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小院寻访

作品:《玩宝大师

    余耀此话一出,众人纷纷点头。
    才朋玺道,“找到这枚印章,是追查这个线索的关键。”
    上官雨捋了捋,“这幅书法,是从燕京一个四合院里来的。院儿倒不大,但这户人家有点儿意思。这户人家的祖上,在民国时期是个商人,专跑燕京到晋省这条线。同时呢,这商人也比较喜欢瓷器和字画。”
    余耀问,“听起来,家里的东西,差不多已经被后代抛洒干净了?”
    “对,家里的东西陆陆续续都卖了。我去的时候,虽说还有几件,但唯一能上眼的,就是这幅书法,这还是在柜子一角扔着,找别的东西的时候翻出来的。”
    余耀点了点头,“这户人家得再去一趟。”
    萧影此时看了看众人,“我来几句。如今事情基本都已议定。寻找秘藏的线索,这是个长线,咱们得慢慢来。我看,眼下两件事是要马上办的,一是到瓷都会会瘸爷,二是这大掌眼印章的线索。我提议,我和钟毓回瓷都,余耀和上官到燕京;两位老爷子和林老师按部就班;大家随时联系,如何?”
    “这个提议不错!”林丰草道,“我和才老爷子也得回燕京,就和余耀、上官一起了,有什么事儿也能帮衬。”
    滕昆吾点了一支烟,“好,为了秘藏的线索,你们走后,有些故交我也该出门走动走动了。”
    才朋玺颔首,“一样。不过,这事也急不得,好在我看大家都有心理准备。”
    ······
    当晚休息一夜,第二天众人告别滕昆吾,分别踏上了行程。
    余耀到了燕京,才朋玺非让他住在自己的四合院里,余耀推辞不过,就住下了。当天上官雨联系了这户人家,约好第二天再去一趟,说是有朋友想再看看东西。
    这户人家住在南城,在一片老房子里,下车之后,还要走一段胡同串子。
    余耀边走边问上官雨,“对了,那幅王蒙的画,谭心定收了,没什么消息吧?”
    “一直没动静,包括中间的尹宝荣。看来谭家的揭裱高手也没发现端倪。不过,谭家不是小门小户,浸淫古玩行多年,即便怀疑,也不可能直接找后账。这事儿,我已经放下了。”
    “那就好。”余耀压低声音,“不过你有所不知,谭家一直在寻找和氏璧传国玉玺,民国时期还得到了线索。而现在,我是特调局这个案例的编外成员。”
    “还有这事儿?”上官雨不由停了步,前后看了看。
    “以前你不是鬼眼门传人,自不能告诉你。”
    “我知道了。这方面我也会留心的。”
    到了小院,出来迎接的是个三十郎当岁的男子,穿了件花里胡哨的羽绒服,见了上官雨便开口道,“我大哥今儿不在,我做主了。反正咱们上次也见过。”
    上官雨皱了皱眉,“我是给你大哥打的电话,他说会等我。”
    “我大嫂昨儿半夜急性阑尾炎,送医院做手术了,估计他没来得及通知你,今儿上午肯定回不来。”男子说着,转头往里走,“行了,别杵着了,进来说吧!”
    余耀和上官雨对视一眼,便也先进去了。
    进了正房堂屋客厅,长沙发前的茶几上摆着四样东西,其中有两样瓷器,一件“哥窑”海棠三足洗,一件“永乐”甜白釉暗花纹梨式壶。
    另外两件,一件是夔纹铜方炉,另外还有一轴没打开的字画。
    “就剩这些了,我大哥说了,要是一脚踢,给你们便宜点儿。”
    其实这四样东西中的三样,上次上官雨都看过了;如今多出来一轴字画,不知道又从什么地方翻腾出来的。
    关键是,余耀和上官雨这次来,重点是想问问靳伯声书法的来路。可这小弟,显然不太可能比他大哥知道得多。
    “毕竟不是大街上买菜,这样吧,我给你大哥再打个电话,确认一下可以么?”上官雨问道。
    男子皱了眉,掏出一支烟点了,呼出一口,“行,你打吧,谁卖都得是我俩均分。”
    上官雨打过去,对方倒是接了。
    此人姓赵,叫赵明星,眼前这弟弟叫赵明辰。赵明星早就结婚了,女儿上小学;赵明辰还是光棍一根,和哥嫂侄女一起住在父母留下的这个小院里。
    这个小院,本来是他们太爷爷的外宅。他们的爷爷,因为不是嫡出,所以分家时分得少,钱财物件之外,就落了这么个小院。
    赵明星在电话里挺客气,“不好意思啊上官先生,突发情况;这么着,我下午能回去一趟,你要不放心我弟,等我回去咱再交易。”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那我和你弟弟交易就行。再就是,那什么,嫂子的事儿我听说了,在哪个医院?下午我正好看看去!”
    “这怎么好意思?不用不用!”
    “别客气了,也还有点儿事儿,上次不买你一幅字儿么?正好我想问两句。你放心,不是东西的问题,就是我比较爱研究。”
    “这样啊······那行吧,在右安门,到了给我电话吧。”
    挂了电话,上官雨对赵明辰说道,“这三样我上次看了,我朋友第一次来,再看看。另外,这一轴字画是新找出来的么?”
    “对,上次卖你那幅字儿,在柜子里隔着一块毯子,没想到下面还有一轴,是画!还没人看过呢!”
    此时的余耀,已经扫完了那三样明睁大眼的东西,摆摆手,“这三样不用看了,一起开轴看画吧!”
    那件“哥窑”海棠三足洗,是民国的仿品,工艺还凑合,但也手也没意思;那件“永乐”甜白釉暗花纹梨式壶,则是民国时期烂大街的东西,就是仿了个釉色和造型,当年不少大户人家是拿着当普通茶壶用的。
    至于夔纹铜方炉——这香炉连民国时期的都不是,绝不可能是祖上留下来的,没准儿是这哥俩的父亲后来买的,里面还有积灰,估摸着以前就是上香摆供用的,也被这哥俩儿拎起来了。
    余耀估计,这香炉肯定是没人要;至于两件瓷器,勉强算是老东西,怕是要价太高,想要的也被吓跑了。
    上官雨听了余耀说的,不由笑了笑,这三样他几眼都门儿清了,何况是余耀。
    上官雨拿着字画的轴头展开。
    画心只露了个头儿的时候,两人眼神却都微微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