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边陲小镇
作品:《炼丹笔记》 南越国位于南溟域西南,其地潮湿多雨,又土石疏松,常年被流水侵蚀,便多有乱石穿空、俯仰纵横的地貌。故当地便有“越路难,难如百岛却无舟”的民谚俗语。仇池郡则位于其南疆,由于旁边有处军塞扼住险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提供了不少保障。是以边塞之地,倒也算得上商贾云集。
而仇池郡的边镇只有一个,便是毗邻大荒岭的安边镇了。
时间一晃已是一个月后,朱珏辗转经过了三次传送,由于几处传送阵并不相连,少年都是传送一次,赶几天路,接着再传送,再赶路,如此反复。
一路行来,无人处用御风术早已熟练。虽风餐露宿,倒也不觉饥渴。
储物袋中早备有干粮淡水,一千门贡一本的《山海图》随时查阅,罗盘倒是没有准备,因为定心阵盘里便有最好的磁针司南!
外罩一件书生穿的青衣襕杉,黄色法衣却穿在里面。只因法衣自带有避尘符和避虫符,既省的洗澡,又不用担心毒虫蚊蝇。
这次临行之前,少年于一切已安排得当,倒是没有了什么后顾之忧。
慕云终于听从了他的建议,请假回到家乡,劝说她的家族阖族归隐,更悄悄迁出了楚国。回来后,又配合自己和莫紫演了一出戏:当着赵胜楚才他们的面,莫紫就着他们当初栽赃陷害的事给自己出头,呵斥了他们一顿,同时“罚”慕云去她的紫竹洞当“苦役”,帮她打理药植。
从此慕云也算是因祸得福,平步青云。不单彻底摆脱了那些纨绔人渣的纠缠,更能于莫紫不在时用灵泉修炼,平时还有莫紫从旁指点,从此修行将是一片坦途。
莫紫倒是乐的帮忙,本就对那些纨绔的恶性深恶痛绝的她,能稍施援手做件善事,还得了个闺蜜做伴,亦是乐事。何况她刚得了筑基造化丹,正要闭关突破,倒真缺个打理灵植的人手。
说到筑基造化丹,莫紫其实一共得到了三颗。
第一颗是她父亲峰主给她求来的,另两颗却是朱珏帮她炼制的,其中一颗还是中品。说来筑基已是没有悬念,只是能筑成何种灵根的问题。
一般的筑基丹,只能增加最多半成的筑基几率,还只能吃一颗有效,再多也是无用。
而筑基造化丹,却能增加两成的几率,最多却能连吃三颗。同时,服用的每颗丹药,都有一定的几率改善灵根。
灵根分普通的灰灵根,五行灵根和般若灵根。
灰灵根不用解释,几乎九成筑基的都是灰灵根。属于资质普通,没有什么长处。
五行灵根则对应五色。“金、木、水、火、土”,便对应“白、青、黑、红、黄”。欲要知道什么灵根,用“测灵石”望色便知。如青色便是木系灵根,将来必擅长木系法术……这类灵根占了差不多一成不到。
至于般若灵根,其色为银,长在神识智慧,筑基境倒是看不出什么太大好处,可到了金丹境以后,优势立显,精进迅猛、后劲绵长。这种灵根极为罕见,一般只有极少数天骄能够筑成。
所谓筑基筑基,便在一个后天的“筑”字!
只有三分靠天资,其余七分,则是三分勤奋、三分资源和一分运气。
虽然运气只有一分,但很多时候,都要看这一分运气——说的便是“命”!
老话说得好: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千万年来,红尘内外,也不知有多少天才卡在了这一丝命运之下,赌天咒地,慨叹人生。却终只是黄花逝水,东流不回……
所以莫紫最终能有什么造化,便要看她的“命”了。
不过朱珏估计,有了三颗筑基造化丹,其中还有一颗能增加三成概率的中品丹,再不济也是个五行灵根吧……
这样想着,前方两里外的安边镇已是遥遥在望。此刻午饭时候已至,正有无数炊烟袅袅升起,看来这边镇的人口规模着实不小。
少年的肚子忽然“咕咕”叫了两声。他一低头,对着肚子自言自语道:
“对不住了,这些天着急赶路,一直用干粮招呼老兄,俺这就入城,给老兄你打个牙祭……想吃什么,冰糖鹿肉还是杞妃酥鸭?先说好,襄楚全席这里可没有哇……”
说着说着,口水都快淌了。
很快来到城门下。
嚯!虽说是个边镇,倒真有个像模像样的城门。
只是却无看守门吏,往来商贾不绝,还真有那么点摩肩擦踵、挥汗成雨的繁荣兴隆。
朱珏不知镇外二十里便有边塞把关,是以城门也不用二次检查了。这么一来,倒是促进了往来贸易,小镇更是得利匪浅。
此刻少年早不用了御风术,中级弟子的精钢剑也已收入储物袋中。他本就气质儒雅,这时更是一身青衣襕杉,除了少背个书架,一副赶考俊书生的样子已是呼之欲出。
找了个最大的店打尖住下,饱餐一顿,拾掇一番后便出了客栈,沿街行来,询问路人佰进商行的方向。
好在小镇本就不大,城郭总共不到五里,没走几步,已是循着路人的指引到了。
“呦,贵客快请进,咱佰进商行的老字号,本镇哪个不知哪个不晓,错过了前面便没有更大的店了。”
门口有那拉客的小厮,见少年稍一驻足,便来搭讪往里引见。
“二老板,来贵客了,快来接客啊——”
少年鼻子一歪,莫不是进错了地方?
却见一个搔首弄姿的半老徐娘踩着一身碎花大蓝罗裙的裙摆颠颠跑着迎到了门口,“哎呦喂,果然是贵客啊,小哥可是面生的很……还不快进来,我们这货品齐全,包你十足满意。不满意包退钱的说。”
迈入门槛,看到各色皮毛铁器、布匹茶货,朱珏方松了一口气。
呼,原来只是竞争激烈。可……这也太热情了。
是了,这边陲小镇,都是熟人,大都购买力有限,偶然来了生人,有没有银子先不说,至少方便狠“宰”一笔,还没有后顾之忧。
少年一扭头,忽然笑眯眯地问道:
“老嫂子,咱们顶楼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