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决战邯郸(五)
作品:《战国风云之侠义篇》 突然,战场的一面响起疾风骤雨般的鼓声,迎面招展的帅旗上绣着斗大的“信”字,旗下信陵君顶盔贯甲,手挥长戈,骑着心爱的黄骠马,飞驰在全军的最前边……
不需再做任何动员了,几百辆战车,几万名将士,齐喊杀声震天地,车轮滚滚似雷鸣,紧随着信陵君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秦军。朱亥的部队不禁精神一震,把伤痛、饥饿、疲乏刹那间全都置之度外,与援军一同猛追猛打,十几万秦军竟被逼回营内。
信陵君亲自参战,使秦王的神经也紧张、兴奋到极点:他对信陵君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坦率地说,最初范雎向他介绍时,他根本没把这个“贵公子”放在眼里,只是为了照顾丞相的“面子”,也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考虑,才同意以“招亲”的名义诱骗信陵君来咸阳;从青鸾公主因倾心而私放信陵君后,他才意识到这个“贵公子”不但不是一般的纨绔子弟,还真是“人中之雄”,的确应该另眼看待;直到“窃符夺军”,尤其是朱亥的前锋突从天降,给秦军以沉重打击后,他才把信陵君当做自己的敌手。
然而,秦是“常胜之国”,尽管也曾有过几次战败的记录,他都已从中找出了根本的错误和教训,认识到都是原于“轻敌”。这一战,是他亲自“坐镇”,不但是不能败,他也相信以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秦军的实力,必能灭信陵!
虽然王龁的十几万人退回营内,秦王还是予以谅解:经过近五小时的血战,这些人已经疲惫不堪,自然挡不住信陵君亲率的生力军,可以下去休息。其实他早已料到信陵君一定会率军援救朱亥部队,所以早就为信陵君专门准备了二十万气力充沛的第二梯队。你魏军再勇猛,此刻最多也超不过六万,己方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再创一次“长平大捷”有何难哉!
从营门陆续出去太慢,自己等不及,信陵君其实也不容许,秦王一声令下,把十几里宽的营棚毁为平地,二十万大军呼啸而出。
无需考虑,信陵君即使战到最后一兵一卒,全军覆没,也绝不会后退一步,因为他已没有退路,摆在他面前的,或胜或死,只能选其一;而决心在此一战消灭信陵君的秦王,既然已握有绝对优势,更是只能胜不能败,不惜竭尽全力。所以双方都处于破釜沉舟,决一死战的状态,刚一接触,几十万人便展开了一场大混战。为了激励士气,也是遵循秦军的传统,秦王又号令全军:活捉信陵君,封万户侯,赏万金;得死无忌减半,封五千侯,赏五千金。
对于秦军将士的大部分人来说,积一生征战的功劳,也未必能得到这份“重赏”的十分之一,而现在,信陵君就有如一盏希望之灯,放射出耀眼的光辉,在他们眼前晃动。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也催发出大量狂人,他们只看到“万金、万户侯”,而不去考虑自己是不是人家的对手,便纷纷如投火的飞蛾,扑向信陵君……
一员秦将望见大旗下的信陵君,便丢下正与自己激战的芒豹拍马赶来,刚一照面,挺枪便刺,信陵君挥戈一拔,使对方的枪尖偏过,两骑相错不过三步,信陵君回手一戈便把那家伙挑到马下。秦军这才知道:原来这块儿“肥肉”并不容易吃到口,相当扎手。
但是追逐重赏的勇士太多了,他们有的以为自己比“上一个”技高一筹;也有的是心存侥幸;最卑劣者还有想趁火打劫、乘机捡别人便宜的。但无论出于那种心理,不分官兵,却都必需接近信陵君,刹那间,信陵君的周围聚集了上万个敌人,为了能与信陵君交手,甚至不惜把身边的“自己人”打落下马。
辛环一看情况危急,率领卫队迅速把信陵君围在中心保护起来。信陵君不好惹,这些卫士更不好惹,他们个个都是精选出来的武林高手,枪挑、刀劈、锤砸、箭射,把拥过来的秦军打得落花流水;尤其辛环掌中一对链子锤,指近打远,锤无虚发,骨肉构成的脑袋,碰上就碎,而且他还专爱朝脸上打,命大不该死的,也是被打塌了鼻梁,掩面而逃。
然而,“万金、万户侯”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一批被打散了,新的包围圈很快就又形成,使信陵君时刻都处于危险之中……
但由于秦军的注意力主要都放在信陵君身上,便给苦战中的其他魏军将士减轻了不少压力。当然,他们不会乘机喘息,而是乘机反攻,为了支援信陵君,他们又在后面掩杀包围圈外的秦军,锲而不舍、咬住不放,严重影响了秦军对信陵君的攻击,迫使蒙骜不得不命令几支部队回过身来与这些魏军激战,结果,又减弱了直接攻击信陵君的力量。信陵君根本就不打算“喘息”,乘此机会指挥部下先冲出重围,然后就又杀向陷于混乱的秦军。很快,在他的周围又形成了新的包围圈,又出现了魏军的继续援救,周而复始,一次次的反复,结果使更多的秦军参与这种“滚雪球”……
无数的鼓鸣、马嘶、人喊,武器撞击的叮当之声,谱成一曲“战争交响曲”。它的宏伟壮烈,也许能得到某些人的欣赏,但那些成片、成堆躺在地上爬滚的惨叫、哀号所构成的不谐和音,不更能震撼人们的心脾吗?
从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形成了以斩获敌人首级的数量来论功行赏的制度:在战争中越是大战役、杀的人越多,得到的奖赏就越多,封的爵位也越高。所以军官们都是踏着成千上万的尸骨而爬上来的,这也是秦军在战场上人人争先,特别凶悍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过几十天的休整,魏国将士的思想则进入另一个境界。满腔的热血,在为“义”而沸腾,“援赵卫国”是他们的作战目的,多消灭一个敌人,就多尽了一份自己的责任,而绝无个人的私利,所以无畏无惧;秦军并不缺乏作战的勇敢,却不能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因为就算你杀人成千上万,如果换不来奖赏也于己无益,所以在作战中,在军令允许的范围内,他们要尽可能的获取杀敌的标识,甚至亲朋好友间为了争夺一颗首级而反目成仇的事情也屡屡出现,更免不了避难就易、趋重弃轻,因而贻误战机影响战斗。何况信陵君的价值是“万金、万户侯”,远非一颗敌兵首级所能相比,也就难怪秦军一发现他的踪影,便放弃原来的敌手纷纷朝他奔去。当然,“擒贼先擒王”,并没违背兵法,但若是把他当做“奇功”来争夺,就会使作战方向偏移。
由于信陵君一次又一次陷入重围,却能一次又一次的突围,也就使秦王胸中的怒火越烧越旺。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将士在信陵君这怎么就这样无能,二十多万人竟然消灭不了区区四五万魏军,捉不住这个魏无忌?盛怒之下,他竟要派出自己的御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