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作品:《十国帝王》 或是今日阳光太明媚了些,耶律阿保机密布皱纹的面庞,看上去格外光彩辉煌,其中若有若无的笑意,更是有一种睥睨天下的气度,他温和地对那位北院契丹职官道:“爱卿素为朕之肱骨,数十年来,无论是随朕东征西讨,还是领军为朕开疆扩土,赫赫功业从未让朕失望过,契丹能有今日之鼎盛天下,爱卿独得三分功劳!”
即便此言有虚假成分,然能得耶律阿保机如此褒奖的契丹显贵,在西楼城中屈指可数,而此时被他称赞的职官,的确地位显赫,在如今国势强大,功臣遍地的契丹国中,他也堪称万人之上,虽不能说一人之下,但能位高于其人者,不过寥寥数人。而这数人当中,还包括皇后述律平和皇太子耶律倍、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这些皇帝嫡亲,由此可见此人分量之重。
此人,契丹北院夷离堇,耶律敌刺,字撒懒。
“攻占沙陀领地,此皇上固有之愿,亦我等臣子夙兴夜寐所求之事,主之所向,臣之所奋躯者是也!今皇上得此地,威加海内,足以令西国亲唐者威风丧胆,亦可令左顾右盼者认清形势,经此一役,我大契丹荡平西国,已只在旦夕之间。”耶律敌刺以汉人言谈的措辞、口吻说道,毫不掩饰他对耶律阿保机的赞美和崇拜。
契丹建国之初,便用各种手段引入大量汉人至国内定居,至南北院之制确立,汉官与契丹官吏分庭抗礼,汉人之学遂盛行国内,尤其受到显贵们的尊崇,契丹高位者,无不以识汉学为荣,俨然已成为一种风气。这与国家敌对无关,而是先进文化之固有魅力。但凡文化落后之国度,其国中有志奋发之士,莫不对他国先进文化趋之若鹜,实际上,契丹国制都是仿照汉人之国体而设,是以耶律敌烈之言谈用词,与汉人固有之习惯极为接近。
耶律阿保机将手中奏章置于高大的案桌上,双手十指交叉放于腹前,不无讥讽道:“李克用、李存勖原本就有沙陀血统,若是追根溯源,沙陀领地乃其祖宗所在之地,现如今沙陀为朕所占,而唐朝不能阻拦,以往朕视李存勖为虎狼,颇有忌惮之心,如今观之,其在入主中原之后,已是爪牙失锋、虎目失锐,连祖坟失守都不能顾之者,何惧之有?”
耶律敌烈道:“之前曾有传言,沙陀一部乃太宗之子蜀王李恪之后,今我大军攻占沙陀,而唐朝旬月无发兵迹象,此言也不知可信不可信。”
见耶律阿保机和耶律敌烈目光都投向自己,殿中一直未曾言语的南院宰相韩延徽,理了理思路,好整以暇道:“李世民之子蜀王李恪,一时人杰,太宗曾谓之‘英武最类我’,素得太宗喜爱,虽非嫡长子,常有争夺帝位之志。唐永徽四年,因受长孙无忌陷害,蜀王李恪牵扯进房遗爱谋反一事中,被诛。神龙元年李恪昭雪,其长子李仁官至左金吾卫大将军,在武后当朝时,因诛杀武三思、武崇训被武后降罪诛杀,其子李峒奔逃至沙陀,沙陀始有蜀王一脉。”
韩延徽一番话虽然简短,其中的人物命运和时代沧桑却是让人感叹,耶律阿保机慨然道:“竟是如此!”又问,“臧明,你可知如今之唐朝,谁人为李恪之后?”
臧明是韩延徽的字,他不假思索,“唐朝内外番汉副总管李嗣源,素闻为蜀王之后,只是不知真假。”
“啊,竟是如此!”耶律阿保机再次发出一声感叹,只不过此时说出“竟是如此”四个字,其含义明显与之前不同,他与耶律敌烈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深意。
“李嗣源者,英武敢战之将,固有谋略,为人风评甚佳,有中正之气,虽不通文墨,却风度斐然,不想竟是李恪之后!”耶律敌烈摇了摇头,言语中不尽是感慨,还有一些其他的意味。
耶律阿保机声色清冷地说道:“如此说来,那在幽云折腾得欢畅的李从璟,却也是李恪后人了!这小子倒是像他祖宗,勇武果决,也称得上文武双全,朕早就纳闷李嗣源一介粗人,怎生有了这样一个儿子,如今看来,若是有此血统,却也不足为奇了!”
说到这,话锋一转,耶律阿保机又道:“既然李嗣源是李恪之后,如今朕夺了沙陀领地,怎不见唐朝出兵来争,难道李嗣源也没了血性?”
韩延徽饶有深意道:“中原朝堂,向来喜欢尔虞我诈,内部争权,时人又多奉行明哲保身之道,只顾一己私利,眼前实在事尚且顾之不及,有几人会念那如烟往事?如今沙陀虽然被夺,于大多数人而言,利益并不受损害,若是李存勖有心倒也罢了,谁叫那李亚子如今沉迷享乐,无心国事,这时候,纵然李嗣源想要发兵,但无人呼应,自然也是有心无力。况且……”
说到这,韩延徽顿了顿,“况且如今李从璟领兵在外,手中雄师三万,更节度幽州五、六万边军,已是位高权重,让人忌惮,当此之际,李亚子怎会放心让李嗣源再领兵出击沙陀?天下人可不会忘了,当日灭梁,可是李嗣源父子为先锋,夺下的大梁城!”
韩延徽这话耶律敌烈不敢接茬,耶律阿保机沉思了片刻,忽然问他,“臧明,想那李亚子也是一代枭雄,朕之前与之对战,屡次为之所败,俨然不可一世。如今其入中原不过一年,竟然消沉至此,难道中原之享乐,竟如此迷人?”
“中原地大物博,奇珍异玩无数,人之想象有边际,而中原之财富无穷尽,倾一地之金银,足养举国之精兵;其地美人如云,各地风情又不相同,楚女多姿,越女善舞,蜀女多艺,魏女歌甜,赵女刚烈,不一而足,有如春风化雨者,亦有热烈如火者,人若不能尽观则罢,但入温柔乡,便如天堂梦,足能乐不思蜀!”韩延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为耶律阿保机描绘出一副超乎人力想象极限的画面,它如同一张巨大的甜饼,悬挂当空,让人垂涎三尺。
耶律阿保机怔怔半晌,伸手击案,“此生若能入中原,亲睹中原之胜景,体会中原之风情,不枉朕戎马数十载之苦!”
耶律敌烈站得位置没有耶律阿保机那般高,所以心思也没有那般野,他神智尚保持清醒,此时不忘提醒道:“皇上,那李从璟既为李恪之后,有不俗之血统,兼之此人智勇双全,难以对付,此番德光殿下在南边,会不会有困难?”
一句话将沉浸在幻想中耶律阿保机拉回现实,他哼了一声,眉眼中傲气与锋芒齐露,中气十足道:“李恪,不过一亲王耳,一生所为不外乎争权夺利,最后还是以败北命丧告终,朕起于微末,而为一国之君,创立大契丹万世功业,征服天下,朕之血脉,焉能输给李恪?!”
李从璟双眼微微眯起,握着马缰绳的双手并不曾挪动半分,面对眼前骤起的滔天波澜,大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的气度。
他的腰间,那柄随他征战多时的百炼精钢横刀,依旧稳稳沉在鞘中。古朴无华的刀鞘,早已在岁月和鲜血中沉淀出深厚的底蕴,即便投之于冰山火海,也能晏然从容,不惊不乍。
能得充任李从璟近卫,朝夕不离护卫其左右的锐士,莫不是百战军、军情处中百里挑一的精英,在过往的岁月中,他们历经磨难,一次次将来犯之敌毙于刀下,而始有今日随从他们军帅左右的显贵和荣耀,为无数人所眼红、羡慕。眼下,当有强敌再度来犯,他们义无反顾拔出长刀,不问来人,只问手中长刀,能再饮三碗鲜血否!
第280章 飓风过岗百草伏,谋大事者必影孤
在麾下锐士与敌展开对决,捉对厮杀时,丁黑手中两柄黝黑长刀,迎上了自“虎牙”上一跃而起,携雷霆万钧之势,悠忽一剑急速而至的那个飘然身影。
在丁黑冷静而总有些沉默的眼神中,没有对方宽袍长袖飘舞的出尘风姿,他所有的目光,所有的心神,凝聚成一点,落在对方犹如天人挥袖击出的长剑上。在他尚且短暂却沧桑的一生当中,他面对过无数江湖杀手,经历过无数次命悬一线的厮杀,正是在这种血与火的电光交错间,他的刀法日渐精湛,他的心性日渐沉稳,他的脚步日渐有力,他的刀锋日渐能杀人。
说时长,那时短,在丁黑的双眸中映出对方平静无波而又惊才绝艳的面孔时,他们手中的兵刃斩在一起,刀锋与剑刃,攻杀与守护,碰撞出摄人心魄、光耀刺眼的火花!
一圈看不见的波纹,在锋刃间激荡开来,两人的长发、衣袍在刀剑相遇那一瞬间,杂乱狂舞。
丁黑漆黑的瞳孔中,闪烁着炽热的火焰,那是愤怒,也是战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剑子古波不惊的幽深双眸,里面没有半分色彩,仿佛无论他做什么事,面对什么人,都不能引起他内心里半分波动。
相遇只是短暂,眼神的变化已在顷刻间完成,剑子返身再度跃起,丁黑砸落地面,双脚在泥土道路上击出两个半尺深坑!他眼中的震惊、骇然之色,随同他嘴角的血迹,一同涌出。
对方的实力让他意想不到。
在他十余年形成的认知当中,几乎不存在这样的力量。
然而事实如此。
所以他震惊、骇然!
剑子借力返跃的身子在半空悠然翻转,再度折回,依旧冷静的眸子里没有半分感情色彩,然而他手中的剑,再次挥斩下来。
丁黑发出一声低吼,眼中的他念尽数消散,双脚在泥坑中重重借力,挥刀二度迎上不可一世的剑子。
这一回,刀剑毫无花哨对拼发出的轻吟声更加清脆,然而也更加短促,剑子的长发呈现出一道圆弧,向后一荡,便再无异样,而丁黑的身子却再度倒栽回来,以比先前更重的力量,落到地面上。
丁黑伏低上身,弓着身子在道上疯狂后滑,双脚在泥土上犁出两道笔直的沟壑,在沟壑延伸出数丈之后,他终于将步伐稳住。满嘴鲜血,雪白的牙齿被染的通红,他抬起头,目光阴冷的看向半空。握刀的双臂虽未垂下,却已是颤抖不停,那两柄曾让他盛名一日高过一日,也曾为李从璟所惊叹的长刀,此时若有千钧之重,恍若紧握不住。
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
在丁黑抬头的这一刹那,剑子三剑,已递至他眉前!
他发出一声出自肺腑的震天大吼!
当年,在三河口之外的那座村庄里,他放下怀中久等数年而终究死去,娇躯已渐冰冷的小青,拔刀冲向百名梁军时,也曾嘶声大吼,但即便是那回,他的吼叫声也不如眼下浑厚有力。
一声大吼,用尽生命的力量,将长刀挥起,在长剑触及眉心之前,将其挡在体外。
琴音轻扬,黄鹂脆鸣,短暂的音符过后,丁黑仰头一口鲜血喷出,身子三度退离交锋之地。
而这一次,他如断线的风筝,倒飞十余丈,重重摔落在李从璟马前,再也无力站起身。
他败了。
在双眼不甘的闭合,握刀双手不甘的垂下之前,他眼中饱含羞愧、歉意,看了李从璟一眼。
他是李从璟的近卫首领,而如今,面对强敌,他却无力护卫李从璟安然如初。
但他也尽了他一个近卫的职责——他倒在了李从璟前面。
三剑击败丁黑的剑子,纵身扑来,如同流光滑过时空的隧道,将收拢岁月的剑尖,刺向李从璟。
丁黑是李从璟生平所遇个人武力最为高强者,且不说赢下剑子,连对方三剑都不能接下,满场近卫,还有谁能挡其剑锋?
别说挡,连触碰都碰不到!
剑子身形如燕,如鹰击长空,势不可挡。
一声轻咤,饱满怒意,凭空响起。一道鲜红身影,从侧面击来,以一种一往无前,取攻舍守的拼命姿态,于半道截向剑子,短刃当头劈斩而来!
第五姑娘。
她来不及多说什么,虽然她心中盛怒无限,却也只能化为那声怒咤。对方三剑便让丁黑丧失战力,其威胁性已然空前,但就是这样一个危险到堪称致命的所在,军情处事先竟然半分不知,直到对方以一种无可匹敌的姿态杀到李从璟身前,她才被迫应对,这将她长久以来积攒的骄傲击打得粉碎。
她咬碎了银牙,也要将此人拦下。
然而,连以个人武艺为尊的丁黑都不能稍稍阻拦剑子,相比较而言“武艺平平”的第五姑娘,又如何是对手?
剑子长剑随手一挥,第五姑娘的怒叱声方落,身子便如撞上石墙的皮球,被狠狠弹了回去,摔倒在人群中,恰如离枝掉落的红花。
马背上的李从璟,将剑子出现之后,短短时间内发生的一幕幕都看在眼里。
自打对方突兀出现在眼前,李从璟便知道,今日所遇之劫难,恐怕是他生平所仅见,对方的危险性之大,已然远远超过过往任何一回。
在李从璟亲至檀州的情况下,对方犹能躲过斥候、军情处眼线编织成的大网,不声不响埋伏于前路,在他出现于此地时骤然杀出,本身就已说明,对方不仅仅是绝非易与之辈那么简单。
更深一步看,对方既能避过军情处的眼线,就说明他们对军情处了解的十分透彻。既如此,他们既然动手,就说明他们有充足的把握,在军情处、近卫处的护卫中,将李从璟斩杀。
而他们堂而皇之一举杀出的姿态,无疑证明了这一点。
这是前所未有的危局,不仅在于对方实力强横,出其不意,更在其对李从璟身边的力量,已经了然于胸。而无论是军情处,还是李从璟本人,对对方竟然一无所知。相比之前者,后者更为让人恐惧!
天下很大,总有你未到过的地方,总有你未见过的人,总有你未听闻的事物,总有你掌控不了的东西。
行走于天下,争霸于天下,不仅是在与强敌共舞,也是在与未至相搏。
险境无常,生死难测,随时都可能粉身碎骨。
然而,争霸天下之所以让人迷恋,其魅力何尝不是正在于此?
正如王权争霸的路上,没有对手岂不寂寞,没有玄机岂不无趣!
剑锋骤至马前数步之外,李从璟微微抬头。
他的手已落在横刀刀柄上,他沉静的目光锐利得无法直视。
抽刀,跃起,他迎向来犯之敌!
……
有的人,卑微了一生,一朝突然发现,自己在某一方面竟然做得比很多人要强上不少时,那颗自卑的心突然变得狂妄,开始仰着头走路,开始看低许多人,开始自以为了不起。然而追根到底,这不过是自卑过甚之后突然过分自大,而引起的扭曲心理罢了。就如贫穷了一生的人,一夜暴富,便以为自己是天下最富有的人,无外乎暴发户心态。他们用自负、狂妄、自大,来掩饰自己那颗自卑的心,实则可怜万分。这样的人,往往不足为虑,追根揭底,他们心灵脆弱,一旦从山峰跌落,多半再也爬不起来。
而有的人,生就强大,一生都伫立在高峰,俯瞰众生,因为素来知晓自己强过很多人,当这件事变得平常之后,反而能摆正心态,因习以为常,故不会趾高气昂。就像人不会因自己能直立走路,而去瞧不起爬行动物。比之前者,这样的人心态勃发,中正奋然,要难以战胜得多。
耶律德光就属于后者。
远处的厮杀场景落入耶律德光眼中,他嘴角带笑,伸出手指点江山,对恭敬立在身旁的多伦道:“多伦,你可知这世上显贵之人,若以强弱来分,有哪三种?”
多伦见自家主子意气风发,有了评点江山的兴致,连忙恭敬受教,“请殿下示下。”
“其一,小人得志;其二,年少有为。”耶律德光伸出两根手指,“小人得志,谓之骤然富贵者,谓之窃据高位者,为之不择手段显赫人前者,这些人之所以谓之小人,是因其但凡显贵,必定炫耀人前。可笑其自身不过一蚍蜉耳,却藐视他人,夜郎自大,徒增笑耳!”
多伦望了远处的战场一眼,若有所悟,试探着道:“李从璟便是这种人?”
耶律德光摇了摇头,“李从璟是第二类人,年少有为者。年少有为者,机遇、实力两者缺一不可,凡此类人,莫不是天之骄子,若无坎坷命运,若一生中不遭受致命打击,来日必成栋梁之才!”
多伦不曾想耶律德光竟然如此正面评价李从璟,怔了怔,用怀疑的语气道:“殿下,这李从璟不过一介武夫,值得殿下如此高看?”
“一介武夫?”耶律德光冷笑一声,“若他是一介武夫,那我们这些先前在他手中吃过亏的人,不都是乡下野人?”
多伦顿觉自己说错话,脸色难看,正欲请罪,耶律德光已经淡淡摆手,道:“多伦,你且谨记,但凡与敌对阵,你对你的敌人了解多少,你的胜算就有多大,若你连正视敌人都做不到,要战胜对手根本无从谈起。”
默然片刻,耶律德光沉声继续道:“若李从璟不是那么强的对手,此番你我何须费劲心机来对付他?从西楼至檀州,短短千里之地,算上准备时间,你我足足走了大半载,其中艰辛,你应该知晓。这回本王用计,以高官厚禄、无数财富策反赵天河、王厚德,使其在檀州折腾出偌大动静,让李从璟相信本王是要借他们之手,去破坏幽州的屯田、民政,更是隐蔽集结大量精骑于古北口外,又故意露出破绽为李从璟眼线侦探到,营造出要和王厚德里应外合,引发边军动乱,袭夺古北口的假象,多日谋划,一朝爆发,让李从璟应对不暇,不就是为了将他引至此地么?”
“幽州太远,本王去不得,要对付李从璟,就只能将他引来边境;本王手中力量有限,无论是军队还是死士,都不敢言有必胜把握,赢下李从璟的百战军、军情处,所以本王不惜花费常人无法想象的代价,从西征的耶律敌烈手中,借来那些李从璟怎么都无法预知且拥有惊人个人武力的山门剑客,为的,就是寻求一击制敌啊!”
这番话足够惊天动地,耶律德光此番南下的真实打算,至此也终于揭开了面纱!若是有李从璟一方的人听见耶律德光这番话,说不定要骇得面无人色,他身旁的文武官吏,之前无一人能料到,耶律德光竟然是这般用心!
耶律德光这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其心机之深沉,其布局之巧妙,已然超乎众人想象。
“多伦,你日日随我左右,当知在我大契丹国东征西讨无往不利的大势中,本王不顾西征大局,不顾父皇东征筹备,执意南下,来对付一个在那些朝堂大臣们看来,尚不足全力以赴应对的李从璟,承受了多少压力、非议!朝中那些大臣们都以为,本王是不堪之前数度在李从璟面前受辱,这才愤而咬住李从璟不放,不顾大局也要找回脸面。然而,本王贵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真是如此不识大体之人?”耶律德光目光中有着化不开的郁结,这里面的深沉意味,让多伦一时也不能理解。
耶律德光继续道:“诚然,本王之所以南下,固有李从璟前番曾数度让我受辱,心怀不忿之由,但也正是通过这些事,本王才深知,他非是池中之物。对李从璟,实不可有片刻姑息,若任由步步壮大,来日必成契丹国大患,其害将丝毫不亚于当年之李亚子!可笑那些大臣们,竟都对此视而不见,他们又何曾知晓,一个真正的天才,即便尚且年少,却早有吞吐天下之胸怀,何况其已渐有改变天下大势之实力?岂不闻,大明安归国之后,不到一年时间里,渤海国已然崛起一帮务实强干之能臣,其所以能如此者,是有李从璟遣人相助之故啊!这样的人,不在其羽翼尚未丰满时扼杀,待其乘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时,再要应对,其难岂止胜过今日十倍!”
耶律德光深邃的目光,充斥着浓厚优思,一种忧国忧民的情绪,犹如实质般溢出。
多伦心怀激荡,情绪复杂不能言,他怔怔望向耶律德光,眸底是挥之不去的崇拜与仰望。他想,李从璟固然是天才,年少有为,然而殿下又何尝不是?这世上,总有些人,生来眼界、思维就超乎常人,不可以常理度之,大概也只有同类人,才能了解彼此,而也正是因此,殿下才对李从璟格外忌惮。
昊天湛蓝,骄阳当空,万里无云,耶律德光的身影在高处显得有些萧索。
耶律德光沉声道:“大争之世,世人,尤其是身居高位者,总喜言‘谋国’二字,然而,他们当真知道何为谋国么?而他们中间又有多少人知道,庸才妄言谋国,实则是误国!”
有树叶随山风飘落,在耶律德光和多伦眼前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