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算术
作品:《大明殇》 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运用十分广泛。但明朝对数学一点都不重视,清朝就更不用提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视数学及数学成果最辉煌朝代是宋朝和元朝。隋朝最先在封建教育体系中引进数学,称之为“算学”,唐朝不仅延续了“算学”制度,而且第一次在科举考试中设立数学科目名为“明算科”,宋元时期国际上最著名的是“中国剩余大定理”,明朝在其他各个方面都有进步,唯独数学停止,甚至倒退,首先废除了宋元延续下来的“明算科”考试,直接导致数学人才的减少,严重削弱了数学在中国社会的影响,直到民国。其次是“八股文”考试制度的出现。明朝数学界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前六卷,于1607年北京出版发行,但因为徐光启父亲去世,徐光启赶回上海一去就是三年,当他回到北京,利玛窦已经去世,徐光启也曾找过其他传教士,但因其数学水平太差而未能如愿。所以这些《几何原本》并没有普及,而且前六卷也就是平面几何是最基础的东西。逾两百年后,剩下的九卷才由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和英国人伟烈亚力合作完成。纵观中国数学史,曾经我们有过辉煌,如今我们也迎头赶上,但不得不承认,明清时期却实是非常落后的。
“这些问题我们暂且不去争论,反正辩来辩去也没有个准确的结论。”杨监副很滑头,他这样说完全是岔开话题,根本没有承认自己的论点是错误的,也就是不承认自己输了,明白人都听得出来,旺财也没有过多追究,任由他表演。
“算术,你应该知道吧!”俗话说人不要脸则无敌,杨监副完全是把不要脸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小算盘钦天监所有的人都懂,以己之长克彼之短。
“太子殿下。”不等旺财说话,杨监副立刻对太子说道“我想同这位吴公子比试一下算术,还请太子殿下出题。”
“额……。”朱慈烺没有料到杨监副会来这一手。毫无准备的他自然的看了看吴伟业和姜尚书。
“太子,依臣之见不如由太子,太师还有汤先生各出几题,这样也显得公证。”吴伟业说道,他是把自己撇清了。
“好,就这样吧!汤先生”。朱慈烺对汤若望说道。
“臣在。”汤若望规规矩矩地说道。
“就依吴少师所言由你出五题,姜尚书出三题,我出两题共十题,一题一分,全对得十分,不但要比题的准确还要比速度。”太子说道。他这样安排也颇具公平性。
“是,太子殿下。”汤若望开始在宣纸上写下题目,汤若望也留了一个心眼,故意出了一道几何证明题,以他看来几何才是真正的数学。旺财知道汤若望在天文学,历法推算,机械制作,语言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数学应该不是很牛逼,他与徐光启一起工作十七年,,徐光启曾四处寻找可以替代利玛窦的人,目的就是完成几何原本的后九卷,,他们之间没有合作译此书说明汤若望远远不及利玛窦的数学造诣,他出的题最多是初级数学程度,然后是姜尚书,他是个文官,能出的题目有限,最后是太子,太子最多会加减乘除,无非就是计算数目大一点而已,不足为虑,况且还有小怡帮忙,绝对没有问题。
十道题目都已经拟好。
“太子殿下,臣有一个要求。”杨监副看准机会向太子启奏。
“说!”朱慈烺心里是不耐烦的,就这家伙事多。
“既然是在钦天监比试,就应该有钦天监的特点,我要求加赛一题,就是推算出最近一次日食的准确时间。”此话一出,姜尚书不由得眉头一皱,这家伙太会算计了。“而且我一个人并不能代表钦天监,我希望太子恩准,由钦天监再推举出两个人加上我,和吴公子四人各做一套试卷。”在场钦天监里的人都知道他们通过长时间的观测,统计,推算。三天前他们得出最近一次日食会出现在下个月初九。这是他们的共识。不过由于观测仪器的不精确,统计过程和人工计算都有可能出错,所以准确率只有六成左右,不像现代电脑推算,不需要观测与统计,直接计算就能推算来,当然计算过程也是很复杂的,而且准确率非常高,可以精确到秒。
果然是无耻,现场好多人都露出鄙夷的目光,杨监副不但剽窃了他们的共同成功还以此对付旺财,就连汤若望看了看张监正也摇了摇头。不但加自己已知的题,还加人。
“这个……吴旺财,你有什么意见吗?”太子把话递给旺财,如果他不同意,那马上否决。
“当然不行。”爱丽丝抢上前一步,这样太不公平了,说不定他们早就知道答案了。现场气氛有些尴尬,钦天监稍微有点脸皮的人都觉得脸上挂不住。
坤兴公主倒却释然了,对于她来说,旺财走到这一步已经是赢了。
“爱丽丝,刚才我说什么?,你的脾气该改一改了。回来!”旺财也不是埋怨爱丽丝,他知道她的性格。
“太子殿下,这里那么宽,多几个人比试更显得热闹,我没有问题,不过。”旺财岂会不知道杨监副打的什么主意,无非就是为了赢多加几道保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