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击鼓传花(1)
作品:《时空保险箱》 总管为此又找我们商议了几次,苦恼不已。
他告诉南国初歌不大可能撤掉所有的封王,解决他们更不可能。
因为这也不是真正的传位,初野总是还要出来的,到他出来时,发现所有的封王都已经撤换一新。
难免不会猜疑初歌到底想干什么。
正是因为此,总是投鼠忌器,他们封王也偏偏心知肚明这一点,时不时的就要闹出来点动静。
对他们而言,让自己出丑就行。这样将来就可以添油加醋的告诉初野,初歌如何不行。
而三爷平时又从来不理朝事,自然什么事都能推的一干二净,绝不会担上半点责任。
这事让初歌越来越忧心忡忡,初野又随时可能出来。
南国听到此,正中下怀。
她飞速的说
“这样正好,让他们闹。
我们不如纵容他闹的更大些。
到世人皆知我们不得不管的时候,初歌大帝治理他们那就是理所当然的啦。”
昌然听了苦笑不已
“那不也正中他们下怀,他们牺牲少部分人就可以,
但这生的大乱子最后不是还要扣到初歌大帝头上。
处理好了,初野问为什么会生乱。
处理不好,那责任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初歌也早想过此招,却无法使用啊。
特别是一个两个生乱也好,如果全部乱了,这只能更加证明初歌施政有问题吧。”
南国却摇摇头
“大人并不了解初野的性格,
他实际上要的不是封王,而是八军。
封王生死跟他关系并不大。他只是想让这八军和天门内的城民不受干扰而已。
所以,当时他给封地只是宽慰人心,做一个标杆而已,即使初歌不收拾这些封王。
他有一天也必然会亲自动手的。
天门是怎么兴起的,咱们都知道。在初野眼中,这八军才是他的人。
城民不是,但这些封王以往又都是八军之中的,立下了不少大功,这封王给了兵力,但有修为的又都在军中,
他们虽也算天门中人,还有军位,但大人想必也知道那军位形同虚设,跟八军完全没有关联吧。
所以,稳军就行,但治这些人,没有些罪大恶极的证据是不能收拾他们的。
一来恐会动摇初野将来对初歌的看法,就像大人说的,他出来发现所有封王都换了或者撤了,
他的第一反应并不会是初歌大人理解他的用意,而一定是初歌大帝到底要做什么。
是否有二心,培植自己的势力。
但如果这些封王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不好,
初歌大人迫不得已才动的手。
那当然就不一样了。
例如他们早就有了二心,趁初野不再意图谋反,这自然不一样了。
第二是也不能影响八军的稳定。
封王祖辈原先无不是八军中的佼佼者,立了多少大功,才获此殊荣。
这也是他们八军的目标和骄傲,但如果仓促行事,
必然让他们也伤心,认为付出再多最后也不过是主仆。
所以,此事一定要特别慎重。”
昌然略加思索了一下,点点头,很认同南国的观点。
“那你准备怎么做。”
南国显得很犹豫,支吾半天眼睛却四下乱看。
昌然会心的支开了身边所有人。
南国这才问道
“大人觉得这八军中有哪些是大人不满意的。”
昌然大惊失色,说不出话来。
“大人,我是一心想帮您,初野现在随时有可能出来,即使初歌有无失责。
这事情的定夺都起于初野的心念而已。
即使我们现在做的够好,也不敢说大人就定保平安。
所以,大人应当一直记得我的话,
能永远保护你的只有你自己。
若没有任何制衡和自保的手段,初歌毕竟是初野的儿子。
功过最多也就是责罚,但对大人来说可就不同了。”南国连忙接着解释道。
昌然颓然的点了点头
“你的心思我明白,
可是。。。。。。
八军插手不太易啊。
说实话,他们无论是谁,对我都只有敬畏,但难有服从。
我若动他们,也绝非易事,也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实不相瞒,这八军,哪个我都不满意,因为哪个对我都不会忠心。
他们都是趋利避祸之人,我有权势,自然攀附,但我一旦遇事,他们也断然会落井下石。
但他们越深知我对他们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我虽是初歌大帝身边最为看重之人,内务,天门城中这些事情可以说说,
但军中我要是也想插手,就极为敏感了。
而且对此事,初歌大帝也从不问我意见。
我自然也没理由去冒失的提这些。”
昌然说此时虽然吞吞吐吐,但我们都明白他的意思。
初野和初歌都认为,内务和城中都威胁不到天门的真正安全。
但军中并不一样,所以,对此,不管是谁都是亲力亲为,并不问太多外人意见。
以免形成谁对军中的影响。
让两套系统相互完全隔绝。
所以,他也不敢主动跟初歌去谈这些军中的事情,因为很有可能反倒影响他对自己的信任。
南国因此也十分理解的立即答到
“大人您并不需要担心这些,因为根本就不需要您主动向初歌提起什么。
我会想办法让初歌主动照您去商议这件事情的。
初歌在军中有绝对可以信任的人,并且绝对信任的人让他也觉得实力不错,所以他才会不需要跟您讨论这军中的事。
这事情我们明白,所以,您就等着就可以了。”
昌然如释重负,也不愿意详细的去问南国打算怎样做。
只是意味深长的说道
“这封王之事,淮王,庆王二人不必过虑了。
如果需要,我相信他们二人也愿意帮你。”
昌然已经越来越不怀疑我们和淮王的关系了。
虽然洛阳城的兴盛所有人都知道跟南国不无关系。
但南国在昌然这里并未对淮王再多说什么,偶尔什么事,也都是曲线的提的要求。
昌然并不会联想到受益者会是淮王。
他也一直以为南国只是为了赚钱所以跟淮王关系走的较近。
淮王一直不肯向南国的所有产业征税。
这事情昌然也十分清楚,所以更加深了他这样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