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嫁祸于人

作品:《战国风云之侠义篇

    坦率地说,从开始王稽就没安好心,知道唐雎送礼必有企图,但人家口口声声说只是出于感旧恩,叙旧情,终究还不能揭穿他的“特工”身份,所以也就敷衍着以话套话,等待时机,一旦唐雎提出与军事有关的要求,就可以砍了他的头传送秦王大营,自己既立了功,又可把那千金吞没,一举两得。
    他以为唐雎处于他几万人的大营中,只有束手被缚,却不料唐雎一步跨到他近前,从袖中抖出一柄短剑:“嚷什么?此乃‘鱼藏剑’,可穿重铠!”鱼藏剑,乃当年吴王阖闾为夺王位而交给专诸刺王僚的宝刃,杀王稽只在呼吸之间,王稽的脸都吓白了,卫兵们已闻声入帐,还算他反应得快,吩咐下去:“上酒。”
    唐雎这才把剑收回,又坐到坐位上:“王将军休慌,唐某非为害你而来,反倒是要让你发一笔大财,公子应允,您若肯帮忙,过河之后还要以万金相谢,这区区千金,不过是定金。”
    万金?汉以前的币制:以一斤为一块的黄金为“一金”,一万金子可以堆成一座小山,“万金”的光辉足以耀花人的眼!除了大国王室和高爵位的贵戚,就是多年的卿相也很少能拥有这么巨大的财富。至于王稽之流,连见也没见过,甚至想都不敢想,以至使他不禁脱口问出:“真的?”
    唐雎微笑,但鄙视他的目光却仍然严峻:“信陵君何曾失信于人?”
    对信陵君的许诺,的确不必怀疑,但王稽还是哭丧着脸摇头:“秦法严酷:败则坐家,叛灭三族。在下认可战死于公子之手也不敢借道,此事稍有泄露,王氏无遗类矣!”
    唐雎端起酒杯一口喝干:“王将军大可放心,只要您肯配合,我们可以做得天衣无缝,自有郑安平去担责任,而您还能为捍卫河防而立功;坐拥万金,日后就是不当官了,子孙也可永享富贵,这样好事,可是千载难逢!”
    王稽却还是不放心:“您,您怎么才能保证我的安全?”
    唐雎大笑:“只需您听话!”然后附到他身边悄声说:“如此,如此,事必无误。”
    王稽的额上直淌凉汗:“这也太损了吧?真的万无一失?”
    唐雎轻轻拍拍他的后背:“秦王如果追究,你一口咬定是郑安平的失误,他已不能辩解,自然以你为准,而且他与范丞相八拜之交,有了失误范相必要遮掩,不肯细究,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谁还往你身上想?再说,公子就是到了邯郸也不过是尽其心意,必然师败身丧,秦王大胜之后心里高兴,也不会再去追查魏军怎么渡河的事儿了。您稳收万金,还怕什么?”
    王稽勉强抑制住身子的颤抖,但上下牙还是不住的磕打:“我,我,怎能不、不怕?”
    唐雎沉下脸来:“怕就别干!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择,我不勉强,坦率地告诉你,这笔财还是公子特意照顾你的,否则,你以为我们去找郑安平不比你这儿还顺利吗?”
    王稽心往下一沉:“不错,谁见了万金能不心动?何况他们之间也有交情!若是郑安平答应了,必定要嫁祸于我!”反复衡量之后一咬牙:“好,听您的。”
    唐雎回到大营,扼要地报告了谈判经过,只轻描淡写地说是顺利完成任务,对于王稽在其间几乎危急自己生命的那一段插曲,竟只字没提,因为夸耀自己在他们看来是件可羞的事。
    关于将嫁祸于郑安平的这一策略,估计信陵君必要反对,所以他只同冯谖、朱亥等研究后制订了行动细节,这样做虽然不够光明正大,“非君子所为”,但不能保证王稽的安全他就不同意“借道”,出于战争的需要,只得“缺德”了。
    李同的“百人偷袭”,不仅逼退秦军,减轻了邯郸的压力,更重要的是鼓舞邯郸军民,激起战斗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裴云拼命送来的消息,则如沉沉黑夜中突现一抹黎明的曙光,让已准备与城俱亡的邯郸人眼前闪烁出希望的光辉。长平战后,失败的耻辱、丧亲的悲愤,一直压抑在他们心头;一年多的围困攻打,更把几十万人推到毁灭的边缘,忽然间又出现生机,怎能不让他们欣喜若狂?他们兴奋地互相传告: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信陵君一定会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报仇雪恨的日子,就要到了!
    当然,邯郸城内的处境也已困窘到极点,从实行“统筹配给”后,连王宫里都得数着米粒做饭;只要能够拿武器的人全都上了前线,却都穿着破烂的衣服守在寒风中;饿死、冻死、病死的尸体躺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他们能支撑的力量已达到极限。
    羞恼成怒的秦军却加紧了进攻,从裴云通报军情后,尽管秦王相信以信陵君为首的六国联军已经瓦解,但究竟还不能十分放心,为保险起见,还是以尽快攻下邯郸为上策,所以竟用了十分的力气。
    双方都在破釜沉舟地进行最后一战,同时,秦军对邯郸实施的“坍城工程”也接近尾声,邯郸的存亡只看信陵君能否如期出兵。
    好在信陵君方面也在尽最大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一项又一项准备工作。打通王稽,应该说消除了最后一道障碍,信陵君长长地出了口气,高兴地向冯谖致意:“无忌若能成救赵之功,全靠先生运筹帷幄、神机妙算也!”
    冯谖摇摇头:“如此大事岂属一人之功?没有公子的威望和胆识、没有侯先生的谋划安排、没有如姬主仆舍命窃符、没有唐、朱各位的操劳奔波,仅冯谖自己什么事也办不成,更何况还需数十万士兵的浴血奋战呢!”
    冯谖可以自谦,但信陵君却深知这位“军师”所起的重大作用,不禁赞叹道:“不矜己功,乃见先生之高风亮节也!”冯谖轻轻地叹口气:“弟兄们都在呕心沥血、不辞艰险,可谁又自我表白过一句?咱们做的那些努力,还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将在明天的战场上见啊!”
    信陵君点点头,却又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明天!明天咱们就要踏上援赵邯郸与秦会战的征途了!多少人望眼欲穿,多少人为之流血牺牲!这一天终于到了!”
    按规定计划,由唐雎和朱亥第一批部队先渡过河去扫清障碍,占领渡口,然后信陵君率主力出发,先头部队三更前就要行动,所以大营中都已秣马厉兵、整装待命。毕竟是即将投入酷烈地战斗了,所以大营中的气氛紧张而又严肃,竟是静悄悄的,致使报时的击柝声显得更加清脆,主要将领们则都聚集在信陵君的大帐中,等待着……
    突然,一小队铁骑风驰电掣奔到营门,为首的坐在马上高喝道:“快让信陵君出来,魏王有旨!”
    其实,这是魏王写给信陵君的亲笔信:
    “……弟激一时之义愤,窃符杀将,罪固不可赦,然情而有原。寡人念手足之谊可以不再追究,所夺之军则必须撤回。秦,乃今天下之最强者,雄兵百万虎视天下,稍违其意便朝发夕至,毁城屠城无不用其极。各国莫不恨之入骨又奴颜婢膝以求其欢者,如羊畏虎,力不敌耳,楚、赵之残破,足为前车之鉴;
    自苏秦鼓吹‘合纵’以来迄今已数十年,几起几伏,都是画饼充饥毫不足持;今楚、燕各国虽先加盟,然秦王仅致数字便都观望不前,其意也:弟胜则进,弟败则退。试想,以八万魏卒敌秦王亲率的五十万,你有必胜的把握吗?一旦战败的后果你认真考虑过吗?
    秦王前天又派使到大梁相告:魏军如果执意救赵就是秦国不共戴天的死仇,攻克邯郸后必移师大梁!
    三晋之中,赵为最强,只因贪上党之利与秦为敌,结果四十万军毁于一旦,天下人谁不为之胆寒?魏之实力比赵减半,十万精锐又控于弟手,如果丧败,竭魏国之遗力还能与秦对抗吗?大梁陷落,我身死不足惜,但魏国的宗庙社稷,百十万生灵也将因你而被毁,到了那时,你又于心何忍?
    救赵,就是引火烧身,望弟勿拘于‘侠义’虚名,而要为宗庙、社稷、百姓着想。兄不是以‘国王’的身份下命令,而是做哥哥的求你了,别给魏国引来灭顶之灾啊!……”
    信陵君看完,什么也没说便递给身边的冯谖,自己则走到案下,背着手踱来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