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破绽总是有会的
作品:《最后的绣春刀》 闹鬼通常都是夜里的,所以决定了动手,吴捕头和罗石头他们三人,包括马脸少年两人,夜里就得去苦主家中守候可能出现的鬼怪或是强人了。也就是说,胡宗宪就得到这小道观里,陪着观主一起熬过长夜。
这不是一个夜晚的事情,所以就算第一晚对坐无话,去到第二晚,总会问一声,煮点粥弄个咸鸭蛋填肚,要不也给阁下备上一份之类的?到了第三晚,长夜漫漫,总会搭上几句话,聊一些无关痛痒的八卦是非。
鬼怪也好,强人也好,谁也不知道,到底他们什么时候会出现。
所以无论是道观的四方脸刘大兄,还是罗石头他们三人,包括胡宗宪在内,基本都是晚上醒着白天睡觉。到了第五天,这作息就完全颠倒过来,去到夜里,一过三更,精神得不行。而那观主,却也不例外。
于是观主就和胡宗宪闲聊起来,聊着聊着,胡宗宪发现了一个问题,似乎这观主有什么事,想说又不敢说,于是他就开口道:“观主,反正长夜漫漫,有什么趣致事儿,不妨说出,大家都笑一笑,这时间也好打发一些。”
观主犹豫了半晌,却见胡宗宪也没有再来催,他却终于下定了决心:“秀才,你不是府城来的人吧?你是绩溪的胡秀才吧?”
“是。”胡宗宪完全没有打算否认,只是望着那观主,等着他的下文。
“你竟认了?”这完全不符合观主所做的预期,他料胡宗宪或会这般,或是那般,就偏偏没有想到,会这么应了下来。
所以场面就陷入了沉默,至少有十几息,没有人开口。
最后终于还是观主打破了沉默:“秀才不问我,怎么知道的?秀才不问问我,那刘大兄等人是否知道?”
“你如若想说,我不问你也会说的。如果你不想说,我便是去问你,你也会编造些谎言。”胡宗宪笑了起来,笑得很轻松。
轻松得连观主也感觉到,似乎下面的话说出来,自己也会轻松一些。
“其实从第一天我就知道,你不是府城派来的账房先生了。”观主组织了一下措词,很诚恳地向胡宗宪这么说道。
“是不是我看账本时,出现了破绽了?”胡宗宪没有接他的话茬,却是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不应该啊,到底在哪个地方出了差错?”
观主真的感觉要疯了,难道不是被揭穿身份之后,要威胁杀人灭口,或是说动弃暗投明吗?为什么胡秀才反而在纠结,到底如何被识破?反正都被识穿,胡某人自己也认了啊!
“字验,是不是那字验有问题?”胡宗宪马上就提出了一个可能性。
观主愣了几息,终于点了点头。
因为的确是字验出问题。
徽州府,统一府六县,而源家客栈在这一府六县,都有安排自己的人手,或多或少。
那么,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字验。
也就是说,七套不同的字验。
说来似乎极为复杂,其实就是七本充当密码本的书,市面上任何七本书都可以,并不见得有什么难度。
“我手上的账本,是用一种字验。而你手上的账本,是总账本,用七种字验,我看你的账本,得去找属于祁门的这种字验来核对真假,而你不用啊。但你核查账本的时间,竟跟我差不多一样长,这便不对了。”观主直接说出了问题所在。观主要是在七种不同文字里,找一种他能看得懂的;而胡宗宪只需要核对一种他认识文字,没理由花同样的时间啊!
“那你又是如何猜到我的身份?”胡宗宪并没有什么慌张,他从来也没有想过,要长久藏匿自己的身份。
观主苦笑了一声:“秀才,如你这般年纪,有这等见识,又有这等胆识的,少之又少。”
本来杀人组织,就有他们自己的情报来源,根据情报来源去分析一下,筛选出胡宗宪来,倒也是一件说得过去的事情。、
所以胡宗宪也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他伸了伸手,示意观主接着往下说。
他主动揭穿胡宗宪的身份,当然不可能就是为了揭开他的身份。
“我想弃暗投明。我本来也是落第的秀才啊,开始是为了生计,后面上了贼船,这十几年,每一天都过得提心吊胆的。秀才可否能够,帮我洗脱罪名?”说着观主将他那帐本双手递了过来,“这祁门十八年来,所以这边接下的案子,都记录于此。”
但是观主没有再往下说,胡宗宪也没有去接着往下问。
因为,四方脸刘大兄和马脸少年,还有罗石头他们三人,就在此时回来了。
他们不是空手回来的,还扛着两个捆绑结实,身穿夜行衣的汉子。大约就是这五个夜里在苦主家守候的收获了。
“我们又不是衙门,你们把人弄回来干什么!又不会少了你们一个铜扳!”马脸少年很不满地低声咒骂着罗石头,如果不是四方脸刘大兄扳着他肩头,这少年也许早就想冲上去,对着罗石头饱以老拳了。
这也不能怪他,事实上,把人带回道观审讯,就无形增加了道观暴露的危险度,而这一处,明显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所在。在路上他就几次想把这两个黑衣人干倒,是罗石头和吴捕头多次阻止他,没有让他得逞。
四方脸刘大兄这时按着他肩膀:“行了,都扛回来,就让他们问问看吧。”
“秀才,似乎是倭人。”罗石头把那人扔在地板上,却是对胡宗宪这么说道。
那马脸少年是个闲不住,听着就插嘴道:“好新鲜么?方才我们砍倒那五个人,必定也有三个是倭人的,他们冲杀时,喊叫的就全是倭话!就为这个,你们非得把两个大活人扛回来,一会把他们了结了,还得扛去埋,真的是没事找事做!”
胡宗宪笑着冲四方脸的刘大兄点了点头:“这里面,只怕有另一笔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