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出征!
作品:《有酒有剑有佳人》 李文硕很认真,和进军之前完全相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稳健的像个七八十岁的老人。
也不是他无进取立功之心,而是他真的只会出剑,不会领军,实在想不通,这个差事为什么会落在自己头上。
想到这里,心里骂了刘烨几句,便是叹息一声,不觉得,对于营帐里那位大将军,也是多了几分敬佩之意。
李文硕知道自己一定会犯错,但是想着,还是要尽可能少犯些错误。
但是很快,他就会明白另一个道理,并且记忆深刻。
战场上,你只要犯一个错误,你就会失去一切。
……
正午时分,无惮的风在呼叫,各种叶子从树梢飘落在空中撞击和掉下的声响交杂在一起,构成了坝上秋冬季的主旋律。
校场上,枪戟如林,一万军士静默地立在晨风中,他们身边八头公牛并列拉着的大车上,沉重的巨盾堆叠成小山一样。
和草原乃至于边境大军相比,关中之地,骑兵则是要弱上不少,不是士兵的原因,而是战马的问题。
两百年前太祖开疆拓土的时候即是如此,到了现在,两百多年过去,实际上也没有多少改变。
一万军士之中,骑兵只有两千,剩下的,基本上全是步兵,身上全甲,整整齐齐的站在秋风之中,一动都不动,一万人浑然一体,气势雄浑,所带来的压迫感几乎让人窒息。
看得身后那两千江湖侠客脸红的厉害,也是不再说话,安安静静的站着,心底想着,自己武功高强,怎么也不能比这群普通士卒还要不如。
可是即便他们再努力,所站出的队伍也是七歪八扭,看起来高矮不一,参差不齐,没有丝毫气势可言,说起来,还真像山里来的土匪。
不过能做到这样,李文硕已经很满意了,起码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好上一点。
但是还是有一些疑惑,刘烨为什么会允许这帮江湖人上战场,关中之地人口众多,虽然没有屯兵多少,但是真的需要的话,只要粮草足够,别说两千人,征夫十万都是不在话下。
风中扬着刀剑相交的黑色旗帜,只是在那刀剑之下斜陈着一柄长弓。
这是黎阳王朝大将军王离的旗帜。
这位名震中原草原,以军事才华和武艺名扬天下的大将军立马于大旗之下,血色的战衣随风飞扬,下面是狰狞的痴虎神甲。
他的左膀右臂被围困在大梁城,几万将士性命岌岌可危,在与三倍乃至五倍与自己的敌人僵持对战。
而他即将带着最后的精锐和辎重出发,他的战旗到达大梁城下的时候,这场战争的烈火将被正式点燃,而他则是火种。
他的身前是一同样立于高头大马之上的人,那人无比年轻,腰间按着华美的长剑,身上穿着镶着宝石的黄金铠甲,极为郑重的看着眼前的王离。
“大将军战无不克,平安归来。”马上的人躬身低头,态度公瑾,但是这一身装备,着实骚包,毫无疑问,这个时候,能够如此骚包的人物只有一个,那就是刘烨。
他也不想这样,只是这是习俗,身上这套铠甲还是祖上传下来的,上面密布着刀剑的创痕。
不过效果还不错,起码将士看着他的眼神都是热切的厉害。
王离不答,就在马上躬身长拜。
刘烨面上没有什么激动的表情,实际上还有一些悲色,离得稍近一些的人都能感受的到,确实,上战场没有什么好高兴的。
即便他注定不会亲身踏上战场,对此也是同样的态度。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刘烨站在那里,自有一股子来自天子之家的威严气息,三军静默,皆能听到他的训话,各自垂头肃穆。
马上人抬头高声说道:“诸位将士都有父老妻儿,都是为了自己和家人征战,远在千里之外,莫要忘了,还有人在故乡等待,朕望诸位英勇作战,守卫手足至亲,凯旋而归。”
立刻有军士放声高呼:“陛下祈愿,诸位将士报答皇帝,必定手刃敌酋,凯旋而归!”
声震十里,一万大军放声齐呼。
“代三军谢陛下赐此恩典。”王离在鞍上躬身行礼。
天启三年八月,长安城城门大开,一万军士鱼贯而出,向着千里之外的北方急行军而去。
男人笼罩在一身漆黑的铁甲中,他安稳的坐在战马上,腰间束着一墨绿色的刀绳。
刀绳上系着一柄佩刀,刀装朴素,方头直身,是战场上常见的武器。
他的盔甲沉重,身材也并非很高大,烈日之下,闭着眼睛,一手握着缰绳,一手托在胸前,稍微有些不适应。
长安的精锐军中铠甲都是依照每人身量专门定制,少有这般不适合的,也难怪,一套铠甲打造花费的时间少则一个月,多的一年才能完工。
而江湖上的这些来自各地的侠客来的匆忙,即便武库里多的是用旧的铠甲,也很难每人都找到一副合身的。
这人姓李名昊文,是长安城里有名的拳师,不知心中作何想法,竟是放弃了城中的安逸生活,投到了军中。
一身本事也是颇为了得,但是战场上,拳脚对付铠甲长矛总要吃些亏,所以他又要了把军中制式的长刀。
如今是李文硕手底下的百夫长。
李文硕也是差不多的装束,只是比较合身,头顶系着骚包的红绳,腰间的长刀换上了背上沉重的宝剑。
一身行头,加上背上七十五斤的宝剑,足足有一百五十斤重,为了防止身下的战马过于劳累,李文硕甚至还动用了轻身之术。
隔着厚重的铁甲,他依然能够感受到背后那长剑只有自己能感受到的嗡鸣,剑中的龙魂在低吟。
杀人的利剑是不能久藏于匣中,终要舔舐鲜血才能保持锋锐。
这只军队究竟能不能称之为利剑,还能不能杀人,虽然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他们的领袖,但是归根究底,还是取决于他们自己。
虽然名义上,这只军队号称百军精锐,终日训练不曾懈怠,但是实际上,这里真正上过战场的人不足一成。
江湖大义营中或许不少人都杀过人,却是没一个人上过战场。
旅途艰辛,单单是长途跋涉这一点就是让整日间随心所欲的江湖人叫苦连连,好在身边看着粮食堆,倒也心安。
“昊文啊,长安城里怎么还有拳馆这种东西,我来京城也很多回,怎么不知道。”李文硕随意的问着。
“回将军,您是真正的高手,我这京城里的拳馆主要是供一些附加子弟消遣之用,哪里入得了您的法眼。”
李昊文笑着说道,不卑不亢,倒也是实话。
实际上,他虽修为不高,但也是个习武之人,对于身边这位以武艺闻名于世的公子,也是崇敬的厉害。
只不过如今见到,朝夕相处了几天,这才发现,其实侯爷和常人也没什么不同,说的难听些,除了精神头要比他们足一些,平易近人的就像他的大侄子。
“精力过剩,不去宜春院里找姑娘,怎么有功夫去打拳了,这些京城公子哥儿,还真是让人猜不透啊。”
“将军,没什么猜不透的,京城里的公子有纨绔不懂事的,自然也有韬光养晦的。”
李昊文不仅是百夫长,还是李文硕的亲兵,不是看中了对方的武艺,以他那初境巅峰的本事,在这两千人中,能胜他的不下一百人。
不过他读过一些兵书,虽然只是纸上谈兵,却也比李文硕厉害的多,要应付即将到来的大战,自然显得极为重要。
虽然他们这两千人估摸着很难被投入到正面战场。
“北风急,北风凉,吹得小娘心惶惶……”
大军之中,不知有谁轻轻哼了起来,声音质朴,没什么调子,听着却是十分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