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炼器计划
作品:《浩荡仙河》 陈浩在休息的时候,并没有闲着。
在高地之上,他用远游斗篷支起了温暖干燥的帐篷。在帐篷里,亮着照明术。
他推演了一番《大衍阵诀》,又拿出“大师的经验”看了起来。
目前陈浩已经将“大师的经验”前两页全部读完,开始研读起第三页来。
“大师的经验”,第一页是神器府的炼器综述,记载里了大量关于炼器的心得和思路;第二页是关于炼器材料的分类和属性分析,以及部分材料的替代、转化思路;第三页,则记载了五件法器。
这三部分,看起来并不是按照固定次序写的。陈浩在看到材料时,就发现了这一点。
三部分差不多是同时记载的,所以里面的内容,有很多互相印证的关系。尤其是陈浩现在看到第三部分,更是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因为第一页的内容,很多明显就是在炼制第三部分法器时,产生的想法和心得。
第三页记载的五件法器分别是:自奔车、小型飞舟、小型道术火炮、初代道术战甲、大型陆地战车。
这些法器,无一例外都不可能在天道盟流通和使用,因为它们全都可以被普通人使用。
其中第四件初代道术战甲和大型陆地战车,按照陈浩第一次粗略浏览得到的信息,是没有完成过的。
意思就是,这两件法器……或者这已经不能叫做法器了,它们并不是单纯的一件法器,而是诸多道法、阵法功能的结合,组成的复合型器械。
这第四和第五两件“法器”,只有设计思路和图纸。那位留下“大师的经验”的无名大师,大概还没来得及制作出来,就寿终正寝了。
看起来,这件“奇物”的功能就到此为止了。
先不说第三页记载的几种法器,陈浩只要以太昊天为主场,就算能够制作出来,也不能光明正大的使用。
就算能够使用,这些东西,在太昊天也实在是有些鸡肋。
比如自奔车,完全就可以用飞行术或者飞行法器代替。它唯一的优点,就是凡人能够使用,但同样要消耗灵石。比起昂贵的灵石,恐怕太昊天的凡人,更愿意使用慢吞吞的牛马牲口。
小型飞舟、道术火炮,还有战甲和战车,无一不是类似的情形。就算后面三种,多了战斗功能,但花费昂贵的代价,获得的战斗力,也只不过和筑基修士的攻击相差无几。
而陆地战车,如果能够制造出来,威力最大的攻击方式,也只相当于金丹尊者的高级法术。虽然对于凡人来说,这已经十分恐怖了,但对于金丹遍地走的太昊天,实在是用处不大。
不过陈浩记起了一件事,易大师在北营曾经展示过一辆能飞行的战车。那辆战车,叫做“雷霆战车”,当时在短时间内,差不多能够和金丹尊者狄广打个平手。
看起来,战车肯定还是有用武之地的,不然易大师不会费力去研究它。
会用到什么地方呢?
首先是有力量限制的低级世界。比如神器府,使用筑基修士能够操控的“雷霆战车”,就可以突破力量限制,拥有部分金丹尊者的战斗力。
当然,这样做的代价实在是高昂。但要是面临战争,这种代价也不是不能付出的。
其次,就是增强战车的能力,直到它能够媲美元婴、甚至阳神的力量。又或者能够全力发出相当于合道金仙的攻击,那就算在太昊天,它也有一定存在的价值了!
还是同样的道理,在拥有巨量资源的情况下,即使这种东西比培养一个合道金仙的代价还大,也不是不能考虑的。
毕竟,阳神、合道什么的,是可遇而不可求,再也不是金丹那种,靠着巨大的人口基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量产的东西。在有些时候,能够用钱砸出这种高端战力,好处会是十分巨大的。
不过这些,对陈浩来说还有些遥远了。他的修为,距离研究十分高级的战车,还差了十万八千里。目前可以着手的,最多也就是那件战甲。
想到这里,陈浩把目光又落在了“初代道术战甲”的图纸上面。
自奔车,飞舟和小型道术火炮不需要考虑,直接被陈浩摒弃了。这些都有可以替代的东西,就算是道术火炮,威力比起陈浩的神通,“五行真雷”都还弱了不少,拿来何用?
而这件道术战甲,按照无名大师的构想,制造成功,装备之后,可以让一个普通人和筑基中期的修士抗衡。
陈浩本人现在才筑基初期,如果能够做出这件战甲,就算练气士穿上,也只能当普通人,那对实力也是一个不小的提升。
换了旁人,恐怕根本不会考虑这件事。因为制造“初代道术战甲”,需要的灵石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有这些灵石,对别人来说,换成丹药或者法器更实在一点。筑基中期,又不是有什么瓶颈,只要水磨工夫到了,那是必定能够达到的。
而自身修为的提升,好处比单纯战斗力的提升多了许多,他们哪肯浪费钱财来做这种过度产品?
陈浩却不同,他的灵石实在是太多了。制造这件初代战甲,一方面可以切实提升他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对于他领悟“大师的经验”,增加炼器的技能,也是有直接好处的。
可不要忘记了,“大师的经验”并不是单纯的一本典籍,它是一件奇物!
它拥有“传承”的性质,还有“种道”的功能。
陈浩现在当然不可能把它消耗了来“种道”,但获得“传承”,似乎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而“传承”将获得对这本典籍全部的理解,这就是说陈浩只要能够获得“传承”,炼器水准也将一跃而升上一个新的台阶!
就算不能直接成为大师,恐怕也相差不远了。
获得“传承”的关键,就在于吃透这本“大师的经验”。看起来,跟传承之后的效果似乎有矛盾,但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有过学习经验的人都知道,一项知识或者说技艺,是有着不同层次的熟练度的。熟练掌握知识,和完全懂得它的原理,是根本不一样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