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译语组人选

作品:《鸿胪寺女官

    贵妃顿了顿,宫人立刻端上清茶为她润喉。
    她低首轻啜了一口,将茶杯兀自放下,这才继续幽幽道:“如今薛致风头正劲,你却要提拔他的女儿……陆大人,你一向谨慎正直,实在没必要徒惹人猜忌不是?”
    陆籍抹了抹额际的冷汗,连声应下。
    他倒不是惧怕贵妃的威势,只是想着,薛致此前在定县苦熬七年,如今好不容易重获陛下信任,自己作为他的好友,着实不能在他的仕途上添一道堵。
    陆籍虽然不知贵妃的举动是何意,但她的一席话也确实令自己有所顾忌。
    一个月后,脚伤痊愈的薛龄一直没有收到任何来自鸿胪寺的消息。就在她着急得快要发疯的时候,萧礼与使臣一行提前从通州回来了。
    “这下好了,我们通州丝绸卖到丰罗,能赚不少银子。”
    “小五你还没成亲,据说丰罗女子最是温柔居家,以后你去丰罗贩丝绸,干脆在那边娶妻安家!”
    “莫不如拿我们的丝绸换他们的药材,据说丰罗有很多灵丹妙药,能延年益寿呢!”
    长安城中,通州丝绸商人很多,一时间,酒馆茶楼中对此事议论不绝。据说太子殿下与使臣一行提前回京,已经将此事协商妥当了。
    “小姐,他们都说通州丝绸能卖到丰罗。可这两个地方隔着十万八千里,怎么运过去啊?”茶楼里,陪着薛龄出门散心的阿丛问到。
    薛龄略略思索了一下,缓缓说:“我记得通州边上有一条运河,直通清河。”
    阿丛摇了摇头,她更糊涂了。见薛龄似有话说,一旁坐着谈天的几个通州商人都凑过来听。他们虽然晓得通州的丝绸贸易,但具体如何将丝绸卖到丰罗去,几个人意见不一。偶然听到邻桌两个小丫头
    也正说这个,几人想着,反正是聊天,不如听听人家小姑娘怎么想的!
    “清河流域延伸到丰罗,便叫宁睢河。”薛龄用手指轻轻沾了些茶水,找了桌面一处光滑的纹理,粗略的画着。“我猜殿……”见邻桌的几人越凑越近,薛龄改了称呼继续说,“……我猜想,使臣一行去通州,便是想亲眼看看运河与清河的情况。丰罗人一向对通州产的丝绸视若珍宝,
    如果河道情况乐观,他们八成愿意扩建境内的宁雎河。”
    “宁雎河?小姑娘你说的这河,我怎么听过?”其中一个较年长的通州商人好奇的问。
    薛龄没想到他们不仅明目张胆的凑过来“偷听”,还大大方方地提问。
    她赶紧放下手中的茶盏,对他们礼貌点点头,继续答道:“宁雎河只是位于云边县的一条小河。但如果将河道拓宽,便可通行小货船。”
    说着,她手下一画,桌上的两条水迹连在了一起。
    几个商人听得一愣一愣的,他们谁也没有去过丰罗,所以一时间,也无法判断这小姑娘说的究竟是真是假。
    其实,薛龄一家在定县生活七年,云边县与定县很近,当年父亲为母亲求医的时候,带她去过几次。
    那时父亲说:“别小看这条宁雎小河,若是两国交通便利,丰罗的医者也许愿意到定县来瞧病呢!”
    是啊,为此薛龄想过很多办法,年复一年,如今她说的便是最快捷可行的一种。
    “薛龄?”
    正想着心事的薛龄,忽然听到有人在叫自己。她下意识应了,转头——
    “方大人,好巧!”原来是一月前,与她一起负责典籍译文的方瑞青。
    “薛姑娘如此得空?听说几个礼官和主簿大人为了留学生的事吵得不可开交,你倒是清闲。”
    “留学生?倒是听殿下去通州前同我提起过。”
    薛龄皱了皱眉,她虽然听萧礼提过这事,却不知道已经开始了。
    “怎么薛姑娘这些天竟不在鸿胪寺?”方瑞青下意识问出口,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又闭上了嘴。
    薛龄见他一副尴尬神色,心中一凉,已经猜到七八分。离开之前,萧礼曾说,丰罗派遣的留学生即将出发,他准备让译语组接手筹备教材书籍之事。萧礼走后,薛龄完成译文,在家中养伤,左右无事,想着留学生教材的内容
    ,也对人选有了大概的估计。
    为丰罗留学生准备的教材多以诗词、天文地理为主,这部分魏清颐最是了解,因此她是极合适的人选。
    接下来,需要的便是译语人了。
    留学生来之前,他们负责将教材译为丰罗语;待留学生到了之后,他们便是这些人的随行译语人,到时按照留学生各自的需求分配即可。丰罗人一向不喜欢学习别国语言,这一次派遣留学生,算是他们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外出学习活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译语人虽然极为重要,但他们是跟着这群留学
    生学习本国文化,因此任务难度并不高。
    薛龄毫不托大地认为,自己完全堪当此任。
    所以她一面安心养伤,一面等着鸿胪寺那边的消息。如今她已经痊愈,实在无聊,这才拉着阿丛出来透气的。
    只是,如今听方瑞青的意思……
    “这么说,译语组人选已经确定,如今已经在筹备留学生事宜了?”方瑞青点头,不好意思的说:“在下当日所译的那册《乐论》,其实大半都是林大人帮忙收尾。陆大人后来派了别的活,在下这大半个月都在京郊,所以也不是十分清楚人
    选之事。”薛龄知道,方瑞青当时与林文英一起准备佛法与音乐的典籍译文,后来他被陆籍派去做丰罗将军的随行译语人。方瑞青本来清闲无事,谁料到陛下不日便特许丰罗将军到
    京郊营地参观,于是他就跟着将军们在京郊大营待了很久。
    别说他手头的典籍译文是林大人和魏清颐紧赶慢赶的完成的,就连方瑞青娇妻头胎临盆,他都没能回城看上一眼!
    想到这,薛龄暂时放下了自己的心思,对方瑞青拱手一礼道:“方大人在京郊,许久都无法回京,牵挂家人,着实辛苦。”对面,方瑞青叹了口气,对薛龄摆摆手继续说:“人选之事,薛姑娘莫要太过忧心。你的能力当时我们几人都看在眼中,主簿与陆大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