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作品:《重生之荒唐王爷

    “咱们不提这个。”弘昼很适宜地避开这个话题,刘统勋的反应已经给了他答案,“早在京城的时候,本王就听说过刘统勋的名字,听傅恒说你是个知识渊博的人,对儒学的造诣极深。”
    “尚书大人谬赞了,不过都是旁人吹捧的!”刘统勋鸡黄的脸变得有些红润,对于别人的夸赞他一向很谦虚。
    “侍郎大人谦虚了!大人可是世宗钦点的状元,难不成世宗也会看走眼?就连皇兄也是对大人赞美有加啊!”弘昼一味地抬举刘统勋,始终让刘统勋不明白弘昼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刘统勋搓搓手憨厚地笑了笑,没接弘昼的话,他知道这接下去准是个没完没了,索性厚着脸皮应承了算了。
    “公事不忙于今日,本王只是慕刘统勋之名,想要见上一见!”弘昼说话的语气很诚恳,“本王年少多玩世不恭,舞象之年不闻四配,几近而立方才觉迟。”弘昼嘴上仰慕四配十二哲起劲得很,心底里却对“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嗤之以鼻。
    “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王爷聪慧,若有兴趣,随时都可以究研儒学之道。”今天不是来讨论孔子是男是女的,客套客套就罢了,刘统勋打心里恳求弘昼跳过这个坎。
    “本王对儒学非常推崇,可是孟师曾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好的东西就该拿出来分享,更何况是大乘之道。”弘昼正襟危坐,目光注视着前方,他瘪瘪嘴,微微侧头看着刘统勋,“本王听闻大人也曾在私塾教过书。”
    “是曾教过两载,但已是往事。”刘统勋回忆起教书的那两年,那日叫一个苦啊,堂堂一个秀才,中不了举人,被迫在一穷县城里教一群孩童习字。真是他刘统勋中不了举人么,若真是肚子里没那碗墨,如何中得上进士。
    没钱没势念书的都是蛀虫,你念了也白念,最多不过是个识点字的秀才;有钱有势的不用念,世袭荫封,不识孔孟亦是栋梁之材。
    所以弘昼很好奇到底是谁举了刘统勋的牌子,刘棨早已不在,若没人引荐,一个穷读书的,你连紫禁城都进不了,别说金銮殿上的殿试了。
    “那大人觉得是教人识道为大善,还是高登庙堂,承蒙皇恩是大善呢?”弘昼说话的时候笑眯眯的,但是话里总让人觉得带刺。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教人读书也好,做官也好,都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我是为了做好事,求阴德,只有心中大善,那么做哪一件事都是善事!”头上的乌纱帽来之不易,每个儒生都有着能在君前谏言的美梦,可是真到了那个时候,情况就未必是那样了。刘统勋心中默默叹了口气,身无长物唯得心善,满目琳琅善恶难断。
    “既然皆可善果,那么在大人看来是不是什么人都能入得了大道,或者说有教无类是否也是大善么?”
    刘统勋听完弘昼的问题,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低着头想了会儿。片刻他抬起头却顿住了,因为眼前的人是和亲王弘昼,一腔热血在心头又被他硬生生地压了回去。刘统勋低下头沉吟道:“若非对牛弹琴,那便是大善。”
    “那大乘教的那些教众和牛相比呢?几何?”弘昼的问题让刘统勋不知道如何回答。
    到这里刘统勋总算明白了,弘昼拐外抹角说了这么多,就是想看看他这个所谓的儒学大士对流民的态度。这可如何回答,说不好便是沽名钓誉,说好便是愚昧无知,结果都在他弘昼的嘴里。家族三代进士,勉为其难中。
    弘昼见刘统勋不回答,便笑道:“刘侍郎一定是为难如何教众对吧!”
    刘统勋慢慢抬起头,这个王爷古怪得很,到底是要做什么?刘统勋心里摸不到底。
    “行吧!今日天色晚了些,这驿站也没什么好招待大人的,侍郎大人也请回吧,咱们改天再叙!”弘昼站起身拍了拍屁股,理了理自己的衣摆,“走!本王送送大人!”
    弘昼起身时,刘统勋就跟着站了起来,他连摆手,“王爷使不得,哪能让王爷亲自送呢!这可使不得啊!“
    “使得!本王说使得那便是使得!“弘昼不理会刘统勋,径直走在前面。
    刘统勋不敢不从,只得低头跟在弘昼屁股后面,没走几步路,弘昼突然一驻足,他转过身扶直了刘统勋,拉着刘统勋的手笑嘻嘻地走到了前院。在刘统勋还发蒙的时候,弘昼已经拉着他到了门口。弘昼放下刘统勋的手,躬身一揖,刘统勋连忙回礼。
    “王爷您可是要折煞下官啊!“刘统勋叫苦不迭。
    “诶!“弘昼脸上的笑容亲切,”怎么能是折煞呢!本王说过,今日起咱们便是同僚,皇兄对大人,对本王都是寄予厚望,咱们定要早日抓住大乘教的贼子,了了这桩案子,好回京复命。如此才不辜负皇兄对我等的器重。“
    “那是一定的!“刘统勋回答得斩钉截铁,这是他来这里的工作,虽然皇帝把弘昼也叫来了,但是刘统勋是明白人。活他刘统勋干,功劳弘昼拿。
    “日后劳烦大人了!“弘昼笑着扶起刘统勋。
    这一小半段路弘昼如此殷勤却是让刘统勋受宠若惊,他忙回到:“王爷言重,此乃下官职责所在,王爷若有吩咐,刘统勋随时听候差遣!“
    “好!“弘昼双手背在身后,目光扫视大门外,天色虽已渐暗,但不妨视物。这里是处闹市,可是门外此时已经没几个闲人,只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坐在门口外侧的台阶上,手里竟然还握着一本书册,摇头晃脑怡然自得。
    弘昼侧身询问刘统勋,“这是你的书童?怎么不一起叫进来,怎叫人家坐在台阶上。“刘统勋的长子刘墉弘昼见过,而刘堪年纪应该没这么大,所以弘昼猜这少年可能是刘统勋的书童。
    刘统勋探身门外一瞧,回到:“回王爷,这是下官的学生,一直跟着下官。这孩子没见过世面,下官怕他不懂事,冲撞了王爷,便让他在外面先候着。“
    “本王瞧他安静,不像是个不懂事的人,叫什么名字?“弘昼纯粹好奇,一个少年郎在闹市里与书为伴,陶醉其中,不是凡子。
    “嘿!“刘统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是原礼部尚书纪天申的孙子纪昀。从京城出来就一直跟着下官,让王爷见笑了!“
    “无妨!本王瞧这少年郎不似凡人,他日定有作为,日后说不得是我大清的栋梁之才。”弘昼抬头瞧了瞧天,双手背后,“行了,天色不早,早回吧!”
    “如此!下官告退!”刘统勋躬身行礼,转身出了驿站,拉上了台阶上的少年。临走时那少年想是要回头瞧看,却被刘统勋硬拉走了。
    “纪昀。”弘昼嘴里默念着这个名字,脸上却露出嘲讽地笑容,弘昼对纪晓岚的印象可是深刻,他可没被电视剧忽悠。在弘昼眼里,纪晓岚除了背书就是好色,三公,弘昼只看好刘墉,剩下的两个他可瞧不上。
    “耿重!关门吧!“弘昼吩咐身后的人。
    这不是他第一次离开京城,但是与上次金川之行截然不同。上一次他心有余悸,而这一次他却是泰然自若。弘昼心中恃无恐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里远隔庙堂,更因为这里八十六位身手矫健的侍卫都有一个共同的姓氏,那就是耿。
    弘昼提着院子里的两张凳子进了里屋,他嘴中念叨:“江都应该有个旧识,这可得亲自登门拜访啊!“
    “老师!“刘统勋身边的少年缠着他不停地询问:”王爷到底是因为什么事这么急的召见老师啊?“
    “嘿嘿!“刘统勋没有回答少年,只是苦笑,“看吧,明天满城的那位大爷又要给我使绊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