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儿子登基为帝

作品:《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出去一趟,结果把皇帝、妃子们全拐带了出来,朱徽妍看的一阵苦笑不已,天色未黑时,张氏带着小喜儿也跑了过来,儿子疯了一般带着一帮小媳妇们乱窜。
    小皇帝跑了出来也就罢了,张氏也跟着出了皇宫,还是过夜的那种,这可就那啥了。
    又是一连三日,刘卫民只在府邸陪着儿子,小豆芽刘忠国好像回到了从前,每日前来驸马府,重新站在他的身后,又成了他的阿哈小奴。
    七月十九日,刘卫民身穿五星大元帅服,朱徽妍三星元帅,刘英儿两星、小豆芽两星、沈允婻一星元帅服,余者皆将星帅服媳妇,一家老小出现在承天门前,无数紫蓝绿官吏跪地山呼万岁,儿子在张嫣、张氏一左一右带领下正式登基为帝。
    余丛升、刘养、刘卫山、刘卫海、刘忠国、毛文龙、邢烈、已经身死的陈三严、幼军周云、净军孙世义十人为异姓王。
    刘卫民并未应允为异姓王,朝廷无奈,给了个大国公名头,幼军、净军统领之将皆为国公,另有远洋舰队马四海、刘卫诏、刘国臣三大统领,苏禄常云、小琉球俞咨皋、安南胡梦麟、美洲余广四大水师提督等国公,侯、伯、子、男、骑士一大堆,礼部官员念名字就用了两刻钟。
    朝臣们听着册封,神色没有太大变化,他们都知道册封爵位再多也只是个名头,连俸禄都无的那种,没见连异姓王册封都无几人前来么。
    登基大典极为繁琐,整整一日才算结束,刘卫民经历的皇帝登基就有数次,对此也算是熟悉,一通山呼万岁,登基大典结束。
    一阵折腾,刘卫民很是安慰着儿子皇帝,将媳妇、儿子、闺女全留在皇宫,儿子皇帝才不哭着喊着要回家。
    刘卫民、小豆芽刘忠国主仆就是一对孤家寡人,小豆芽正要赶着马车出宫回驸马府,只捞了个侯爵的刘之坤却上前唤住。
    “三兄。”
    刘之坤从衣袖里拿出个折子,刘卫民一愣,微笑着接过一封折子,正待打开……
    “三兄,这些日四弟和阁老们整了些卫党名单。”
    刘卫民又是一愣,看着眼前有了些威严的四弟微微摇了摇头。
    “一党执政好处颇多,帝国庞大无比,治理如此帝国是极为不易的事情,需要有个强大、高效、坚定、清明的帝国大脑,一个代表所有人意志的头脑,避免多个脑袋产生的混乱,诸如神宗时至今的各党人产生的混乱。”
    “帝国庞大无比,治理要求颇高,一党执政,首先就要避免党内混乱,卫党本身就要凝聚、强大,不仅仅只是一些名单,还有诸多事情,诸如确认党内成员认可共同认可价值观,共同遵守党内章程纪律,从上至下结构框架,发展党员的要求,如何让百姓认可卫党价值观并坚定支持……等等,一系列事情都要仔细斟酌,需先将基本党章确定了,成员认可了,如此基础上才能加入。”
    将名单折子还到刘之坤手中,笑道:“爝儿刚刚登基为帝,陕甘、山西、河南因灾而乱影响,各府县因龙票之灾祸尚未平息,朝廷诸事颇多,当先以国事为重,朝廷越是困难时期,百姓越是绝望之时,越是趁机获得最大利益之时,你们都还年轻,威望不足,多做一些事情就多获得一分民望,但需要记住,民望不是文人嘴里说的民望,而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事情,比如秩序,再坏的秩序也比没有秩序要强一万倍,要先确定朝廷的绝对权威,大兄、二兄及军中各将散于各道各府,散于各卫所,他们就是你们背后最有利支持。”
    “对了,报社的事情如何了。”
    刘之坤听明白了话中隐意,心下也暗自点头,再次返回北京城的小朝廷之人绝不愿再让他人影响朝廷话语权,突然问起的报社之事也不怎么惊诧,忙开口说起报社整顿之事。
    “东林党报和学院都被朝廷禁了,与之被禁的大小报社七十四家、学堂十七家,除了卫民报外,内阁一致认为这些报社或多或少都参与了明票之事,都被朝廷严厉禁止了。”
    刘卫民想了下,说道:“报社、学堂、学院被明文禁止并非十分妥当,这会引起民间文人学子们的不满,民间可以办报社,可以设学堂、建学院,但门槛要提高一些,比如向朝廷报备审批,需高额保证金,需对撰写文章审批,对所属人员进行特殊考试和颁发的资格文凭……等等。”
    “文人以口舌为刀,以民意为刃,传统文人通过书院,通过编纂书籍,通过科举坐师……等等,以士林间威望影响地方士绅,影响地方百姓,但卫民报社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广泛民间宣传,以事实为基础,以百姓喜闻乐道之事扩大了报社影响力,已经不是哪一个哪一群体可以抗衡得了。”
    刘卫民说道:“卫民报社今后归属于朝廷,今后它就是朝廷的口舌,官方邸报可以成为管理报社舆论机构官署,官方有口舌,民间也应该有些报社,一者用以督促官方理政执政清廉、任事作为;二者民间需要不满的发泄口,水满宜疏不宜堵。卫党要有自己的党报,驸马府或刘家寨可以执掌民间报社,一官一民,互为支持,互为补充,刘家是帝国虚君治国的开创功臣,是卫党一党执政创始功臣,手中又执掌民间舆论,就算今后四弟为帝国内阁首辅,就算首辅之后致仕隐退,刘家今后也依然看顾着大明帝国。”
    刘卫民拍打着刘之坤肩膀,说出的话语却让不足三十岁青年挺直身体,他知道,三兄离开大明帝国本土后,他刘之坤就将是刘家的掌门人。
    刘之坤没有想错,刘卫民就是这么打算的,大兄、二兄是军方之人,原本让大兄为山海关总兵,就是打算大兄执掌帝国军方,只是提前了些而已。
    军不干政,军方只能在政府之下,刘之坤从政为刘家掌门人也就成了必然,刘卫民是军将出身,此时他代表的军方地位高于理政之人,内阁和刘之坤不是没有担忧,担忧他将掌门人的位置交给刘卫山,以至于军方始终压着文人一头。
    看着跳上车辕持鞭远去高大身影,刘之坤久久不语,不知何时孙世纪站到身边。
    “泽厚,国公如何说。”
    刘之坤默默将名单折子送到老师手里,摇头说道:“卫党之事暂时先停一停,等大兄准备妥当了再说,大兄的意思……朝廷先以民事为主,先将报社之事整顿妥当,还有……大兄想让弟子为刘家……家主。”
    孙世纪听着“卫党暂停、报社整顿”一愣,朝廷私下里最关注的就是“虚君治国”、“一党治国”之事,三代帝王遗妃“三司质询会”传入朝廷,尽管有些事情被封藏了起来,但大部分内容还是在内阁报备了,刘卫民提出“虚君治国”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党治国”。
    君权、臣权之争,或是说君权、民权之争延续了千百年,如今异类驸马、国公唾手可得的皇帝不要,不仅自身不要君王生杀予夺权利,更是准备让扶持的皇帝儿子也要失去这一千百年来一直专属帝王的权利,让今后所有帝王成为帝国象征,这在朝廷、士林引起的震动是毁天灭地级别的,无论官吏,还是国子监全都紧闭了嘴巴,再不提刘家兄弟为窃国大盗,但“一党治国”却有诸多不同言语,也让内阁尤为头疼。
    内阁、小朝廷所属官吏尤为赞同“一党治国”之事,他们习惯了刘卫民一言而决,尽管刘卫民并不是很过问小朝廷如何理事,“一党治国”之下,他们都将获得最大政治利益,但较为传统老学究在“结党而罪”之下几十年,或者受了两百年的影响,而且一旦卫党治国,他们并非是元老级别的“卫党”成员,想要获得足够利益基本就是奢望,更愿意“虚君治国”之下“多党治国”。
    孙世纪听着刘之坤话语,起先一愣,有些不解刘卫民为何不将朝臣最为上心之事给个定论,但后面一句话语却让他呆住了,继而沉默许久,叹息感慨。
    “国公……我朝诸臣之首。”
    刘卫民话语说的很透白,刘之坤为今后刘家掌门人,就意味着今后真正执掌大明帝国所有权柄的是内阁。
    看着并不是奢华马车穿过西华门消失不见,一老一少站立许久。
    一整日登基大典,刘卫民也着实累了,长子年纪尚幼,自幼没怎么在皇宫规矩下成长,极不习惯一个人待在皇宫,无奈之下,只能让一家老小住进皇宫内,期望一段时间里,皇帝儿子可以习惯皇宫生活。
    小豆芽赶着马车,来到府门前却见到三个妇人带着四个娃娃在门前,外围远远围着一圈百姓,见是陈三严妻妾和孩子们,心情一下子沉重无比。
    “国公爷……”
    秦氏正要带着孩子妇人跪地,刘卫民忙上前将她搀扶起来。
    “三严他……唉……”
    很想说是自己过错,开了口却成了一声叹息。
    秦氏低头,哽咽说道:“若非死鬼非得入城找狐狸精,也不会伤了这么多兄弟,是俺家对不起……对不起数千兄弟……”