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作品:《姨娘是个小画手

    李嬷嬷拍拍她的手安抚:“公主性子活泼,为人和善。”言下之意,就算瑶光失礼了,广泰公主也不会在意。
    太妃下了车,早有几个极清丽的年轻道姑候在观外等候,一行人迎接了太妃,一重一重山门进去,待到了道观口,庐陵王一家和广泰公主也出来迎接,太妃和他们客气几句:“一家子骨肉,不必多礼。”太妃先去三清殿上了柱香,广泰公主又引着众人去了后院吃茶。
    瑶光注意到一直跟在庐陵王妃身边的一个华服少女在看自己,还友好地笑着,也对她回以一笑,就仍低着头跟在太妃身后。
    到了广泰公主为太妃准备的院落,又啰嗦了一番才分宾主坐下,太妃问庐陵王和王妃一路上行程如何,又问王妃的身体,絮叨了一阵子,王妃才推推那个华服少女,“这是元康,小名华婷。”
    元康郡主忙上前给太妃行礼,瑶光按照李嬷嬷的先前的指点,赶紧侧过身子避开。
    太妃叫人扶起元康郡主,握着她的手仔细打量,夸她生得好,又夸庐陵王妃教养得好,“没想到今日就遇见了,没带给你备好的见面礼,可也不能白受你拜呀,罢了,这些小玩物,你先拿去玩。”
    早在人回报说庐陵王一家也停在白云观时,李嬷嬷就准备了一盘子珠翠首饰,这时玉版端了上来,庐陵王和王妃虚套客气几句,元康郡主便恭恭敬敬收下,又交给她的丫鬟婆子。
    元康郡主退下后,庐陵王和王妃就看向瑶光。
    瑶光和他们目光一触,心道不好,赶紧低下头装木头人。
    广泰公主也看出情形不对,赶在庐陵王妃开口前指了指瑶光:“这是韩良娣。是皇兄赐给六郎的。”
    庐陵王有些惊讶地轻轻“啊”了一声,庐陵王妃的神色也微微变了变,很快又笑了,问太妃:“端王妃怎么没随您来呢?”
    太妃道:“老侯夫人年纪大了,今年春天自开春起就一直有咳喘,那孩子是最有孝心的,便请我允了她去侯府侍疾。”
    庐陵王和王妃互看一眼,心想,好险,差点弄错。
    一屋子人都知道庐陵王和王妃把瑶光当成端王妃了,大家心照不宣,都想假装无事发生,却没料到元康郡主看着瑶光道:“莫非这位是韩令仪?”
    瑶光见她激动得脸蛋红扑扑的,一幅恨不得立刻过来请她握手签名的样子,就知道了:这位元康郡主是韩瑶光1.0版的迷妹!
    瑶光对元康郡主微微一笑,小姑娘更是两眼放光,呼吸都急促了,还想说什么,庐陵王妃提醒她:“华婷,要叫韩良娣。”
    太乐府令仪是韩瑶光没被端王霸占前的官名,庐陵王妃很怕这个代表着韩瑶光那段极有争议性的历史的称呼会惹得太妃不快。
    元康郡主听到母亲提醒,急忙向太妃望了一眼,见她看起来并未不快,小心地垂首,不说话了。
    太妃指着瑶光笑道:“王妃不在我身边,就是她服侍我,这孩子很好。”
    瑶光敛眉肃容福了福身,一声不吭。直到太妃叫她去给庐陵王、王妃行个礼,她才应了声“是”,从容地走到他们面前,规规矩矩行了个礼,收了二人给她的礼物。
    为了挽救一度尴尬的气氛,庐陵王妃笑着夸奖了瑶光几句,重点在于“太妃会教人”上。
    庐陵王一家来京城,为的是选嗣子,这时赶巧见了太妃,就不免想先从太妃这儿先讨点消息,不知那些宗室子弟太妃可都见过了,性情如何。太妃怎会不知他们的心思,就吩咐瑶光道:“我们这些老姑嫂妯娌见面,可有得絮叨,你们年轻人必是不乐意听我们讲古的,你陪郡主去观里走走吧。”
    广泰公主叫了几个道姑,“带郡主去清辉院赏花。”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好。新的一周开始了,女主的新地图也开了!
    第18章 新方向
    18
    瑶光一行跟着道士们出了院子,在观中游览,一路上听她们讲解白云观四季盛景,石碑古树的来历,她们口才极好,众人听得津津有味,瑶光颇有点到某个景点旅游,听导游讲解的感觉。
    到了清辉院,只见花木扶疏,种了很多紫玉兰,打着花苞将开未开,还有一池碧水,池中建了个石亭子,是赏月的极佳地点。
    池边的石栏里种了很多牡丹,叶子绿油油的,只是还不知道花朵在哪儿。
    元康郡主十分娇弱,走了一会儿就开始冒汗,这时已经微微喘气了,道士们忙命人在石亭中放下软垫茶点,请郡主和瑶光去休息。
    元康郡主坐下后,就招呼瑶光:“韩良娣也坐吧。”
    瑶光笑着婉拒,元康郡主叫了两次,瑶光不从,她就皱着眉站起来:“那我也不坐了!”
    瑶光只得欠身坐下。坐的时候还得只放半个屁股在软垫上。这种坐法还要坐得姿态优美面带笑容十分考验体力。瑶光心里暗道,他奶奶的。古代尊卑制度太可恶。
    元康遣开众人,“你们都去亭子外面吧,我和韩良娣说会儿话。”她一下令,跟着她的从人们立刻遵命,几个道士看看紫翎等人,也退下了,瑶光便对紫翎吴嬷嬷说,“你们也去歇一歇吧。”
    等众人都走远了,元康郡主才小声说:“韩大家,我仰慕您已久,适才……”小姑娘脸上露出又焦急又懊悔的神情,“不会给您惹麻烦吧?”
    听听,听听,韩大家!这是什么称呼?!这搁现代就是“哥哥”“弟弟”“我的崽子”“我x宝”“我们某某”的意思啊!
    确认了,元康郡主就是韩瑶光1.0的脑残粉!
    谁还没有个真情实感追星的少年时代呢?瑶光自己也当过追星少女,因此十分了解元康郡主此时的心情,安抚她说,“太妃向来仁厚,对我也优容有加,你不必担心。更何况,你本来也没有叫错。”
    元康郡主放松地呼了口气,用一对星星眼看着瑶光,忽然泪光一闪:“韩大家,你委屈了……你在王府,可还好么?”
    其实,不管瑶光怎么表示自己不委屈,元康郡主总是不信的。
    韩大家一曲采薇舞名满天下,被太乐府众府令一致推举为长史,后来又成了大周开国至今最年轻的乐府令仪,之后做“和风”“沐雨”“同光”“涉江”等舞,无一不是惊才绝艳,传到宫廷之外后天下人皆知其名。不料,韩大家正是风华正茂的年岁却进了王府,这不就等于断送了艺术生命么?怎么可能不委屈?她们这些粉丝都替她委屈死了好不好!
    要是韩令仪归端王府后,从此与端王琴瑟和谐,那也未尝不是一段佳话。可她说来说去都是太妃对她好,一个字也没提端王,那还不明白么?
    元康郡主紧紧抓着手帕,像无数追星少女见到自己爱豆被公司、被经纪人、被对家粉丝欺负时那样热泪盈眶地向瑶光保证,但凡能用得上她的时候,她一定尽全力为瑶光出头。
    瑶光猜测,庐陵王一家远离京城,估计一路上还没听说端王妃逼得韩良娣烧炭自杀的事。也幸好如此,不然真不知道元康郡主还会做出什么。
    正月初三端王府宴请命妇们林纹让韩瑶光跳舞,当众羞辱她,反而被义正言辞批判了一通,这事哪里能捂得住?后来韩瑶光烧炭自杀,林纹想趁机弄死她,吵得合府上下都知道韩瑶光是自杀的,消息当然又传遍了京城。
    当元康郡主想请教瑶光几个采薇舞的技巧时,瑶光趁机缓缓跟她说,自己不久前生了一场大病,昏迷了近十天,醒来后什么都不记得了,也忘了怎么跳舞,所以是无法指点她的。
    元康郡主听了,怔了一会儿,举帕掩面大哭,瑶光连忙劝止:“千万别这样,你这样,我岂不更难过?”
    元康郡主咬着手帕,小鸡啄米一样点头,眼泪在眼眶里转来转去。这样子,跟现代追星少女没什么两样,就差说“我哥心里苦”“哥哥只有我了”啦。
    郡主的侍女们早发现她不对劲了,慌慌张张赶过来询问,瑶光让她们取了巾帕妆奁给郡主净面,又叫紫翎拿了自己的速写本给元康郡主看,“我虽然忘了怎么跳舞,可是醒来后如有神助,开始学画画了,这些是我今天早上出门时画的。”
    郡主翻看速写本,只见是一本书册似的簿子,大约两手相合大小,以一层缝了贡缎的牛皮为封皮,打开之后里面是一叠裁得整整齐齐的雪浪纸,一页页用线穿在一起,画上人物楼阁花草风景全用寥寥几笔画成,也未用墨,浓淡自成章法。
    紫翎等人早就见怪不怪,元康郡主和她的侍女们却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子的画,都啧啧称奇。
    瑶光又给她看自己做的铅笔。一根磨得方方正正的碳条,用纸一圈圈包着,笔尖用秃了就撕掉一层纸。
    见元康郡主已经被哄住了,瑶光又叫翠羽取一套速写用的纸笔送给元康郡主,就在亭子里演示她是如何画画的。
    瑶光画起池上风景,只几下便把远处的山峦,近点的庙宇楼阁,及至眼前池上点点波光,点缀其中的小小莲叶全都画下来了。
    元康郡主在她的指导下试着自己画了几笔,“果然有趣!韩姐姐,你真是个妙人!”
    紫翎等人笑道:“郡主是没看到我们姨娘给太妃献上的一叶观音图,那才叫神乎其技呢。”
    元康郡主听了,十分向往,又问紫翎,“你们为什么一直叫韩姐姐‘姨娘’?不该叫她韩良娣么?”
    紫翎等人吓得伏地请罪。
    瑶光让她们起来,跟元康郡主说,“是我从前让她们这么叫的。不管叫什么,都是一个意思。追究这些干什么呢?”想到也该让紫翎她们改口了,就说,“你们今后就叫‘良娣’吧。”
    元康郡主听了,露出几分不忿的神情,暗自揣测瑶光在端王府处境一定十分艰难。在心中又把她堂哥端王骂了一顿。
    又在亭中坐了一会儿,就有人来请她们回去吃午饭。
    饭后,庐陵王的车修好了,王爷王妃也从太妃那儿打听到了备选的那些宗室子弟的情况,一家不敢再有耽搁,稍事休息就向广泰公主和太妃告辞。
    元康郡主拉着瑶光的手依依不舍:“不知何时能再相见。”
    瑶光安慰她:“既然都在京城,总能再遇到的。”
    庐陵王妃见了,同太妃笑道:“华婷倒和她投缘。方才在园子里还一同画画来着。”刚才用饭时他们见太妃不以寻常姬妾对待瑶光,便知道她颇受看重。
    果然,太妃道:“瑶光那孩子人品稳重。她这阵子迷上作画了,镇日笔不离手的,倒也画了一两幅能入眼的,巴巴地裱好了送到我这儿,也是她一片孝心。”
    说着瑶光,太妃就想到了林纹,不由又觉气闷。转眼林纹回镇远侯府已经要半个多月了,每隔几日太妃派人借问候老侯夫人的机会询问,老侯夫人都回说“病还没好”想多留林纹一阵子。
    到底怎么回事,大家心知肚明。林纹还没完成再教育呗。
    庐陵王妃听了,也随口赞瑶光几句。
    他们这次带着小闺女来京城,也有为女儿在京中择婿的意思,到时候还得请太妃帮忙打听适龄公子的人品家世,若是太妃能出面带郡主与京城贵妇们交际,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其实能帮她们快速进入京城交际圈的最合适人选是端王妃,只可惜今天没见到,不知她脾性如何。韩良娣虽然好,却不顶用。难道韩良娣能召开赏花会、茶会、生日会请她女儿和京城的小姐太太们交际么?
    送走庐陵王一家,广泰公主和太妃又说了一会话,便各自去休息了。
    瑶光找到李嬷嬷,问起她广泰公主的事。她对广泰公主出家做道士这事很感兴趣。
    事后证明,她的直觉的正确的。
    据李嬷嬷说,本朝自开国以来,几乎每代都有公主出家做道士的。
    公主出家做道士的风气,是从前朝大元朝开始的——这个元朝并非瑶光所知道的元朝,皇帝一家子姓姬。元朝之前的朝代是虞朝,皇帝们姓谢。至于现在的大周朝,皇帝是姓檀的。总之,从唐之后,就十分架空。
    李嬷嬷见瑶光问起朝代更迭,正有些奇怪,瑶光又把话题拉回来,继续说起公主出家当道士。
    元朝到了武肃皇帝时,武肃皇帝的姐姐顺阳长公主嫁人五年无出,与驸马和离,就出家做了道士。武肃皇帝是个姐控,就封长公主为顺元护国道君,还在京郊兴县原先的皇家猎场寻了一处地,盖了一座顺元宫。顺元宫中有道观有别墅有花园,花园里还有温泉,皇帝每年打猎的时候就会跑到顺元宫和长公主一起游玩。
    瑶光听到这里心中嘀咕,这武肃皇帝姐控得很容易让人想歪啊……
    果然,她这边思维刚一发散,李嬷嬷也发散了,说起了顺阳公主与原驸马和离了五年后有了私生子。这位公子后来被武肃帝赐“姬”姓,长大后还因为军功封了侯。
    有顺阳公主做榜样,皇室出家的公主就越来越多了,到了元宪宗年间,宪宗皇帝长寿,一共生了六十多个孩子,活到成年的有三十多人,十九名活到成年的公主中倒有十四名公主出家做女道士。
    为什么公主们纷纷出家当女道士呢?因为从虞朝开始,就有这么一条法,公主没混上品阶就不能开公主府,或者只能等到新皇帝登基,求新皇赐个恩典才能开府。因此没开府的公主也得和寻常女子一样,侍奉公婆,养育子女。别说驸马也可以纳妾了,被家暴死的公主都有呢。
    但出家了就不一样了。
    不管受宠不受宠的,能不能开府,公主们到了及笄之年都会有一份丰厚嫁妆。出家,嫁妆是交给公主自己掌握的。同样一份嫁妆,嫁人要管着一大家子人的人情往来,打赏奴仆,生儿育女后还要给孩子们准备嫁妆聘金,哪有自己握在手中自在开心?
    而顺阳公主之后,许多公主所生的私生子也会“仿顺阳公主例”被皇帝赐姓,要是有才能的,还能当官封爵位。
    李嬷嬷说到这儿看看瑶光,“姨娘的曾祖韩国公子就是如此。”
    瑶光恍然大悟,怪不得韩瑶光的籍书上没写昭阳公主的丈夫、韩国公子的父亲是谁呢!于是又央求,“嬷嬷,你细说说这个吧!我只记得祖宗名讳,却不记得他们的事迹。”
    李嬷嬷摇头苦笑,“连这也忘了。”
    穆宗的爱女昭阳公主及笄之后便出家做道士,二十多岁时生下一子一女双胞胎,穆宗“仿顺阳公主例”也给她的孩子们赐了姓,不过,大约穆宗觉得这俩外孙还不够格随他们老檀家姓,赐姓“韩”。昭阳公主之子长大后昂扬伟岸,美姿容,善书画,诡辞辩,多谋略,先后四次出使南洋各国,为大周扩充了大片疆土海域。后来被封为韩国公子。韩国公子的外公穆宗死后,舅舅德宗继位,他对这个外甥一直十分喜欢,后来将自己的小闺女——皇后所生的富阳公主嫁给了韩国公子。
    从韩国公子之后,德宗、文宗朝各又有几位公主的私生子受封,都是“x国公子”。这个“公子”只是封号,没有食邑,代表了皇帝对公主们生的娃彰显了皇家的优秀血统的一种肯定和骄傲。
    到了后来,大家都称“某某公主家公子”,如奉纯公主府三公子,就是奉纯公主的第三个私生子。长泉公主府二女公子,就是长泉公主排行的第二的私生女。
    瑶光实在忍不住吐槽,穆宗皇帝这水平,x国公子?这封号也太随意了吧?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对公主们的一种开明和体贴。
    于是又说到广泰公主,李嬷嬷正欲答话,玉版走进来说“太妃醒了”。
    太妃午休之后,辞别了广泰公主,车队重新上路,又走了两三个小时,终于在黄昏前到达了一处绿柳环绕的山庄。
    这座山庄,就叫绿柳庄。
    作者有话要说: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