉光武立国,也是严格防范限制功臣和宗室。
    光武刘秀无师自通便深晓马上得之马下治之的大道理,收敛刀兵而提倡儒学,奠定了东汉一朝的基本格调,即把功臣养起来,把宗室防起来,好酒好肉照看着,就是不让他们参与政事。
    刘悝身为先帝亲弟,又有谋反前科,只能缩起尾巴在封国里享乐,每天不是吃喝就是纵欲,有这么多孩子也很正常,历史上若不是王甫一事,他死后说不定也能称为贤王。
    为何?
    想想看刘大耳一直挂在嘴里的祖宗中山靖王刘胜,其乃汉武帝异母兄,当时为了打消武帝忌惮,不也每日听音乐,玩赏歌舞美女,最后光儿子就生了有一百二十多个,如此喜好酒色,竟然最后也有贤王之称,由此可见历代贤王该如何去做。
    后世总有人说所谓贤王就该文治武功,辅佐皇帝,在伏泉看来就是放屁,真让你辅佐,让人家想升官的做啥?
    立马就是一个图谋不轨的帽子戴给你,文人士子嘴上功夫一个比一厉害,任你有九张嘴也说不清。
    前堂里,酒杯觥筹交错,刘悝此时正与伏完夫妇交谈,因坐的近,伏泉听得很清楚,只听刘悝道:“孤此番无忧多亏阳安告信,子全奔走,不然,恐必死于王甫之手。恨哉,当日若不与王甫提及复爵一事,必无今日之祸也。”
    不提复爵?
    伏泉诧异的看了刘悝一眼,暗道这位渤海王眼界真的高不到哪去,如果你当初把那五千万钱给王甫,还会有谋逆之祸吗?
    现在还惦记着自己不该给王甫五千万钱,怪不得当初被诬陷谋逆能躲过去,一个只在乎钱的王爷谁会相信你有野心?
    未几,几人又谈到伏泉,刘华令家仆传信伏泉前去谈话。
    刚站几人面前,刘悝下首韩靖便道:“大王,小郎君早慧异常,大王此番脱险多为郎君之功也。”
    刘悝道:“此事孤已尽知,虽有檀奴之功,但先生亦尽力也,孤谢过先生。”言罢,举起案几上耳杯,与韩靖敬酒。
    韩靖受宠若惊,连忙站起,激动道:“靖本穷困潦倒之人,若非大王看重,恐已饿死他乡,此番入京为大王奔走乃是本职,何来言谢。”语罢,端起耳杯与刘悝痛饮。
    刘悝随后又看向伏泉,点头赞道:“真乃佳儿,有胆有谋。”其身边的美妇宋氏亦点头道:“大王所言极是,不知檀奴可有婚约乎?”说完其看伏泉眼神愈发炙热,伏泉感觉有一种后世丈母娘看女婿的感觉,暗道古人送妹子真如此急迫。
    伏完还未答话,刘华却言道:“叔母莫戏言也,檀奴尚幼,此事为时尚早。”一语说完,算是回绝了宋氏之言,也给双方留有余地。
    夜幕沉沉,宴会业已结束,伏泉早已回屋就寝。伏完刘华拜别了刘悝以后,便于府内游走。
    按耐不住心中的疑惑,伏完问道:“适才外姑言及檀奴婚事,汝为何阻止?”外姑便是岳母的意思,宋氏乃刘华亲伯母,便如岳母一般,故如此称呼。
    刘华道:“一则,檀奴早慧,又得陛下看重,且出自伏氏,他日前途不可限量,纵是封侯拜相易不难也,娶王叔女已不合适;二则,王叔虽已脱险,然身份依旧敏感,不其侯府若与渤海王结亲,外戚与藩王联姻,恐遭外人所疑,王叔已遭宦官记恨,其若从中作梗,恐非福也。故宴会时吾婉言谢绝,相信王叔亦懂吾心。”
    伏完听后便未再提前事,若非刘华所言,他真是想不通此中所言。他如此急迫刘华拒绝,盖因兄长唯留伏泉独子,此时伏泉仕途无忧,若能尽早为其成家,也算慰藉兄长在天之灵。
    琅琊伏氏不其侯一族因经学兴盛,亦因外戚显贵,宋氏提出联姻意向,他当然十分赞同,只是此刻听了刘华之言,才明白此事危险。
    对于这种无缘无故给自己塞妹子的事情,伏泉还是很抗拒的,毕竟自己也不知联姻之人,若是长的漂亮倒也罢了,若是一般还是个母老虎,那可就糟了。
    要知道刘氏的诸侯女翁主嫁人后多数也与皇帝公主类似,于家中跋扈惯了,等闲之人轻易收拾不得。
    不过,此事很快便被伏泉忘了,因为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传了出来。
    皇帝刘宏突然制诏,赐死王甫,罢曹节,独袁赦赦免,王甫、曹节抄家,亲属门生为官者尽皆罢免,此事未开朝会,便已明旨发出,三公九卿皆未阻拦。
    因段颎于袁赦书信未被提及,是以未被责罚。据传,其上书言,袁赦书信所提,此案主犯乃王甫,曹节、袁赦皆为王甫所骗,以至犯下大错,是以曹节、袁赦未该死也。
    之后传来消息,王甫死了,于诏狱里自杀,而曹节,被廷尉放出后,回到府中业已自杀,被人发现尸体于其房内。
    想来曹节亦知道,失了皇帝信任,没了权势,他若活着必遭士人惦记,恐亲族尽会遭难,是以死了一了百了。
    刘悝一案的结果发展至此,已然出乎意料,伏泉记忆里王甫、曹节这两大宦官可是以后又为祸数年,今番死了,历史会改变吗?
    黄巾之乱还会有吗?三国乱世还会出现吗?
    五胡乱华还会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