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往事并不如烟

作品:《最后的绣春刀

    胡宗宪对于案子觉得不对,而陈捕头也觉得对于他来说是不对的地方,而王举人家的老仆这个时候,也感觉到不对了。也许每个人所感觉的不对,都不一样,但对每个人来说,毫无无疑问,这都是有问题。
    而王举人家的老仆,他的问题说起来很简单:“秀才、秀才,这不对啊,小人的大爷已经逝去,有口难言啊!”
    胡宗宪看着这个老仆,半晌笑道:“就凭你这句话,你倒算是个忠仆。不过,你这么说,仍然是不对的。”
    为什么不对?因为如果这件事真的如老仆所述说的一样,那么,不论其他人怎么说都说,并不会因为王举人的逝去,而有口难言。是的,王举人死了,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反而死者为大的习惯性思维,会让其他人,在双方各有自己道理,或者说各有自己逻辑的情况下,更加倾向于逝去的王举人。
    所以王家的老仆提出了这么一个说辞,虽然他是个忠仆,但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胡宗宪觉得这案子有问题,果不其然。事情绝对不是如老仆所说的,而就算在老仆述说的事件里,王举人也是理亏的一方,那么在真实的情况下,王举人绝对会更加的丑陋和不堪。
    “你有什么要说,现在可以说,如果等到他们都过来了,那到时你就只能对着大家说了。”胡宗宪合上折扇,对王家老仆这么说道,这也是他能够给予的帮助了,毕竟这是知县让他关注的案件,毕竟王举人在这个事件里,也绝对不是一个正面的角色。
    王家老仆想了想,但终于长叹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想来想去,不知从何说起。
    县学的教喻很快就过来了,陈捕头请他来的说辞,很是打动了他,教喻带着长随过来的时候,一见到胡宗宪,开口就对他说道:“汝贞,不要怕,万事有老夫帮你作主!”
    “多谢鲜于先生。”胡宗宪倒是很高兴,冲着教喻拱手行礼。
    他又不是愣头青,有教喻来帮他背锅,有什么不好的呢?
    刘秀才、张乡绅也很快跟着陈捕头到来,不过县学教喻却就马上提出异议:“不妥当,在此如何能审得了案子?”
    胡宗宪听着,苦笑着摇了摇头,教喻也有他觉得不对的地方。
    教喻觉得不对的地方,倒是很简单,就是这湖边,大家找了几块石头,没规没矩,或蹲或坐,完全就没有公堂问案的感觉,这样一一点也不庄重,怎么能对有罪的人,造成震摄,以问出实情?
    在这里毫无疑问,是以教喻为尊的,所以他们很快就换了一个地方。
    这个新的地方,倒是极为庄严的,就是在这庙宇里的大雄宝殿。
    “汝贞,你放手施为,万事有老夫帮你作主!”教喻又让长随去搬了两张椅子,作为他和胡宗宪的位置,又让长随搬了几个马扎过来,给张乡绅和刘秀才以及过来围观的几个文人当作位置。
    至于陈捕头和刚刚回转过来的王大头,在教喻眼里,他们也配有座位?
    说到王家的两个的仆人,那连在边上站着都没有资格。
    “可有功名在身?”就这么一句,没有功名?那就跪着回话吧!
    胡宗宪对着县学教喻拱了拱手,表达了自己的谢意,然后对刘秀才问道:“兄台,在下胡宗宪。”
    刘秀才连忙起身还礼答话,双方述了礼之后,胡宗宪也不客套:“刘兄,听闻你和王举人,之前是有些宿怨的?不知道这传言是不是真的?”
    听着这话,刘秀才一下子站了起来,整个脸都胀红了。
    “先生,我想跟刘兄私下聊聊。”胡宗宪笑着冲县学教喻拱了拱手,在没有等后者回应之前,胡宗宪便点了点头,示意刘秀才跟他出去。教喻愣了一下,但他毕竟也是能做到县学教喻,马上就反应过来,冲着胡宗宪点了点头。
    很明显,胡宗宪是有意这么做的。
    那就是在这个案子里,胡宗宪才是主导的一方,而不是教喻。
    而受了知县和千户委托的,也是胡宗宪,而不是教喻。
    “多谢兄台。”出得庙外,刘秀才拱手向胡宗宪道谢。
    正如王家老仆所说的一样,他是一个极爱面子的人,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去述说当年的往事,对于他来讲,简直就是一种折辱。所以他很感激胡宗宪让他出来说话的提议:“胡兄有什么想问,知无不言。”
    “按着王举人的老仆说法,当年嫂夫人也擅画,与王举人曾于画技上,有过交流?”胡宗宪试探着问刘秀才。
    总不能开口就问,当年是不是因为爱面子,所以刘秀才没有把媳妇被王举人污辱的事报官?要是胡宗宪有资格坐在县衙正堂,作为首领官,作为百里侯,这么问下面的生员,那虽然粗暴一些,但为了查明案情也无可厚非,可胡宗宪不是啊,他也不过是个秀才。
    他这么一问,刘秀才就点头:“是,当年在王举人中举之前,的确是通家之好,所以王举人来访,贱内也不避席。我到王家,王家嫂子也同样不避席。因为拙荆也能画花鸟,于是跟王举人有一番交流。不过,那只是他中举之前,在他中举之后,这人,就换了一个人。”
    胡宗宪听着就觉得奇怪了,这跟那老仆说的不一样啊。
    这完全不是说媳妇被侵犯了,好面子不报官之类的态度。胡宗宪实在没空去兜圈:“刘兄,时不我待,我就直说了。王家老仆说当年,王举人曾对嫂夫人有不轨之行,而刘兄好面子,所以没有宣之于众,多年之后,刘兄去王家声讨此事,王举人为了赔罪,低价出卖店铺,给予了刘兄大笔钱财,以封堵刘兄之口,以免将此事张扬于世。此案人命关天,如果属实的话,还望刘兄不要掩饰,如实相告!”
    “岂有此理!”刘秀才一听就怒了,而接着暴出了更吓人的话,“当年我就觉得这所谓王忠,不是什么好东西,提醒过王举人几次了。不过,他们主仆都是一个德性,呵呵,胡兄,说不好,这王举人之死,就是因为发现了王忠做下的脏事,所以才会被王忠杀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