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渑池赴会
作品:《战国风云之侠义篇》 上次要换宝玉,这回又约赵王。题目一个比一个难做,手段也越来越毒辣,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人家主动向你发出友好和平的讯号,你若拒绝,舆论评议自当倾向于秦,赵则理屈;更严重的是表露出赵力弱心虚,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不说,“弱者人欺”,在战国时代,不定谁都敢打你的主意,秦就更不把赵放在眼里。必须挺起腰板做人!但就是这位秦昭王,登基不久便邀楚怀王到武关和谈,也是要“约为兄弟”,结果竟把“老兄”给掳到咸阳,终使楚怀王客死异乡,留下无限遗憾。武关离楚都郢城还不算太远,而渑池则地处边境,秦军可朝发而夕至,赵往返都需半月二十天,一旦救援不及,后果不堪设想!
平原君坚决反对。赵王看看廉颇,廉颇低头不语,这事儿不比打仗,那是自己到战场上去冲杀,现在要让大王亲自到第一线上去冒险,一旦有失,牺牲了自己也不抵万一,他不敢拿主意,实际上也没主意。
蔺相如虽已官居上大夫,但资历尚浅,需先听重臣们的意见。但“重臣”们如平原君等只是一个劲儿地反对赴会,至于怎样答复秦王似乎还都没做考虑,这又是一场对秦的“外交战”,廉颇不献一策,其余几位支支吾吾说出的,也都是不痛不痒的废话。
赵王耷拉着脸,心里很不满,不过自己也明白,去或不去的后果都难预测,直接涉及到自己的安危,没有万全之策,谁敢轻易选择?咦,蔺相如呢?他也拿不出主意吗?赵王不禁瞟了他一眼。
蔺相如知道该让自己发表意见了,轻咳一声,坚定地说:“臣以为应该赴会。”
话一出口,文武重臣们大吃一惊,目光唰地一齐射向蔺相如,廉颇几乎站起来……
赵王阴沉着,很不高兴,却还是点点头:“你说下去。”
蔺相如镇定自若,侃侃而谈:“秦王一次又一次地出难题,既是向我们施加压力,也是在摸我们的底。如果不赴约,我们在舆论上就先输一场;秦以后也就更加肆无忌惮地欺负我们;反之,我们越强硬无畏,他们越不敢轻举妄动!”
廉颇点点头,他很理解精神状态在斗争中的作用,战场上并不乏斗志昂扬的少数打垮萎靡不振、瞻前顾后的多数的实例。
平原君摇摇头:“这些道理我懂,但大王去赴会,安全有保障吗?”
蔺相如一拱手:“恕臣直言,的确很危险,但在这战国纷争的时代里,何时何处没有危险?我们只能从‘危险’中争求生存的条件!危险是躲不开的,不敢斗争,最终就是在危险中灭亡!为了国家社稷,必要时大王也得去冒险!
当然,我们不能鲁莽地去冒险,还必须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做好切实准备,从最坏处打算,向最好里争取,准备的越充分,保险系数越高!”
廉颇有了兴趣:“你说得怎么准备?”
“大王行前,可先立太子为监国,由重臣辅佐,果然发生不测,国家根本不会动摇;但到那时秦挟持大王也没什么作用了,所以这一步也是对大王的安全保障;第二步,还要去两个得力的文、武伴驾保护。”
廉颇、平原君异口同声:“我去!”
蔺相如摇摇头:“辅佐太子监国的,必需是位高威重、能够迅速组织一个新的国家的重臣,这副重担,非二位莫属。后方的支援越强有力,前方的安全才能越有可靠保障。你们必需留下,伴驾随行的臣可算一个,这武将却要有一个既忠勇可靠、又有胆有识的人。”
平原君还是瞅了他一眼:“你去大王的安全有保证吗?”
蔺相如微微一笑:“再重复一遍,安全问题就是您去也不敢做绝对保证,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还是能把危险减轻;相如敢保证的是绝不让大王受到无谓的伤害,拼性命也会维护赵国的尊严!”
蔺相如要去保驾,赵王心中稍安:“蔺大夫智勇双全,既能完璧归赵,也必能保全寡人!”可怜惠文王,只求保全,比乃父差远了!
但“大王”终不是一块璧,还必须有一员大将带着兵才能把他送回来,但赵太缺乏人才!
平原君考虑了一会儿才说:“我倒想起一个人来,挺有胆识,可惜只是个‘田部吏’,名叫赵奢,很能干。”
“一个收租税的小头目?”廉颇摇摇头:“能行吗?就算武艺高强,护驾可不比打仗啊!”
蔺相如却是另一种观点:“您说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最初投奔我时,因为能写会算,就推荐他当了田部吏,不料我府中违期没交税,他竟带人把我的九个管事捉去依法议罪、砍头示众,还通知我交罚金。从我府中出去的竟一点儿面子也不讲,令人实在难忍,便怒冲冲地斥责他。怎知他却批评我:‘法律是国家存在的保证,如果为了维护您的尊严而纵容他们违法,法律的力量就会被削弱,造成人心松弛,动摇国家之根本。一旦外敌入侵,赵且不保其国,君岂能全己家?以君之贵,违期纳税是小事,但因此而引起连锁反应的影响却是严重的,我斩您府中的人,正是要全国人民都看到法律的严肃性!’所以,我感到这不是个一般人,后来,同他谈论兵书战策,也很精通。”
廉颇最佩服的就是这种不畏权贵、敢于硬碰硬的,听了平原君的介绍非常赞赏,蔺相如也微笑点头,既然这三个人看好,赵王即封赵奢为中军大夫,率两万精兵护驾。
既然“不拘一格降人才”,蔺相如也推荐了一个:“臣友之子李牧,自幼就摆豆为兵,为人深沉好学,善用奇计,现为廉将军裨将,臣欲用之为奇兵,迷惑秦人。”
蔺相如要走个“小后门”岂能不准?赵王也授予“游击”之职。其实李牧是李兑的侄儿,廉颇收于帐下,也知其才想重用又不敢公开提拔,只得屈为帐下小卒,等待时机,今日却被蔺相如荐出!
赵奢从此成为赵的名将,曾大败秦军;李牧则是赵后期抗秦的主要将领,可说是一身而肩赵之命运,他死后,赵便灭亡……
安排已定,赵惠文王如期赴会,文武众臣送到三十里处,平原君和廉颇率太子丹跪在王驾车前:“大王此去,往返一个月的时间足够,如果超过时限您又不能及时通知我们原因,臣等就要奉新王登基,绝不能让秦军带着您兵临城下来要挟,使国家陷于被动。社稷为重,休怨臣等忍心弃王也!”
惠文王心中一酸,也不免泪眼婆娑:“相国、将军一心为国,可相机行事,寡人何怨之有?国门一出,这千里河山便尽托二卿之手,好自为之吧!”
生离死别,众臣一齐掩面,蔺相如颜色不变,只一拱手:“诸位放心,在下必尽心尽力保全大王有去有回也!”随即下令:“出发!”
行前备战的气氛就很紧张,渑池会上更是剑拔弩张、针锋相对地展开一场“政治战”,虽不流血,却无比紧张。
会谈是在酒宴上进行,在吃喝中办“正事”算是中国的“国粹”。但秦王如约,果不谈“政务”,一边殷勤劝酒,一边打着哈哈说些不痛不痒的客气话,甚至以“闺帏秘事”打趣,让人只感虚伪、毫无真诚;尽管满嘴友好,却没提出任何“友好”的具体措施。赵王当然也没抱什么奢望,只是有一句没一句地跟着哼哈应付,对秦王说的那些其意难测或明显挑逗的语言,就装傻充愣,给他个“顾左右而言他”,但盼着把这次“友好聚会”快点儿熬到头。
酒过三巡,秦王似乎有些醉意,情绪特别兴奋,起身走到台边,指着辽阔的东方大地,轻轻吟唱:“赳赳群山兮,皆为我城;滔滔河水兮,皆为我池。”回头问赵王君臣:“寡人之歌如何?”
他这么一指,恐怕不仅侵犯了赵的领空,连领土也划了进去,但毕竟只是意走空灵,还不能定为实质性挑衅,侍立在赵王身边的蔺相如笑了笑:“大王好广阔的心腹,真可谓气吞山河,出口成章一副好嗓子,对音乐有研究!”
秦王很谦逊:“不行、不行,通俗歌曲还能哼两句,高水平的就拿不出来了。”眼望赵王:“贤弟可有雅兴高歌一曲?”
惠文王苦笑着摇头:“在下不敢献丑。”
秦王装模作样地点点头:“对了!听说赵人皆善于鼓瑟,贤弟其技必精,最近有人献一宝瑟恰好带在身边,请为寡人弹奏一曲。”
不等赵王表态,内侍已把一张瑟摆到赵王面前,显然早有准备,形成这种气氛后,逼你上架,仓猝间不知应否拒绝,又确好此道,只得红着脸弹了一曲《湘灵》。
一曲方终,秦王鼓掌:“妙绝、妙绝!比宫中赵姬弹的强多啦!可惜不能经常聆听。”
秦相魏冉过来奏报:“今日盛会应载之于史,留为千古佳话。”便向台下喊道:“秦御史请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令赵王鼓瑟!”
原来又是一个阴谋:堂堂一国之君,竟遵命在大庭广众献微末之艺,赵王岂不成为供秦王驱使取乐的“乐工”?这是羞辱,也是挑衅,赵王为自己上了这个当而气得满脸通红,却又无法发泄。
蔺相如开始也没意识到其中的阴谋,因秦王歌唱在前,还只当是君王间的消遣,所以并没阻拦。但他岂肯白吃这个亏?便不慌不忙地拿起一个大碗转到秦王案前:“赵王听说秦人喜欢击缶而歌,大王也必精于此道,席间无缶,可用碗代。大王请!”
原来秦的祖先是牧马人,夜间露宿野外,他们经常围着篝火敲打盛酒的瓦罐当乐器,边击、边饮、边歌。现在让秦王敲大碗,不仅是针锋相对的报复,也让秦王复现当年祖先们那种粗野原始生活状态,简直是对秦国的嘲弄!
秦王大怒:“尔敢戏我?让寡人敲大碗?”
蔺相如挺直了身子,平静地回答:“大王已与赵约为兄弟,就是平等地位,今日尽欢于此,弟为兄鼓瑟,兄陪弟敲碗,如何是戏?若说是‘戏’,则大王已先为之矣!”说着把大碗伸到秦王面前。
秦王语塞,气得嗓子走了调儿尖叫:“来人!”
秦国卫士纷纷手按佩剑向台上涌去,赵奢在台上一挥手,四名赵国卫士竟一块登台,手持宝剑,立在赵王身边。
一任众乱哄哄朝他奔来,蔺相如只举起大碗:“大王,您想恃强凌弱吗?三步之内臣可让血溅王身,天下缟素!”也就是说,大碗砸下,秦王的脑袋就得开瓢儿,卫士和臣下们的救援是来不及了,秦王又一次与这位“不要命”的相撞,而且要碎的不是玉璧,而是自己宝贵的脑袋。
秦国的臣下和卫士们一边狂喊着:“不得无礼!”一边扑上来想捉拿蔺相如,只见蔺相如须发皆张,眦角流血,回首呵斥:“还不退下!”声如霹雳,连做过大将的魏冉都连退几步,秦王吓得就差没钻到桌子底下,喝退众人连连哀告:“先生喜怒,我敲、我敲。”
蔺相如轻蔑地拿起一根筷子递过去:“请!”
叮当两声过后,蔺相如转身朝台下喊:“赵御史记下:某年某月某日,赵王令秦王击缶!”台下赵军欢声雷动,齐呼“万岁!”
秦相魏冉见蔺相如气势逼人,还想挽回面子,便当席而立,拱手向赵王:“今日两王相欢会约为兄弟,赵当献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的嗓音比他还宏亮清脆:“礼尚往来,也请秦献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见蔺相如针锋相对,毫不屈服,继续斗嘴形同儿戏太没意思,便摆摆手:“都别说了,今日原为兄弟尽欢,何须臣下放肆?演出节目到此结束!”连掴几杯,勉强终席。
原来他们是按着赵王不敢赴会做的安排,没想到赵王却来了,所以对怎样威胁逼迫赵王就准备不足,只得临时现安排几样,按原计划是最后把赵王扣留,但据谍报,邯郸已立太子为监国,事先就做了被扣的准备;护驾的赵军精神抖擞、斗志昂扬,附近山林中也有几处地方发现赵军踪迹,不知伏下多少兵马。赵国的骑兵很不好惹,深恐画虎不成反受天下耻笑,有损秦的威信,因此,尽管外交上又吃了亏,还是决定取消军事行动,签订“和约”,并以王孙“异人”质于赵,以最友好的姿态礼送赵王,各自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