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抵达
作品:《明末球长》 “你们快看,那艘快船又回来啦!”
逐渐接近中土后,船上的欧洲留学生逐渐活跃起来,一路上各式海船来回不断,尤其是那满载的货物,还有各种器具,都让他们叹为观止。
进入渤海湾后,更是一变,比起后世渤海湾被开发殆尽的窘境,目前长老会推行的海洋政策,还是以鼓励捕捞,但开始将资源放在沿海养殖上面。
要知道,后世中国经济崛起,而老百姓还相信了什么海鱼营养的谣言,结果五大洋的鱼儿全都遭殃,不知道多少海鱼被中国人吃下肚子。
当然了,对于新到达天津的年轻人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他们很快就会从天津卫登陆,进而来到帝都的大学,追寻文明的力量。
而另一方面,对于江南的攻势开始以一个奇怪的氛围展开。
无论是早知道历史脉络的长老会,还是许多大明本地人,在对江南的攻势展开之后,果然如同所有人预料的那样,江南虽然是个相当富庶之地,但是恰恰因为这一带太过富庶,相反使得这一带的官军战斗力十分虚弱,千户们一个个富得流油,当兵的却穷的叮当响,这样的军队连大西军都打不过,如何敢于跟长老会死拼到底,那还真就奇怪了。
如果以上帝视角,从天空上看,长老会对于那些所谓的大城名城并不在意,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把计算的砝码放在了那些原本不重要,但却是可以运输大量移民的运输地。
所以长老会的江南政策,就是以武力使得没人敢于大胆称帝,而也没人敢于打扰长老会的“商业”行为,对于他们明目张胆的将流民运走,平时的时候,是可以打着使人远离父母之邦的罪名杀头的,但现在,已经没人敢管了。
无论如何,还是得派兵啊,起码大通的时候,张献忠已经非常生气,按照之前西北义军互相火并的习惯,发起一场讨伐长老会的战争不太可能,但翻脸之类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李向前打出自家旗号,沿途县城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阻拦,甚至有当官的听信谣言,带头跑路,而后造成全城士绅和官兵们便纷纷逃走,天下大乱。
只是路过的李向前,面对瑟瑟发抖的南通州知府不等长老会到,便亲自手捧大印,带着城中官吏出城十里迎接他的到来,二话不说,口口声声要求投降的时候,他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只要听听这个地方,就知道这里是南北运河运输的商路,可以说是这个时代不多的物流业强州。
不过,多种因素,导致这个南通州最近的日子不是很好。
在不断听说上游的大屠杀,以及过去的日子里,运河这条水运通路越来越不吃香,自然是有人鼓动一番,投靠帝都了事。
南通投降的声音传来,震动最大的绝非是南通所属的扬州府,而是对面的苏州府,常熟由于紧邻江阴,时刻受到李定国的胁迫,自然也是紧张兮兮。自从李定国在江阴站稳脚跟后,知道在水上无法与长老会争锋,又知道长老会人手不足的缺点,却是可以在陆上发展,周围四面八方的弱鸡很快被他打的哭爹喊娘,而常熟也是疼的不知道多少城外的农庄被李定国半勒索半抢劫的损失严重。
而许多豪强脓包,小弟完整时候,都不是李定国的对手,被连续胖揍,此时见了传说中的长老会入局,此时也早已成了惊弓之鸟,表面上是把胸脯拍的当当响,满口答应了下来,趁机勒索了一笔钱粮,使劲敲一笔竹杠,结果长老会的船一被传说出现在三丈浦,常熟城内原本过来躲避的豪强便立即再故技重施,来了个脚底抹油,第一个弃城逃跑,带着剩下三千不到的炮灰,赊欠和抢劫了不少东西,一溜烟的便朝南方逃去,直接去做了太湖水匪,可谓是绝尘而去,一泻千里,长老会追之不及,想追都来不及追他。
结果是本来还打算顽抗一番的常熟城中的官吏们和富户一看,几个大地主都溜之大吉了,士气更是一落千丈,最终在长老会的大旗刚刚出现在江边的当天,便在城楼上扯出了白旗,宣布了常熟投降,使得李向前根本目瞪口呆,他真的没有拿下常熟的计划啊,常熟既不靠岸也没有什么矿山,他目前还不需要啊。
仅仅是一个月的时间,李向前就得到了超过二十份儿的降表,以及无数礼物,由于信息的不通常,这些江南人士却是虽然普遍知道,长老会对金钱没有任何兴趣,但是附送过来的几十个萝莉是什么意思,好吧,看来长老会喜欢收养小孩子洗脑成为死忠的事情,连他们也知道了。
便将整个长江两岸只要是有点行动力的,都来投靠,不过李向前记起我大清的灭亡,就有屠戮过甚,根基不稳有关,因此细细思索后,打起了帝都调停专员的旗号,一路上招降纳叛,这种速度称之为打仗有点过分,倒是有点像是在旅游,这么大一块地方,一队兵船一圈下来,而这一带的官军却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接二连三的倒戈投降了李向前。
几乎没有让长老会的兵将放一枪,就自己把提前准备好的帝都的旗帜扯出莱,所以说到了这个时候,大明朝廷方面已经连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了,更别说人心,全然一副躺着挨揍的架势,以前是濒临死亡,现在却是已经被罢了输氧管,正在咽气儿呢。
有时候只是出现几十个流氓咋咋呼呼的,打着长老会的旗号一出现,几百官兵便立即落花流水的开始逃窜,关上城门任由流氓抢劫,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官府大多都是人心惶惶的等着长老会上门,忠心一些的官员打定主意自杀的几乎没有,因为在过去几年,忠心大明的人早就自己知道怎么回事,回家去了,留下来的都是以识时务自诩的人物了。
李向前知道这是考验自己等人战略定力的时刻了,如果单纯追求一时间爽快,大面积的招收这些所谓的投降者,任由他们侵蚀进入新近建立起来的治理者之中,将那些腐朽的文化带给他们,那么在未来,彻底完蛋是必然的。
因此大动作几乎没有,只是要求他们刊发了一份儿中不中、洋不洋的东西。
大体就是人权宣言和安民告示的东西,这些东西其实一直都在江南悄悄散播,但都是被江南官府敌视的很,现在这些官府帮忙推销,感觉也不错嘛。
当然了,这里面,也澄清了长老会关于最大的谣言,剃发的说法。
长老会治下,如果不是当兵吃粮的人,那么自己选取什么发型都是个人自由,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服侍习俗,悉听尊便。
但是,长老会也有权力传播知识与真理,而根据细菌学的原理,头发里面藏污纳垢,滋生细菌,是人类早死的一大祸首,这一点,请购买帝都刊发的各类卫生学书刊,自己阅读,至于读懂后,如果行事,就看你们自己了。
只要多多的人把精神放在细菌学上面,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跟着开始购买帝都贩卖来的肥皂,那么儒学那一块的玩意儿,就慢慢的完蛋了。
虽然不想背上这个包袱,不过李向前也知道不能放弃,反而是要给予好处的,当下就宣布,只要是投降自己的,免农业税三年!
而他也当场宣布,会在南京以北的海边,进行一场阅兵仪式,同时会进行一次炮火演练,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捧场。
李向前带的人不多,好在想要寻找可靠士兵本身不难,只要精锐的话,吓唬一下人也足够。
南京城之中的居民们以及各地专程前来观礼的人早已是挤满了城外,说南京城万人空巷丝毫不为过之,就连一些大姑娘小媳妇,在这个时代不易抛头露面的女子,也有不少躲在马车里,混入到了人群之中。
而沿街的茶楼酒肆的位置更是早就预订一空,到这个时候早就是一座难求了,如果有人想要再这些地方找个位置观看阅兵式的话,那么不花上一笔钱,恐怕根本就无法得到,一些临街的人家也从中发现了商机,于是便将他们的院墙临时租赁出去,花上一笔钱之后,便可以在墙头上观看阅兵式。
城墙上更是人满为患。
而在江边,也是挤满了不少小船,甚至明摆着就有张献忠的大西军的旗帜在其间。
李向前没有刻意准备大炮,不过靶子还是很容易买,随便找了几艘已经漏水的旧船,当做靶子。
不必呼喊什么,李向前的旗舰操作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一枚火箭,准备好了发射,在千百人的注目下,飞起,垂落。
后世的炮弹多种多样,但无非是以势能伤人,以化学原料伤人几个派系。
爆炸的冲击波,直接将一艘不小的海船给推了起来,一下子推到了岸边的地方,顷刻间已经散架了!
城上城下的人惊呼一片,特意加料的重磅炸弹在千米之外发射,却是制造出了一场海啸式的灾难,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而后,还没完呢,海边的一处地方,有不少帐篷,几间早已废弃的小屋,几匹老马,还有一些围栏等物,反正都是不值钱的玩意儿。
一发火箭弹又一次的发射出来,朝着这里飞来。
“轰……”
没有过大的冲击波,因为这是一枚可怕的凝固汽油弹。
一瞬间,所有人都觉得眼前一亮,闭上眼睛,有些胆小的女子嗷嗷叫着捂住头,等到有人壮大胆子睁眼去看,那里早已是一片火海。
尤其是一匹老马,本身已经是老朽无用,拴在那等死,以此来对这些不知道力量所在的人,演示什么叫现代战争。
而那老马的缰绳烧断后,却是身上沾满了燃料,腾腾的燃烧起来,但依然拼命的朝着主人的方向跑去。
自然就是所有人都在的城池的方向了。
所有人都眼睁睁的看着,那火烧的马,是如何从奔跑的火炬,突然一声哀鸣,倒在地上,而后很快烧成了一堆焦炭。
这匹马被烧死的过程简直太快了,而一阵风吹来,却是将那股腥臭的焦炭味道吹遍了整座城北的街道,无数人呕吐不止。
李向前站在船上,忽然说道:“去宣传一下,此弹名为和平缔造者,一但发射,则无人敢抗,寸草不生,敢问还有敢对抗的吗。”
且不说那南京城里的上上下下,如何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们舍不得这里的繁华生活,于是赶忙过来讨好拍马屁。
而对于张献忠来说,这已经不仅仅是一次恐吓,更是一次灵魂上的洗刷。
帝都有强大武器,并不难以想象,而他所想的,最大的极限,也不过是比朝廷的大炮威力大点,打的远点。
但这样的火力下,任何营垒都不可能对抗的强大实力啊。
这样的武器下,城池和船队都没有了用处,唯有趁着其笨重搬运的时候,半路击杀,抢夺过来,但是这基本上是把别人当傻子的打法,更别说……
那几个观察员,平日里老老实实的卖他们的万艾可,私底下不会用这玩意打我老张吧,不行,得想办法不让他们查知到我的位置啊。
以和平缔造者在南京城外的演习为起点,江南正式进入了纳入帝都间接管理的快车道,虽然也有一些狂生和骗子想出各种稀奇古怪的招数对抗,甚至有人出主意用粪便袭击等法子,但本质上,大多数人全都怕了。
其实,李向前自己还很肉疼呢。
凝固汽油弹的制作,其实不是秘密,无非就是……
正如一个合格的军官,最起码的能力就是用超市里的商品,制作可以对抗恐怖分子的简单武器一样,最关键的还是意识与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