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

作品:《崇祯八年

    就在因为移民南涯行省所引发的一系列行动开展的同时,军器监也传来了好消息:米涅步枪研制成功了。
    崇祯十三年初的时候,在朱由检的提示下,军器监的工匠经过反复试验后,便将螺旋形的线膛枪给造了出来。
    线膛枪无论是从射击精度还是距离上,都远胜现在世界各国普遍大量装备的滑膛枪,在试制成功时,军器监专门用明军装备的火铳与线膛枪进行了试射对比,结果是线膛枪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现在明军各部使用的燧发火铳,在经过火药与定装纸壳弹两次改良后,最远射程已经达到一百步,有效射程在五十步左右。
    古人口中的一步,不是后世那种一条腿迈出去的一步,而是左右脚分别移动一次的距离。
    迈出一足为跬,迈出两足才为步。
    古人的一步约等于后世的一米三到一米五左右,火铳的最远射程一百步,相当于一百三十米左右,而能够有效杀伤敌军的距离也就在六七十米。
    在与以冷兵器为主要装备的建奴流贼时,这样的火力输出已经足够用了,但如果想进一步维护世界和平,火铳的射距和精度就远远不够了。
    此时的欧洲装备的重型火绳枪可不是吃素的,虽然装填缓慢,但射程却比明军更远,要是双方对阵的话,明军会依靠密集地火力输出获胜,但损失也同样不小。
    在火铳打完之后,线膛枪隆重登场了,最后的校射结果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线膛枪的最远射程达到了令人瞠目的三百步左右的距离,而有效射程也提高到了一百步左右。
    在靶场校射的都是军器监里火铳专家和工匠,现在明军使用的火铳都是在他们督造下打制出来的,对于自己得意的宝贝那可是信心十足,没想到最终却是一场完败。
    而在随后进行的精度试射中,线膛枪再一次显示出了它惊人的准度和威力。
    作为滑膛枪的火铳,在火力输出时全靠集火射击来发挥威力,但最后的杀伤效果只有十之一二,这也是为什么明军要采用六段击的阵型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输出火力来打击对手。
    而线膛枪因为刻有膛线的缘故,铳弹飞出去时由于螺旋形膛线的作用,所以弹道非常稳定,铳弹不会像火铳那样满天乱飞,所以射击精度有了质的变化,杀伤效果比火铳整整提高了一倍。
    在见识到线膛枪的威力后,军器监上下都意识到了,线膛枪将会是火铳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要大力研制才可。
    但线膛枪的打制速度却比火铳要慢了太多,膛线的阴线阳线数目和刻制都成了制约线膛枪大量生产的重要制约。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线膛枪装填困难。
    在线膛枪食盐成功的初次试射时,使用的铳弹和火铳一样,但因为弹体太小,与铳膛切合的不够紧密,所以射程并不比火铳远多少。
    后来经过朱由检的提醒,工匠们采用了与铳口一般大的铳弹进行装填,实验的结果就是完胜火铳那场。
    但是,因为考虑到了气密性的问题,所以线膛枪在装弹时,因为膛线的阻碍,所以必须用小木锤锤击搠杖,那样才能把铳弹给敲到铳管地步,这个过程就导致了线膛枪装弹太过缓慢,平均一分多钟才能击发一次。
    按照这种装填速度,线膛枪在各方面虽然更具优势,但在战场上却并不会给使用者带来压倒性地胜利。
    在好容易解决了膛线的数目和刻制的问题并形成统一标准后,因为弹体的原因,线膛枪也只生产了一百杆。
    在这一百杆新式火枪分发到勇卫营后,虽然将领们惊叹于它的精度和射程,但最后也是认为不宜大量装备,好好的线膛枪终于沦为了鸡肋。
    最好还是一个中级将官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建议:从军中挑出射击准度高的铳手装备这批线膛枪,用来在与敌对阵时专门射杀敌军的中高级将官。
    随后这一提议被采纳并实施开来,这些神射手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在一百步左右的距离击发时,命中率达到了六成左右,这一结果也算是皆大欢喜的无心之得吧。
    当军器监将有关线膛枪的相关情报呈送入宫后,朱由检在啼笑皆非的同时,也终于回忆起了米涅枪这种划时代的武器。
    米涅枪就是线膛枪,而线膛枪正是因为米涅弹的诞生而改名为米涅枪。
    米涅弹就是将椭圆形铅弹改为了圆头柱状的铅弹,但它的弹体比铳管要小,可以轻易地装填进去后再用搠杖推到底部即可。
    米涅弹在弹体周围车以螺纹以配合膛线,螺纹中间以动物油填塞,子弹的底部使用软木材料。
    击发时,火药气体冲击软木,软木受瞬间冲击后猛然撑大子弹,由于子弹被撑大,所以在发射瞬间就可以依靠枪弹本身完成膛室的密封,而并不会泄露火药气体导致枪弹的动能丧失。
    米涅弹的诞生,解决了线膛枪的膛室密闭问题,大大增强了枪支的射速、射程和安全性,也以为其良好的密闭性,解决了因为火药渣残留堵塞枪管引发炸膛的问题。
    在得知米涅枪研制成功后,朱由检立即吩咐下去,召集内阁诸臣以及兵部、五军都督府诸位都督、勇卫营游击以上将官,一起前往军器监靶场,观看这一划时代武器的带来的震撼场面。
    崇祯十三年九月初六日上午辰时许,位于皇宫外城的军器监靶场旗帜招展、戒备森严,五千名全副武装的勇卫营将士散布靶场四周,严密警戒着周边。
    靶场内的警戒任务由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链亲自指挥,一千名从在京各卫所抽调的精干将校分布靶的各个角落,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就在警戒部队部署停当之后,大批盔明甲亮的勇卫营将官,带着自己的亲兵骑马飞奔而至,在抵达靶场大门外时纷纷下马,经过数道锦衣卫关卡的严密搜身后,方才得以进入靶场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