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不是赈灾
作品:《物限》 陶子云故意用责备的口气对陶安赛说:“妹妹不用这么市侩吧?只有哥哥升职了,才会让你感到开心?如果是被贬谪了,是不是哥哥要被妹妹唾弃?”
“是又怎么样?”陶安赛想到了,哥哥上面还有爹娘,她是有恃无恐的,“我这样,至少表示我是在督促你,希望你多立功,少犯错误,这样就不会被贬谪了。”
陶子云也乐于跟妹妹开下玩笑:“好强悍的妹子,这让我想起了往事。听说,你哥的从前,因为微贱,是被乡亲们瞧不起的。”
苔玉不耐烦地推了陶子云一下:“你不要闹了。你家里人都是为了你好。就算别人轻视你,就算是市侩,也是别人有一个评判人的比较好的观点,你过得好了,别人就重视你,你混得不好,别人就瞧不起你。另外,姑娘家的,也想嫁个好人家,要是姑娘们喜欢嗜赌、作恶的那些不务正业的人,那不是很奇怪很悲哀吗?”
“过去的事,就不要提了。”雨原在迷城眼见闹得不愉快了,把小陶有备从陶安赛手里抱了过来,“回房休息下,心静下来就好了。”
“哥,其实,我是仗着有爹娘撑腰,才刻薄你的,真是希望你过得好而已。”陶安赛看到自己把场面弄僵了,也不再寻求倚仗爹娘长期作弄做哥哥的陶子云了,她提醒陶子云说:“算了,你还是到旧居去,看望一下爹娘吧,你和爹娘的关系亲密了,你就不用怕我叫爹娘帮我对付你了。”
陶子云想想也对,得去看看住在旧居的爹娘,他赶紧叫住抱着儿子回房的雨原在迷城:“雨原,不用急着休息,和我一起看望爹娘去吧。”
雨原在迷城没有固执己见,抱着儿子,默默地走向院子的大门。
陶子云叫上苔玉,跟着雨原在迷城就走,并且回头建议其他人说:“现在还没有到中午,你们还是到学堂里去上课吧。”
陶子云他们回到旧居看时,只有他娘在堂屋里的桌子边坐着纳鞋底,他知道是他爹还没有从学堂回来,他进去就把鞋底和锥子从他娘手上拿下来:“娘你不要这么操劳啦!妹妹她们那么多人做鞋子,你还做什么鞋子啊!”
他娘看到陶子云他们背着包袱回来了,不安地追问道:“这次你们回家,一切还平安吧?”
苔玉和雨原在迷城已经分别抱着孩子在桌子边的长凳上坐了下来。苔玉明白,做娘的追问,和陶安赛一样,是对陶子云的担心,她及时地安慰道:“当然平安,娘你放心好了。”
陶子云把从他娘手上抢下来的鞋底和锥子放到桌子上,将他已经改做江南道监察御史的事说了一遍,又询问了他娘在家过得怎么样。
陶子云的娘故作轻松地回答道:“娘还是要到田地里去干农活的,就当是锻炼身体,反正很忙的时候,你妹妹她们都会去田地里帮我的。只是没有在意收成好不好,够吃就行了。你看,如今娘不是很早就从田地里回来了吗?”
“哦,那样也行。”陶子云也不强求爹娘安坐家里,让他们做喜欢做的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那当然。”陶子云的娘肯定地回应了陶子云一句,就强行从苔玉和雨原在迷城手上,把孙女和孙子一起抱了过去。
苔玉和雨原在迷城就此东一句西一句地和娘闲扯着,陶子云把包袱放在桌子上,也坐在桌子边,一句话都不说,乐得在一边围观。
直到陶子云的爹从学堂回来了,陶子云首先向他爹打起了招呼,他娘才如梦初醒:“啊!你都回到家了,忘记做午饭了!”
雨原在迷城劝说道:“娘,不用了,一起到物序去吃午饭吧!妹妹是个聪明的姑娘,她们一定会多做出许多饭菜来,等着我们一起过去的。”
陶子云的爹挥了挥手:“去吧,去吧,我们这就过去。”
在物序的厨房吃午饭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陶子云在回答他爹的提问时,又把他改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回家乡要处理的事情说了一遍。
陶子云的娘插话说:“那地方,我去过。那里叫枇杷坳,你顺着门前的大路往北一直行去,经过一个山口时,就进山坳里去,平地是农田,里面的石山,泉水出口就在山脚下。”
陶子云的爹叹了一口气:“唉,如今这地方官,为了农事,又和百姓打起来了,害得你回家乡来过问这件事,而且不是赈灾。”
“不是赈灾,朝廷没有拨赈灾款下来。”陶子云倒是显得从容淡定:“这算不得多大的事,暂时没有在打斗中出人命,灌溉农田的事,我会给他们想办法。”
“没有出人命,只是暂时的,你要赶紧想办法阻止他们的械斗啊!”陶子云的爹这下子是不放心的,因为这事得由儿子去处理。
“嗯,吃了午饭我就赶过去。”陶子云坚定地点了点头。
苔玉立即提出要求道:“我也一起去。”
“我也要去。”雨原在迷城也不想落后了,她也想多出一份力,帮相公去处理事务。
“没有必要一起去,又不是在千军万马中冲锋陷阵,你们不用担心什么。”陶子云没有答应苔玉和雨原在迷城的请求。
陶子云的爹娘,简单地商议了一下,陶子云的爹劝说道:“你都没有带随行官差来,你一个人去,爹娘是不放心的,这样吧,让她们穿着男装,陪着你去做助手。”
他的爹娘让他带上家眷同行,陶子云索性决定下来了:“好的,你们两个,干脆把两个孩子都抱过去吧,让他们跟着去见见世面。”
午饭之后,陶子云身穿便装,和同样穿着男装的苔玉和雨原在迷城,抱着两个孩子,飞到了枇杷坳的山口。
山口外的大路上,一群官兵围着一顶官轿,对面前的一群百姓大声喝斥:“你们来拦官轿,是想造反吗!”
“官老爷,我们遭受到了天灾,请求官府赈灾呀!”跪在官轿前的百姓,不断地悲声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