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祝寿栽赃
作品:《战国风云之侠义篇》 战国时期,相互间的战争经常发生,但战事一停,马上就又恢复“邦交正常化”,各国间的使节,仍然你来我往。信陵君寿日,魏国君臣自然要庆贺,韩、赵、楚等公、私各面也都来人,就在盛宴开始时,秦王、吕不韦的贺礼恰也送到。
秦国君相给信陵君祝寿,不仅是对信陵君的敬重,也象征着魏在列国的地位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也是魏国人,首先是魏王的光荣。寿宴上,信陵君向秦使表示了对秦王和吕不韦的谢意后,又率群臣向魏王敬酒,魏王喜气洋洋,红光满面的连干三杯,宴会的气氛达到高潮……但是他的心中却隐隐泛起一种不安的感觉。按国际惯例,只有国王对国王才以这样的规格正式祝寿,秦国如此表态,是要把无忌摆到什么位置上?
秦使回国前,又来拜访信陵君,并交给他一封秦王的亲笔信,信陵君拒绝收下:“大臣与外国君主不可有私人往来,请把原信带回,并替我向秦王解释,顺致歉意。”
秦使一笑:“无非一些祝寿的亲密语,君侯何必紧张?”
信陵君态度严肃:“这是国家制度,任何人都必须遵守,何况我是相国,掌握着大量国家机密,更要避免‘瓜田李下’之嫌!”
秦使只得收回信件,回到住舍去整理行李,准备回国。
不料,这个消息竟很快传到魏王那里,第二天上朝,魏王打着哈哈,开玩笑似的问信陵君:“秦王真是被你打怕了,不遗余力地给你拍马屁,想必是正式国书中的祝寿词意犹未尽,听说又另外给你写信再补几句私房话?”
信陵君听出话里有话,急忙跪下:“本想处理完其他公事后再向您报告这件事,秦王确是又给臣带着一封私信,因有悖于国法,臣没收受,已让秦使带回。”
魏王似笑非笑地一咧嘴:“秦使今天已经走啦。”
信陵君虽然问心无愧,但魏王既当众查问此事,就必须让他和满朝文武都看到此信并没启封,才能还自己清白,便叩首请求:“大王,请允许派人把秦使追回。”魏王更想知道信的内容,当然同意。
上朝后才开城门放行,所以估计秦使走不太远,事关重大,信陵君又请求魏王和百官暂缓退朝耐心等候。他自己的心中却是忐忑不安:如果秦使昨天就动了身,因而追不上,那可就跳进黄河也说不清啦!
已经快到中午,由于是五更上朝,有的人连早饭还没吃,肚子饿得咕咕叫,嘴中不说,心里却暗暗抱怨:大王未免多事儿,信陵君也太爱自找麻烦。
忽然,卫士进来报告:“秦使到!”
信陵君和满朝文武一齐松了口气,魏王却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这信里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好在马上就要揭宝,信陵君让秦使直接把信呈送给魏王。
信上封漆如故,信陵君确实没拆开,但魏王读着,背上却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脸上则热汗直流。——“公子才德,盖世无匹,您若居魏王之位,寡人愿以兄事之,秦、魏并驾齐驰,一统天下易如反掌,然后分而治之,可建万世之基业;听说公子左右对此很感兴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公子何时行动?如能相告,秦必全力支持,积极配合……”
原来无忌的胃口很大,不仅仅是想做魏王,还要与秦王合谋、平分天下!
魏王的脸都气红了,愤怒地望着信陵君,一字一顿咬牙切齿地问:“你真、真没看?”
信陵君坚决回答:“没有!”
魏王须发弩张,啪地把信摔到信陵君面前:“那你就看看吧!”
信陵君拿起来读完,平静地说:“这是秦国行的‘离间计’,意在通过这种诬陷挑拨臣同大王及各国的关系:
第一,大王知道,无忌年轻时血气方刚,有过鲁莽行为,但那是为形势所迫,对大王绝无异心;
第二,退一步说,臣若与秦王有密谋,对这么重要的密信读后应立即销毁,不留痕迹,又何必让秦使原封带回,再被追回,使它曝光于众目睽睽之下?
第三,坦率地说,无忌果真有不臣之心,等不到今天,更不必与秦合谋,当我率六国大军威逼函谷关时,还有什么做不成的事?
以上几点请大王明鉴!无忌自知手握军政重权,难免被疑,请大王缴回兵符、相印,乃为布衣!”
信陵君已察觉到魏王对自己的疑虑,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使他不能不把满腹酸怨,铿铿锵锵、掷地有声地全都倾泻出来。
众臣一齐跪下:“大王,相国言之有理,切不可中秦人之计。”
魏王也知道这些辩解无可批驳,全是实情,自己再坚持否定态度会犯众怒,便立刻转怒为笑:“众位爱卿请起,寡人不是三岁幼儿,岂能上当受骗?相国若果真与他同谋,他为什么还要派人来行刺?无忌也别耍小孩子脾气啦,别遇点儿风浪就撂挑子。”
难得大王如此明白,众臣高呼万岁,满天乌云散开,高高兴兴退朝,急忙回去吃饭。但是,回到后宫的魏王,却食无味、寝不安,心情越来越沉重,这封信无论真假,都引起他一连串的联想……
不能不承认,无忌自担任相国以来,真正是摒弃前嫌,为国操劳,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尽管他出将入相,手握军、政大权,自己也明白他可以便宜行事,先斩后奏,但他对自己一直是既坦率、又尊重,事无巨细,都尽可能做到事前请示,事后汇报,从不擅自做主,目中无人,根本看不出半点儿有夺王位的野心;更让人欣慰的是无忌执政后,既因他的名望,更由于国富兵强,各国纷纷与魏交好,尊崇备致,使自己在列国中的地位,甚至高出秦王,再不用忧心忡忡、想方设法、用土地财宝去向秦王奴颜婢膝、讨好献媚,让自己真正体味到身为国王的尊贵与快乐。
正因为他尝到了“国王”的甜头,才更怕失掉这个宝座,也更想把这个宝座传给子孙,世代相传。
然而,承载宝座的基础中却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这是弟弟拼力奋斗的硕果,自己只是坐享其成,可怕的是弟弟又完全有收回果实的力量!做为一个“人”,无忌就真没有追求权力和享受的欲望?当然,在“名誉”的束缚下,他可能不敢肆意而为,但从内心里说,魏王不敢绝对相信,尤其是“平分天下”比只做“魏王”具有更强烈的诱惑力,虽然自己从没敢奢望过,但就是想一想,也一阵阵面红耳热、心跳加快,难道无忌就真的无动于衷?
而且,秦国虽然打了败仗,但实力仍然很强,执政的吕不韦又狡诈多谋,绝不会因为一败就放弃并吞天下的这个目标。应该承认,无忌是他们实现目标的最大障碍,但既然用刺杀的手段不能奏效,就不妨利用无忌,先吞下一半天下,日后再寻找机会吞下无忌的那一半,也未必不是妙计,所以他们有可能拉拢无忌。从不讲信义的秦国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甚至不通知无忌就动手把自己弄下台、拥立他也不是做不到!
增说的不无道理,无忌现在可能不好意思取代年老的哥哥,可惜增太懦弱了,根本就不是叔叔的对手。从古至今,逼宫夺位、骨肉相残,甚至父子为敌的悲剧数不胜数,即使无忌不忍,他那些属下为了攀龙附凤成就功业,也会把自己的子孙铲除干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勿临渴而掘井,须防患于未然,这个“魏王”的地位,因弟弟而显赫,却也会因信陵而丢失。翻来覆去想了多半夜,他对信陵君那点儿本就建立在散沙上的信任,终于动摇了,天还没亮就悄悄派人去请辛垣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