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再涉红尘

作品:《战国风云之侠义篇

    长平之战,白起以伤亡十万的代价,歼灭赵军四十多万,是秦军战史上的最大胜利。但对白起来说,还不过是他大展宏图的一个前奏曲,他还要乘胜消灭赵国,然后、然后……直到使秦军的铁蹄所能到达之处,都列入秦国的版图,建立空前绝后的丰功伟绩!
    当然,经年苦战之后,部队需要休整,兵力物资也需要补充。一面上报秦王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一面进行攻打邯郸的各种准备。
    不必再做论证,谁都知道白起必要乘胜进击。而赵国的实力几乎损失殆尽,军械物资更是荡然无存,国库、民仓都已空得对不起耗子,更兼惨败之后,举国陷于悲痛惊恐之中,人无斗志,还能拿什么、怎样迎敌?
    赵孝成王此时又悔又急,心如油煎,形势如此严峻,不能总是以装病来躲避谴责,上朝后,就向群臣询问对策。
    怎奈群臣在庆贺赵括“连连大捷”时过于兴奋,已把话说尽。现在一个个的嘴上好像贴了封条,连眼睛也睁不开,直盯着手中的笏板,比“坐帐”的新媳妇还稳重,恰似那庙中的泥胎,面无表情,任赵王连连催问,就是一动不动、一言不发。气得赵王真想破口大骂,可是再一想,自己还什么资格骂别人?只得宣布散朝请诸位回家去筹划救国妙计。
    平原君回府后马上召集“上宾”们商议。
    为了表示自己不是“白吃干饭”的,大家们确是挺积极地争先发言。
    身高九尺、玉面美髯的东方虎慷慨激昂地首先表态:“没有军队,缺乏武器怕什么?我们可以去发动群众嘛!号召男女老少齐上阵,拿起钉耙、锄头、擀面杖,轰轰烈烈地同白起再大战一场!我可以去组织一支娘子军,面临国破家亡,她们一定不怕流血牺牲,为保家卫国而战斗到最后一息!”
    东方虎是在青楼花巷中的调情健将,但由妓女们组成的“娘子军”,能有多强的战斗力?
    好在平原君为人忠厚,并没有把东方虎的夸夸其谈视为废话,只是叹气:“国中现在多是妇女儿童、老弱病残,这样的群众发动起来,就是再不怕死,也抵挡不住凶悍地秦军啊!”
    白发苍苍的角里先生太老了,锐气消磨,不敢明争,便想暗计:“听说焦山上住着一位‘终无’仙人,乃助姜子牙用‘钉头七箭术’治死黑虎玄坛赵公明的那位陆压先生的传人。何不把他请来,做个草人写上白起的生辰八字,也用‘钉头七箭’取白起性命?主将一死,军心必乱,可以不战而胜之也!”
    孟超年富力强,武功也好,对角里之计,一阵冷笑:“老先生是在梦中给我们讲《封神榜》吧?您真信过尚有‘钉头七箭’之术?要杀白起,还不如让我去,给他个‘金风已动蝉未觉,暗算无常鬼不知’,夜入秦营,给他一刀!”
    这个办法比较实在,想通过暗杀阻止秦军,但你孟超有多高深的武功,能深入二、三十万大军的秦营中心而不被发觉?那白起身经百战,杀人无数,仇敌遍天下,岂能毫无防范,任你宰割?退一步说,就算杀了白起,仍有王龁、蒙骜、司马靳诸将在,并不能阻止秦军攻赵。
    公孙龙以“文”见长。武的不行,就主张再举“合纵”之旗:“由在下游说各国,重订抗秦之盟以救赵危。”
    这位公孙龙在当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辩论家,曾出著《公孙龙子》一书,口舌上很有一套。但远水不解近渴,游说之功,非经年累月不能见效,而白起一旦进军,八日之内就能抵达邯郸,等你先生把五国说服同意加盟时,赵国君臣只怕早已入“枯鱼之肆”了!
    公子闵提议:“打不过就跑”:当前形势已无力再战,只能撤出邯郸作战略转移以避其锋,然后再想办法以甘言厚币向秦求和。
    这个主意也不错,问题是往哪儿跑?跑到哪儿才能够避开或挡住秦军的追赶?如果秦王有灭赵之心,就绝不会允许谈和,哪怕你跑到天涯海角他也要把你拘住,就算能躲避一时,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七嘴八舌地,又有不少人出了不少主意,可惜翻来覆去还是那些带馊味的一堆废言。以平原君的“聪明”都能听出于事无补,急得吃不进饭,睡不着觉,肿起腮帮子闹牙疼,“牛黄解毒丸吃了几大筐也不顶用。实在没辙了,连怎样殉国都做了安排,虽然嘱咐夫人保密以免人心惶惶,但夫人却免不得让侍婢们预做准备,以免临事慌张、措手不及。这些侍婢哪个又没有几位亲朋知己?所以时间不长,全府就消息传遍,乱成一团,勇健的筹谋逃命;怯弱者哭天抹泪;三千门客中,天天有人不辞而别,可怜堂堂平原君内外交困,邯郸市民中纷纷传说平原君已备下耗子药……
    就在这火烧眉毛、文武君臣们束手无策之时,门上忽报:“虞卿求见!”平原君有如溺水的人遇到一块木板,顾不得穿鞋戴冠,连奔带跑地迎到大门,一把抓住虞卿的手便抽抽答答地涕泣不停,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扯着虞卿往屋里走。
    也难怪平原君情绪失控。一则,他深知虞卿的才能,视虞卿为“救星”,使自己有了“主心骨”;再则,面临危难之际,别人纷纷开溜,唯恐跑得慢,虞卿却自动送上门来,怎不让他感动?
    虞卿的祖上,是被晋献公用“假虞灭虢”之计吞掉的虞国人,虽然与他相隔年代已久,但世代相传的亡国之痛却在他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在列国游说士中,他不但能言善辩,更以抑强扶弱著名,颇有侠义之风。十几年前,当廉颇向蔺相如挑衅时,他正在邯郸,一番说教,便拨云散雾,使廉颇顿悟前非,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促成了万古流芳的“将相和”,与廉颇、蔺相如也结成莫逆之交,为赵国的稳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赵惠文王因此赐他黄金千镒,拜为上卿,蔺相如病后,他又代理相国。
    魏齐得罪秦相范雎,被秦国追捕甚急,逃赴赵国,赵王又不肯收留,反要把他献给秦王,最后只得向虞卿求救。论天下肯于藏天匿与秦对抗者,只有信陵君,但魏齐却是因为信陵君求他不要迫害范雎遭到拒绝,而与信陵君反目成仇,去投奔信陵君,恐怕不会被接纳。虞卿毅然挂印于堂上,亲自送魏齐去找信陵君,信陵君果然不愿帮魏齐,魏齐既羞且愧,又走投无路,自杀而死。虞卿斥责信陵君心胸狭隘不配“侠义”之名,立誓绝交,信陵君深恨与他失之交臂,悔恨不及。既已挂印辞官,又没救成魏齐,虞卿感慨世情,心灰意冷,不再游宦,隐于白云山中著书自娱,或评或议,编成《虞氏春秋》。虽然过的是粗茶淡饭、藜藿为羹的清贫生活,却也悠然自得,不以为苦。
    忽一日听到赵军长平惨败的消息,料知赵国朝中已无抵御秦军之人,心中非常焦急。自己虽已绝意于功名、不想再涉入红尘纷争,但那白起以残暴著名,杀降屠城是他的拿手好戏,大军过后的城乡,往往是不闻鸡鸣犬吠之声,成为无人烟的一片废墟。楚者郢城便是先例,一旦邯郸城破,赵国百姓将蒙受的苦难就更不堪设想,自己毕竟在赵国生活了几年,怎忍心坐视他们成为屈死冤魂?所以才匆匆重返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